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刘姥姥为了五斗米,进大观园当一个逗笑的小丑,真是辛酸至极。
真的如此吗?
《红楼梦》里,黛玉多才多情,宝钗温婉周全,凤姐泼辣能干……每一个人物形象都鲜活饱满,但唯有刘姥姥被鲁迅先生称为“古今第一奇女子”。
身为乡野村妇,家境贫寒,大字不识,却能打破圈层,结交上贾府这样的豪门,得到实实在在的钱财资助,一跃成为村里的首富,怎能不称“奇”。
在贾府扮丑逗笑,固然难掩辛酸,但与一家人的生存相较,哪个更重要一些?
答案显而易见。
能读懂刘姥姥,为她竖起大拇指的人,都是穿梭过生活磨砺,懂得什么叫“谋生”的人。
看过这样一句话,即使生活是一地鸡毛,也要把鸡毛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在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刘姥姥没有自怨自艾,反而想方设法,弯腰捡拾地上的鸡毛。
正因为弯得下腰,她才为家人争取到好的生活。
那一年冬天,日子艰难,刘姥姥带着外孙板儿到贾府“打秋风”,得了些银两,顺利过冬。
刘姥姥记下这份恩情,来年丰收时节,摘了最好的瓜菜送进大观园“孝敬姑奶奶、姑娘们”。
像贾府这样的大富人家,怎么会稀罕这些平常的瓜菜,但这已是刘姥姥送得起的最体面的礼物。
贾母碰巧得知刘姥姥到来,就留这个“积古”的老人家住几天,一起聊天话家常。
第二日,贾母簪了一朵大红花,随口说要给刘姥姥也打扮一下,凤姐便将一盘子花横七竖八地插了刘姥姥一头,惹得众人笑刘姥姥像个老妖精。
刘姥姥尴尬了吗?没有。
她笑着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自得其乐,又给别人带来快乐,是刘姥姥与人相处的智慧。
刘姥姥不小心摔倒,丫鬟们笑了起来,贾母责备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捶一捶。
刘姥姥紧忙说自己没有那么娇嫩,算是给丫鬟们解了围。
在宴席上,面对一盘鸽子蛋,刘姥姥鼓着腮帮子,笑称自己食大如牛,模样堪称滑稽,惹得众人或是喷饭,或是笑岔气……
拿起筷子,好不容易夹到一个鸽子蛋,却又掉落到地上,众人见了又是一番哈哈大笑。
原来,这都是凤姐和鸳鸯有意拿刘姥姥取笑,事先安排好的。
鸳鸯道歉时说:“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
刘姥姥笑道:“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
是啊,刘姥姥在哄贾母开心,又何尝不是在哄凤姐和鸳鸯开心呢,大家开心了,刘姥姥自然就开心了。
贾母身份高贵,生活精致,而刘姥姥不过是一介村妇,满身乡土气息。
两个身份相差甚远的老太太,为何能融洽相处?
其实,奥秘就在于,刘姥姥懂得与人体面。
作家亦舒说:“做人,最重要的是体面。”
但体面是什么呢?仅仅是装扮精致,举止优雅吗?
不!普通人的体面,更像刘姥姥:吃穿有着落,生活过得去。
而这些,都是要通过自己的付出去争取的。
若不是扮丑逗趣,满足了贾府一众人找乐子的心态,贾母和凤姐等人又怎会拿出一百多两银子和众多赠品作为“奖赏”,一举使刘姥姥一家成了村里最有钱的人家。
如果刘姥姥死要面子,受不得调侃取笑,又拿什么去争取“施舍”,度过当下的生活难关呢。
想要自己体面,先给予别人体面。
为了过上想要的生活,遇冷嘲热讽,可一笑释然;求人办事,遭遇难堪,可坦然接受。
活得通透的人,又有几人不是“刘姥姥”?
刘姥姥是一个寡妇,守着几亩田生活,女婿王狗儿看她一人孤苦,接她一起生活。
人老了,是独自潇洒,还是共享天伦,刘姥姥选择“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
一天,一家人正为过冬的衣食发愁。
狗儿喝着酒,生着闷气。
刘姥姥见了,劝狗儿别只顾着唉声叹气,想办法挣钱才是可行之道。
狗儿也想挣钱,奈何没有门道,难道去偷不成?
刘姥姥给出建议,狗儿家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王家二小姐如今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平日也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若去走动走动,说不定能讨些好处回来。
但贾府那样的豪门人家,怎么进得去呢?总得有人通报。
别看狗儿一副不上进的模样,关键时刻,还真想到一个好办法。
原来,王家的陪房周瑞买地的时候,狗儿的父亲帮过周瑞,周瑞在贾府当差,若是能找到他,或许有希望敲开贾府的门。
办法是有了,但谁去贾府呢?
