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30阅读
  • 2回复

[三国]袁绍每次避开正确选项,除自己无能,还有一人需要“背锅”[2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94573
金币
52099
道行
39038
原创
108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93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3-12-25) —
“知人善任,用其所长”,这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忠君爱国,良策频出”,则是身为臣子的义务。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大家对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荀彧等顶级谋士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
但是在不被关注的角落里,还有很多泛泛之辈,他们或是自私自利,或是目光短浅,又或是夸夸其谈,经常会辜负“领导”的信任,有的甚至还“助力”自己的主公把基业葬送。


“误判战神”郭图
“四世三公”的袁绍,手握重兵,割据北方,帐下可谓是猛将如雨,谋士如云,他也本该是最有可能成就大业的一方诸侯,可是他却在官渡败给了自己的发小曹操,从此一蹶不振。
曹操在当时,无论是军队,还是文臣武将的数量,都远远比不上袁绍,所以他一开始心中也没有底气。


但“天命所归”这个词也不是白发明的,想战胜对手,自己的努力固然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还得需要对方犯致命错误。
曹老板打着打着就发现,自己的“老朋友”好像总能避开正确答案,但凡他“失误”一下,结局可能就会大不相同。
而在这期间,一位袁绍非常信任的谋士——郭图,就为他的灭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在袁绍之前,郭图就已经展露过自己“坑主公”绝活。


郭图最开始是冀州牧韩馥的手下。韩馥本就平庸,手下的人也多有不服,所以为了扶植自己的势力,就起用了家乡颍川的许多人才。
其中就有郭图,但让韩馥没想到的是,老乡见老乡,不仅没有泪汪汪,自己反而是被“背刺”地龇牙咧嘴。


袁绍在讨伐董卓不成后,就将目光转向了韩馥,他和公孙瓒相约,共同兵发冀州。韩馥见大事不好,就赶紧召集谋士商讨退敌之策。
但是荀谌和郭图等人却在这时,笑眯眯地劝他将冀州献给袁绍,这个提议在他们的鼓动下,竟然还有了一呼百应的势头。韩馥性情懦弱,见人心尽失、大势已去,只好被迫同意了献城。


然后,郭图就开始了祸害袁绍的“旅程”。袁绍和韩馥一样,为了让大臣之间互相牵制,他一边以出身中原的郭图和荀谌为谋主,一边又提拔了冀州本地的名士,如大家熟悉的沮授、审配、田丰等人。
既然分了两大阵营,就难免会相互之间起争执,搞摩擦,需要做出判断的时候,袁绍也难免会更加偏向郭图等人一方,因为袁绍家也在中原。


可问题是,出自河北一方的那几位,在智谋和才华上都要远高于郭图那边的人,这就导致正确的意见往往得不到支持。
比如在汉献帝流亡到河东的时候,沮授就迅速找到了袁绍,建议他要抢先控制住天子,并在名义上拥立,这样就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


袁绍一听,心想:好啊好啊,这样我想干什么就能以皇帝的名义了。就在他要下令的时候,郭图和淳于琼站了出来。
只听他们说:“汉朝气数已经尽了,如今在扶持他们,出力不讨好,而且如果皇帝对主公下令,您要不要遵从呢?”


意志不坚定的袁绍就这样被动摇了,后来的故事各位就知道了,天子的车驾被曹操抢先迎接到了邺城,也很快开始了自己大汉丞相的生涯。
官渡之战前,沮授劝谏袁绍,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不如休整休整,等到曹军粮草耗尽,军心大乱的时候再出击,肯定一击必胜。
但是郭图却再次唱反调,力主决战,袁绍便又听了郭图之言,果断进军,然后颜良文丑就都去见了阎王。


曹操轻骑偷袭乌巢,袁绍没有派军驰援,反而又依郭图之计,前去攻打曹操大营,曹操却早有防备。
计谋不成,粮草也被焚烧殆尽,郭图终于害怕了,于是他就在袁绍耳边说张郃、高览两位将军的坏话,将计策的失败都归罪于了这两人。
张郃高览听说后,一拍即合,转头投降了曹操,袁绍也终于被郭图坑完了家底。


不过这还没完,袁绍死后,郭图自然而然的又开始辅佐袁绍的长子袁谭,但是他没有提议养精蓄锐,未来报仇,反而是建议袁谭对自己的弟弟袁尚动手。
袁绍的三个儿子就这样开始互相攻杀,让曹操最后捡了渔翁之利。


“卖主双雄”张松、法正
有人看到法正的名字可能就要打抱不平了,被《三国志》评价为“蜀之程昱、郭嘉”的人,怎么会不靠谱呢?
确实,法正作为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拥有谥号的大臣,曾经为蜀汉政权屡献奇谋,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对于益州最初的主人刘璋来说,法正和张松等人,绝对算得上是卖主求荣、阴险狡诈之徒了。


