-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1-10
- 在线时间33342小时
-
- 发帖29068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11939
- 道行39038
- 原创108
- 奖券30
- 斑龄0
- 道券3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90686
- 金币
- 11939
- 道行
- 39038
- 原创
- 108
- 奖券
- 30
- 斑龄
- 0
- 道券
- 3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334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10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3-12-26)
—
文博时空 作者 王琛我国有两千多年连续不断铸造、发行钱币的历史,钱币虽小,但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一部钱币史也是一部中国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种类繁多、形制多样、独具特色的货币文化。中国历史上丰富的货币思想,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走进中国钱币博物馆的《中国货币通史陈列》展厅,几千年的时光彷佛都浓缩于此,在这里,上演着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国钱币变形记”。“就地取材”的货币早在夏朝时期,人们已将海贝作为货币。我国先秦时期充当交换媒介的货贝,大多生长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水域。海贝既是装饰品,也具有宗教功能,受到人们的珍爱,常常被用作礼品。在金属铸币产生前,贝充当交换媒介。海贝蚌贝除海贝外,还有各种仿制贝,如石贝、骨贝等。到了商朝,青铜冶炼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产生了青铜铸造的贝币。贝币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货币种类,因此和钱财有关的汉字,多取“贝”字旁,如“货、财、贸、贱、贷、贫、账”等。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中有许多赐贝、赏贝的记载。如西周时期青铜器亢鼎铭文记录了大保用贝向样亚购买大珠。骨贝铜仿贝、鎏金铜贝青铜器亢鼎铭文记录甲骨文中的“贝”字仿照铲子做的钱币中国是农业大国,最初,“钱”并不是指货币,它的读音在那时为jiǎn,是一种农具,也就是我们今天的铲子。而铜币又被称为“布”,是“镈”的假借词。镈的读音为 b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锄头。所以《诗经·周颂·臣工》上说:“命我众人:庤(zhì)乃钱镈,奄观铚(zhì)艾(yì)。”其意为告诉农夫们,让他们备好锄铲等农具,同看收割的情景。锄头从一种农具演变成货币的代名词,代表着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所占的主导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就是由“钱”演变而来的。其形制演变经历了从空首到平首,厚重到轻薄,无文到有文,字少到字多的过程。币文内容主要为纪地(铸地)、纪重。秦汉时期的半两、三铢、五铢钱也一直沿袭钱文纪重的传统。布币演变布币结构空首布因其首部中空而得名,形体较大,根据其形状可分为耸肩尖足、平肩弧足、斜肩弧足三种,铸行的时间从春秋后期持续至战国时期,主要出土于河南和山西、河北等地。耸肩尖足空首布特点是耸肩尖足,按其演变顺序可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等。一般认为主要是晋国的铸币,后来成为晋国赵氏的铸币。耸肩尖足空首布耸肩尖足空首布平肩弧足空首布特点是首空、肩较平、足弧。按形制大小轻重可分为原始型、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等。其中原始型、特大型存世极罕。其上的文字有数目、干支、方位、地名等。一般认为应是中原地区周王畿及晋、郑、宋、卫等国的铸币。平肩弧足空首布平肩弧足空首布上的铭文清晰可见斜肩弧足空首布特点是斜肩,面背均有两条斜线,銎长。有大小两种型制。其铸地和流通区域学界有不同认识,一般认为应是战国时期韩国的铸币。斜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周世宗毁佛造钱周元通宝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钱币,也是公认的五代钱币中做工较为精美的钱币。在那个诸侯割据的乱世,激烈混战使社会经济、文化受到极大影响。始铸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 955 年)的周元通宝,是仿唐“开元通宝”钱制而铸,铜质小平,隶书对读。“元”字第二笔左挑是它明显的特点。周元通宝年轻的周世宗也是位明君,他一心想统一中国,结束分裂局面,让天下大治。当时大周国库空虚,铜材紧缺,为筹措资金发动对南唐和契丹的战争,也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显德二年周世宗决定下令毁佛,将佛像中的铜收集起来,仿照唐代“开元通宝”开铸“周元通宝”钱,这便是所谓的“毁佛钱”,当时遭到佛教徒和满朝大臣的反对。据史料记载,为铸钱币毁佛寺达 3336 所,僧尼还俗者六万余人。