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静王水溶和贾宝玉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秦可卿的大殡上,出现在书中第十四回的结尾处。北静王赠送鹡鸰香念珠给宝玉则在第十五回中。
且说宝玉早就听闻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早就想见见了,只是父亲拘束严密,无由得会,今见反来叫他,自是欢喜。谁知水溶也是一样,早就想见荣国府那位衔玉而诞者,此次借着家族这样的大事,互相倾慕良久的二人终于见面了。
北静王与宝玉一见如故。宝玉见到水溶的第一感觉是:好个仪表人材!水溶本来一直是坐在轿子里的,看到宝玉就下轿了,也脱口而说:“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
北静王见了宝玉的“宝玉”,随即将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转送宝玉,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过并道谢。
北静王和宝玉本质上是相似的人,经过这番简单的见面和交流后,两人已引以为同道、惺惺相惜。后来宝玉也常常会去北静王府,彼此相处甚欢。此乃后话不提。
至第十七回,早年进宫的元春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并加封贤德妃,贾府一片喜庆。宝玉却因好友秦钟的早夭而闷闷不乐。
唯一可慰的是,和贾琏同去姑苏处理父亲后事的林黛玉此时回来了。黛玉之父林如海已病逝,在贾琏的打理下,诸事停妥,贾琏仍带着黛玉一同回来。
黛玉和众人见面后,彼此悲喜交接,未免又大哭一阵。
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
宝玉将北静王赠的鹡鸰香念珠转送黛玉,黛玉却坚决不要,这说明了什么?
其实北静王的这串鹡鸰香念珠和蒋玉菡的汗巾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故事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一样的。
鹡鸰香念珠串本是圣上赠与北静王,北静王转赠宝玉。宝玉再送给黛玉,黛玉不要。
而蒋玉菡那条汗巾的来历也是如此,那本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圣上给了北静王,北静王又送给了蒋玉菡。
宝玉和蒋玉菡初会时也是一见倾心。宝玉马上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给他当见面礼。蒋玉菡无以为报,便将自己身上系着的大红汗巾解下来给了宝玉,并说明了汗巾的来历。宝玉满心欢喜,也随之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送给蒋玉菡。
宝玉回去后,袭人见他又把自己随身的物件送了别人,很是不满。宝玉想起那条松花汗巾原是袭人的,便将得来的那条大红汗巾解下系到袭人腰里。袭人无法,之后还是解下来放在了箱子里。
这条大红汗巾后来随着袭人出嫁,带到了男方家里。男方打开箱子发现这条压在箱底的汗巾,方知道袭人原是宝玉身边的人。而袭人看到蒋玉菡身上的松花汗巾,也才知道自己所嫁的人就是当日累宝玉挨打的琪官。
这便是这条汗巾的来龙去脉和它所关联的姻缘。
汗巾在宝玉、袭人和蒋玉菡之间起到了传媒的作用。鹡鸰香念珠代表的应该也是同样的作用,所不同的是,袭人接受了汗巾,但黛玉没有接受鹡鸰香念珠。因此两人的结局不同,袭人嫁给了蒋玉菡,黛玉却拒绝了北静王。
为何这样说?我们可以根据这串鹡鸰香念珠推测黛玉和北静王的缘分。
贾府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贾府为了维持家族的发展和利益,想要和王府联姻,这是最有效的方法。而皇家中和贾府关系最好,也最合适联姻的人就是北静王。
贾府通过自己在朝中的人手向皇帝发出了这个信号,皇帝出于合作的考虑,接受了贾府的投靠之意,下旨将黛玉指给了北静王为侧妃。为什么是侧妃,因为北静王已有妃子。
北静王对于黛玉应该也是早有耳闻,知道她是才貌双全的女子,应该也有爱慕之情。毕竟北静王的性情和宝玉相似,两人都欣赏黛玉很正常。
不过当北静王知道黛玉是宝玉心爱之人后,他愿意成全宝黛的爱情,所以他把鹡鸰香念珠转赠宝玉。皇上的旨意让宝玉痛彻心扉,北静王的好意也让宝玉心生感激。奈何皇上一言既出便不可改,贾府这边也不想失去北静王的支持,所以没有人周旋退婚的事情。
宝玉有心无力,无可奈何。他觉得北静王为人不错,黛玉若嫁给他也未尝不好。可是黛玉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她拒绝了鹡鸰香念珠,也拒绝了皇家的指婚。
可是拒绝皇家的指婚,后果很严重,要追究的不只是她个人,还会连贾府都一起治罪。但是要违心嫁给不喜欢的人,黛玉也做不到,她唯一能做的只有死去,生病而死。
拒婚是死罪,自杀也有罪,但病死是无奈是没有办法的事。所以黛玉的结果只能是病死,泪尽而逝。
蒋玉菡的大红汗巾促成了袭人和他的一段姻缘,而北静王的那串鹡鸰香念珠也早已暗示了黛玉的婚姻和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