狗儿不愿去,刘姥姥的女儿又害怕丢脸。
刘姥姥主动请缨说: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
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这段话的高明之处在于,看似在自我安慰,说要去见世面,但何尝不是在安慰这一大家子人。
正是有了刘姥姥的“舍脸一碰”,凭借着独有的生活智慧,她才从贾府顺利带回一些钱财过冬。
有句话说: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便是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商量。
若刘姥姥一看见女婿喝酒,就拿出长辈的架势劈头盖脸地骂上一顿,狗儿或许会与她争吵起来。
若不是一家人有商有量,狗儿也不会想到好主意,过冬之事自然也无着落。
若刘姥姥摆出“老者为尊”的姿态,只坐享其成,不愿抛头露面去求人,一家人能不能熬过那个冬天都难说。
面对家庭困境,刘姥姥毫不含糊,号召家人一起想办法过难关。
作为家中长辈,刘姥姥欣然付出,并不觉得有何委屈。
如此,一家人为了生计,心往一处聚,则家安事顺。
一位作家曾说:“让家幸福,是一切抱负的最终目的。”
的确,人活一世,忙忙碌碌,不就是为了家人吗?
家从来不是互相伤害的地方,而是互相取暖的地方,家之幸福,离不开用心经营。
家是一个人的里子,没有里子做后盾,何来外表光鲜。
顾得好里子的人,才扛得住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正如刘姥姥,遇事懂得与家人分担,家中和睦,好运自然来。
人与人的区别,在于有人坦然接受恩惠,有人得人恩处,倾力相报。
因为周瑞家的引荐,刘姥姥才有机会进贾府,得到凤姐赠送的二十两银子,这足够一家人一两年的生活开销。
临走时,为了感谢周瑞家,她有心留下一块银子,给周瑞家的孩子们买果子吃。
对贾府的仆人都如此感恩,对贾府的主子们更是有心。
刘姥姥在乡下听到贾母去世的消息,便在地里大哭一场,也不管真假,天没亮就赶去贾府。
与贾母不过一面的情分,何以如此?
家中日子艰难时,深受贾母的恩惠,刘姥姥都铭记于心,恩人出事,怎么能不着急呢?
她赶到贾府,多次打探,才得以见到凤姐,而后去吊唁贾母。
见到凤姐生病,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刘姥姥心生悲怜。
即便凤姐曾经有意取笑她,她也真心待凤姐。
乡下人信奉心诚则灵,刘姥姥为凤姐求神许愿,希望凤姐早日恢复健康。
凤姐见刘姥姥为自己祷告,想送刘姥姥一个金镯子用来许愿,刘姥姥并未接受。
若说之前进贾府是为了讨些好处,这一次,刘姥姥则纯粹是来探望,尽表心意。
凤姐感激之余,想到病怏怏的自己,不禁为女儿巧姐的未来发愁,有意将女儿托付给刘姥姥照顾。
凤姐是何等精明之人,即便贾府落魄,也还有其他亲人在,但她偏偏相中刘姥姥,是因她相信刘姥姥能善待女儿。
后来,凤姐去世,面对贾府的衰败,巧姐的舅舅王仁为一己私欲,不顾亲情,欲将巧姐变卖换取银钱。
刘姥姥得知后,便决定营救巧姐。
若走漏了风声,刘姥姥算是惹上一桩担当不起的大事。
她怕了吗?没有。
她冒着巨大的风险,终于将巧姐从黑暗中救出,给了巧姐人生的一线光亮,于她而言,一切值得。
正应了书中所言:受恩深处胜亲朋。
手中有银两的时候,刘姥姥愿意拿出一部分回报给帮助过自己的周瑞家。
在得到贾府的接济后,没有坐吃山空,而是辛苦劳作,发家守业。
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愿意竭尽全力救出巧姐。
知恩图报,甘愿付出,是刘姥姥人生的底色。
若非这样的底色,恐怕刘姥姥连贾府的门都进不了,又怎会有机会过上富足的日子。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刘姥姥知道自己被戏弄了吗?
有人回答:这怎么能叫戏弄呢,这是大家其乐融融地开玩笑。
因为她的逗笑,宴席和游玩成了雅俗共赏的盛会,比平日里欢庆了许多。
有人说,为了生存,即便是被戏弄又何妨,谁不是一边辛酸,一边继续生活。
熬几个通宵做的方案,被甲方否定,是极力修改方案,还是拍拍屁股不伺候了?
家中遭遇困境,需要低头求人,是与家人共渡难关,还是端着架子不过日子了?
如果觉得答案很难,不妨看看刘姥姥。
不沉浸于生活的苦,努力挖掘出生活的甜,日子自然越过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