世宗对铸钱非常重视,于后殿设巨炉数十座亲观鼓铸,所铸周元通宝不仅数量大,且铸工精湛,可与唐初开元通宝钱比美。五代十国时期的钱币大多铸工不精,钱文也大都夷漫不清,但周元通宝钱文非常工整、端正,故在五代钱币中,周元通宝的钱文首屈一指,为五代钱币之冠。由于对铜材管控严格,不准私自买卖,后周时期的周元通宝几乎没有私铸,官铸钱整齐划一。周元通宝背面是高浮雕图案“苍龙教子”,典故源自于《三字经》里的四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者,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人。他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但为富不仁。不知是否因为他做事缺德,到了 30 岁还没有子女。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恶名彰著,如不痛改前非,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从此,窦禹钧幡然悔悟,克已利人,广结善缘,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延请名师教课,免收学费。后其妻连生五子,燕山也官至谏议大夫,寿享八十有二。孔子曾言:“其身正,不令而行。”燕山身教、言传,培育五子先后成人成才,时人以苍龙喻窦燕山,五子称“窦氏五龙”,“五子登科”也由此而来。龙乃动物之神,也是皇族象征,能兴云布雨,利益万物,润泽天下。图案中的大龙以谆谆教诲之姿,除体现望子成龙外的美好寓意外,亦表达儒家思想中的长幼尊卑之分,以作教义。周元通宝及背面浮雕“美人赠我金错刀”“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这是东汉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公元 78-139 年)流传于世的《四愁诗》中的诗句。作为张衡的代表作品,该诗运用反复咏叹和比兴手法,换词中带押韵,整齐中显变化,对后世七言诗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其中“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这一名句,被后世广为传诵,而句中的金错刀,指的便是王莽时期铸造的钱币,面文为“一刀平五千”,其中“一刀”两字用错金制成,它是我们历史上唯一一种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王莽铸币一刀平五千王莽是西汉外戚,公元 9 年建立新朝,是两汉之间一个短暂的插曲。西汉末期,王莽依靠外戚身份获得了最高权力。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为了削弱汉朝旧势力,同时掠夺百姓财富,他希望按照《周礼》的模式进行“托古改制”,其铸造的货币都模仿东周的刀与布。王莽八年内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铸造的货币虽然精美,但因脱离现实,违背客观规律,最終难逃失败的命运。周礼与货布第一次货币改革第二次货币改革第三次货币改革第四次货币改革改革虽然失败,但他铸行的这些钱币却成为中国古钱史上的精品。王莽也被誉为古代铸钱第一高手,而金错刀就是代表性钱币之一,它造型奇特,上半部圆形方孔,下半部似刀形态,整体如同一把钥匙,且文字古朴,铸工精美,在钱币界一直享有盛誉,备受广大泉友的喜爱。王莽刀币从《四愁诗》的诗句中可见,金错刀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男女之间赠送的定情信物,是美好爱情的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收藏价值与文化艺术价值。其实除了这首《四愁诗》,还有一些涉及“金错刀”或以其为名的古典诗词,比如五代时期著名词人冯延巳的《金错刀》和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金错刀行》等作品,我们可以从古典文学视角了解更多的钱币文化。唐朝的银两什么样?在众多古装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皇帝随随便便就赏赐别人很多的黄金和白银,抬出了一箱又一箱造型精美的元宝。其实这种造型的银元宝是美化过的,真正的银两并不是这样。用金银作为货币在我国由来已久,银两在汉朝时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汉朝大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铤者,金银铜等未成器铸作片,名曰铤”。铤指的是金属材料尚未进行冶炼的坯料,大致为长条形,由于贵重金属自身就有比较高的价值,所以能够直接储藏和作为大宗贸易支付使用。到了唐朝,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唐朝银铤。银铤这个称呼源自于它的造型,那时人们习惯将长且端直的东西叫“挺”,木质的就是“梃”,材质为竹子的就是“筳”,金属的便是“铤”。相信大家只听名字就能想到它的形状。唐朝的银铤除了长条的笏形以外,还有一种类似于船型的,束腰,两头翘起。当时的银铤通常是能够作为标准计数单位的,一铤的重量为五十两。唐代银铤唐代金铤之所以采用这样的造型,一方面能够充分展示白银的延展性,另一方面也能防止铸造时被掺入其他金属。白银作为高价值的金属,很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盯上,为了防止造假,就需要让银两本身全方位的展现出来,于是就出现了船的形状。这种形状的底部比较平坦而且很薄,方便人们快速做出判断。