身为益州之主,如果天下太平,刘璋或许也能成为一位治世能臣,但在乱世之中,读书人就显得有些暗弱无能了。
面对汉中张鲁的挑衅,刘璋开始变得十分紧张,为了保证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的太平,就开始派使者与曹操接触。


曹操巴不得将益州汉中全都收复,怎么会真心相助呢?所以在收下礼物后,曹操反而加封刘璋的弟弟刘瑁为平寇将军,在级别上和刘璋平起平坐。
可怜刘瑁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就算他没夺 权的意思,也难免受到猜忌,心中一旦有了疙瘩,就很难解开了,不久之后,刘瑁就突发“疾病”死掉了。


自家人相互猜忌也就罢了,派出去交好曹操的张松,也开始有了新的想法。
因为曹操在接见张松的时候,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就选择了以一种轻视的态度来对待张松,张松也是蜀中大儒,具有文人风骨,哪里受得了这种侮辱?
所以在回到益州后,张松就开始建议刘璋转变合作对象:那曹操是国贼,阴险狡诈,跟他合作没有好下场,去寻求皇室宗亲刘皇叔的帮助多好啊!


刘璋也因此开始联络刘备,请求他派军进入益州,共同抵御张鲁的进攻。张松也趁机向刘璋推荐了好友法正,让他去刘备阵营中充当联络官。
这一去不要紧,法正直接就被刘备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当即就跟张松商议:“在刘璋手下,咱哥俩的才能根本施展不开,刘皇叔知人善任,惜才无比,不如投靠他。”


说干就干,张松和法正两人,一人在内,一人在外,一个蛊惑刘璋,一个献计刘备,互为联系,相互策应。
刘璋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引狼入室”,还送给了刘备大军许多装备与粮草,最后收到的回报却是献城投降。


“带投大哥”张昭
张昭作为东吴政权的老臣,因为《三国演义》中孙策的一句“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闻名于世。
后来还受到了很多人的嘲讽:“张昭凭什么跟周瑜相提并论?就因为他活得久?”但现实却是周瑜高攀了。


因为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孙策不仅始终把张昭视为自己的“管仲”,情同手足,而且他在病榻前的遗嘱中,也只立了张昭这一位托孤重臣,对周瑜却是一个字都没提。
孙策甚至还和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意思是如果孙权干不好,您就直接统领东吴就好了。


是不是很熟悉?这话跟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简直是如出一辙,由此也可以看出张昭不仅深受信任,也确实具备非凡的才能。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为擅长的领域,如果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知,强行“跨界”,就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张昭是个很典型的文人,在写词作赋、安抚百姓、指挥发展上,绝对是一把好手,就连怼天怼地的祢衡也都十分认同张昭的才学。
但是对于攘外据敌,镇守国土,张昭就显得有些老成守旧、优柔寡断了,不仅多次阻止军队出征,还在曹操进犯的时候,公然劝说孙权投降。


那时的曹操刚刚击败袁绍,平定了北方,又轻轻松松夺取了荆州,气势正旺,就想顺势和东吴掰一掰手腕。
曹老板还故弄玄虚地给孙权写了一封恐吓信,信中宣称自己有80万大军,还要和孙权“会猎于吴”。


张昭等人一看,曹操这是要把东吴毁灭啊,虽然内心惶恐不安,但是在面子上还是要做出态度:投降是顺应时代潮流,主公也能保证江东百姓免遭战火。
还好有鲁肃和周瑜的据理力争,才让孙权有了一战的决心和机会,而老臣张昭也在这之后,渐渐被孙权疏远,离开了决策中心。


结语
除了上面那几位,还有盗书的蒋干,被誉为连环计中“最坚固的一环”;谯周用一篇《仇国论》,就瓦解了蜀汉上下抗争的信念;许攸卖主邀功,最后身死曹营…
[ 此帖被zhdf在2024-01-09 15:08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15
zhdf 金币 +1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4-01-0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abcde3426789

UID: 117006

发帖
719
金币
35
道行
90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1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1(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最后登录: 2025-01-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12-25
重用和听从,难道不是自己的责任?
1条评分金币+2
zhdf 金币 +2 - 2024-01-0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sun52360

UID: 1134728

发帖
5422
金币
298
道行
205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BWM
设备
索尼相机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53(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3-18
最后登录: 2025-01-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4-01-09
谢谢分享,支持楼主
1条评分金币-6
zhdf 金币 -6 请勿复制回复! 2024-01-0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