白银的属性与众不同,纯白的颜色就是它最大的标志,而一旦混入别的杂质,例如铜、铅之类的贱金属合金元素,也能轻松判断出来,例如在纯银中加入2%的铜以后,银两的颜色就会明显变灰,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银两两边,很容易看到翘得非常夸张的两翼。唐代银铤唐代金铤据史料记载,唐朝银铤最流行的时间是唐朝的中晚期,其功能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官方使用,民间的大额支付和对外商贸也开始使用银两,唐朝时期我国对外贸易非常频繁,不仅仅有陆上丝绸之路,还有频繁的海上贸易,当时西亚地区普遍使用银币,这与当时的开元通宝难以互相兑换,因此使用银锭就成了最为便利的选择。唐朝丝绸之路示意图最长寿的货币:五铢钱2015 年,考古人员在南昌海昏候墓中清理出 200 万枚、重达十吨的五铢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五铢钱源于西汉武帝,历经新莽、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至唐初才废止不用,前后流通了 739 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一枚小小的五铢钱,为什么能够穿越八个朝代经久不衰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发行全国统一的货币“半两钱”,“秦半两”奠定了“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然而在经历短暂的统一后,秦朝却是二世而亡。汉朝沿袭了很多秦朝的制度,于是就有了汉袭秦制的说法,西汉初年,仍使用半两钱,并且允许民间和郡国自铸货币。但“半两钱”濒临崩溃,市场一片混乱,各级政府与商民争利,都拼命铸钱,使得通货过度膨胀,钱币的购买力急速下降,物价飞涨。西汉元狩五年(公元前 118 年),汉武帝“罢半两钱,行五铢钱”,各郡按照半两的形制,自铸五铢钱,史称“郡国五铢”。但各郡国官吏旧习难改,依旧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汉武帝又下令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所有,令三官在上林苑铸造新的五铢钱,史称“上林三官五铢”。据历史资料,汉武帝在位期间共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郡国五铢三铢、三官五铢昭宣五铢五铢钱制作工艺比较简单,成本较低,同时它的重量适中,方便携带和储存。经过多次铸造和流通,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市场价格和信誉度,面值比较稳定,不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五铢钱成为了一种非常可靠的货币,被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纵观古代货币史,五铢钱可以说是古代最成功的货币之一。唐朝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五铢钱退出流通,终成绝响,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华文明史上,至今仍占据一席之地。东汉五铢隋五铢绿釉储钱陶柜绿釉储钱陶柜“开元通宝”与唐朝盛世开元通宝问世于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径八分,重二株四絫,积十钱重一两。”开元通宝四字直读隶书,而通字的“甬”头融合了篆书的特点,轮廓精细,文字精美。据说这几个字是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八分篆隶体,墨宝千古香”,字体平稳精密,端庄古朴,颇有法度。欧阳询书写开元通宝钱文所谓“开元”,就是“开辟新纪元”,而“通宝”则是“流通的宝物”,这意味着在唐朝,开元通宝就像秦半两、汉五铢一样,可以在一个崭新的王朝流通到全国各地。唐朝以前的古钱币主要是以重量为单位的“计量钱”,钱币没有“通宝”“元宝”这种概念,秦半两、五铢钱表面上指代的都是重量。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战乱频发,各方势力为了掠夺经济,铸造了很多“恶钱”,导致五铢钱在民间民心尽失,隋文帝以后也曾试图发行新五铢钱,统一货币,但没有什么效果。开元通宝自问世以来,以轻重大小合适、成色稳定、与铜价颇等、铸造精良等优点,迅速排除前朝的一切杂钱,成为全国统一货币。唐朝建立初期,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实行“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百姓得以修生养息,迅速恢复经济,开创了“贞观之治”,而币值稳定的开元通宝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气候,在位 44 年的唐玄宗开启“开元盛世”,唐朝达到极盛,城市商业兴旺,交通发达,很多城市都设邸店,为商人服务,并出现了原始的汇票“飞钱”(或称“便换”)和信用机构“柜坊”,当时商品交换活跃,钱币收支也很频繁。唐代铜钱钱币中的书法艺术在我国古代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绵延数千年的钱币王国里,宋朝的钱币堪称“币中骄子”。熟悉钱币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宋朝的钱币颇为复杂,单是钱币的名称,种类繁多,呈系列化。因为每位皇帝登基都要铸新币,即使同一皇帝每改一次年号,也都要改铸新币,因此创历朝之最。其次是在流通领域选择了铜、铁钱并用,铜钱是宋代的主要流通货币,以小平钱为主,不仅铸造量大,而且曾铸造折二、折十大钱。由于铜钱供给的不足,也为了防止铜钱外流,先后划分了几个铁钱流通区,北宋时期主要有四川和陕西河东两个铁钱区,南宋时期除四川外又增加了两淮和荆湖北路两个铁钱流通区。宋太祖朝铜钱宋哲宗朝铜钱宋仁宗朝铜钱宋真宗朝铜钱宋朝铁钱北宋铜、铁钱分区流通图宋代钱币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钱文”文化。宋代“钱文”文体多种多样,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应有尽有,异彩纷呈。最为可人的是,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亲书钱文,开创了“御书钱”之先河,在这些通货中有一部分可以组拼成“对钱”,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创举。宋代年号钱成为制度,一部宋代货币史也是一部宋代政治史。淳化元宝御书钱《淳化阁帖》的刊刻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对钱是北宋钱币的一大特色,是宋钱书法艺术的集中体现。对钱是指两枚钱币钱文内容、形制、材质相同,而钱文书写采用不同的书体,故称为“对钱”。从北宋最早的对钱“天圣元宝”算起,到南宋孝宗淳熙七年止,对钱盛行 160 年之久,足见民间对“对钱”的喜爱。这一独特的钱币文化现象,生动的反映了宋朝的文化氛围是多么的浓烈,一代名家苏轼、欧阳修、陆游等就是在这种文化气息中熏陶成长,成为不朽的大师。文人墨客繁荣了文化天地,文化天地又反过来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之处,两者相得益彰。对钱图示宋徽宗 政和通宝对钱宋神宗 熙宁重宝对钱宋徽宗赵佶当皇帝是个庸君、昏君,以至于失地、丧国、亡命,但在艺术上是个大家,在国画、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因为皇帝的身份,他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因为皇帝的爱好,繁荣了艺术的创作;因为皇帝的资源,他有能力组织《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的编辑。他创立的“瘦金体”,屈铁断金,铁划银钩,书法史上以此面貌出现的只他一人。赵佶在艺术上的嗜好也用在了泉货(古钱币)上。他亲自书写钱文铸造铜钱,他铸的钱币是中国钱币史上的四个高峰之一。他当政的年号很多,有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等,铸币的版别、字体也多,有楷书、行书、篆书、隶书。他用瘦金体书写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铸的精,字更美,是泉友们的爱物。这不但使钱币“百花园”里多了一株奇葩,更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书法“化石”。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宋徽宗赵佶《闰中秋月帖》清钱第一大珍,短命的钱币清朝立国之后,按照一代君主一个年号的惯例,每次新君即位,就会铸造新的通宝钱,如古钱币市场上比较容易看到的“康熙通宝”、“乾隆通宝”等。其中,清朝有一种比较稀有的钱币,叫做“祺祥通宝”,被古泉界誉为清钱第一大珍。可是清朝立国三百年,并没有出过一位“祺祥皇帝”,为什么却有“祺祥通宝”这种铜钱呢?实际上,在这枚小小的钱币背后,曾有着一个刀光剑影的宫廷斗争故事。虽然清朝并没有出过一位“祺祥皇帝”,但“祺祥”这一个年号,在历史上曾经被短暂地使用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兵在八里桥大败于英法联军,导致北京失守,咸丰皇帝逃往热河。在热河承德避暑山庄中,咸丰又患上重病,不久就因病而亡,时年三十一岁。咸丰死后,只留下了一个六岁的儿子,即懿贵妃所诞下的皇子载淳。为了让载淳顺利继承大统,在他成年亲政以前,咸丰留下了八位顾命大臣进行辅弼。咸丰驾崩后,顾命八大臣便商量新帝登基后的改元之事,根据《宋史·乐志》当中,“不涸不童,诞降祺祥”这句话,定载淳的年号为“祺祥”。咸丰钱币确定年号之后,顾命八大臣便马上下令让工部和户部铸造新钱,包括“祺祥重宝”和“祺祥通宝”两种面值,分别为“当十”和“小平”,即十文钱和一文钱。但是,由于咸丰在临终顾命时,将弟弟恭亲王奕䜣排除在了顾命大臣之外,这导致后来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内外勾结,用计除掉了顾命八大臣,自己夺取了权柄,史称“辛酉政变”。当十钱祺祥年号钱币辛酉政变之后,咸丰临终指定的顾命八大臣就成了叛逆,因此他们所选的年号“祺祥”也就不能继续用下去了。在众人的商量之下,决定废除“祺祥”年号,而改用“同治”,载淳登基成为了后来的同治皇帝。“祺祥”年号从开始使用到废除,仅仅经历了六十多天。而刚刚铸造的“祺祥重宝”和“祺祥通宝”也被清廷回收,印发改元后的新钱。因此带“祺祥”字样的铜钱传世极少,也非常珍贵。祺祥通宝原本按照清朝祖制,新帝必须在紫禁城的太和殿即位,即位后方能更定年号,印制新钱。而“祺祥通宝”发行之时,载淳身在承德避暑山庄,按理来说,“祺祥通宝”本来就不应该在那个时候铸造。但当时京师被英法联军占领,又传闻远在热河避难的皇帝病重,一时弄得人心惶惶。京城的奸商趁机与贪官勾结,滥发银票,造成北京物价飞涨,民众叫苦连天。顾命大臣等人因此急着赶制新钱,是为了尽快废除滥发的银票,以足两的“祺祥通宝”代替,以平抑物价。所以,当时才会在新帝未登基的情况下就发行新钱,也让我们有机会看到部分的“祺祥通宝”流传至今。展览更多照片北宋铁钱北宋银铤北宋银铤明代金锭银锭明代铜钱清代货币 天命汉钱、天聪汉钱清代银两清代银两清代纸币清代纸币清代纸币宋代铁钱咸丰大钱咸丰大钱咸丰大钱朱元璋大中通宝背纪值纪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