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1-12
- 在线时间33415小时
-
- 发帖29103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15493
- 道行39038
- 原创108
- 奖券30
- 斑龄0
- 道券3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91038
- 金币
- 15493
- 道行
- 39038
- 原创
- 108
- 奖券
- 30
- 斑龄
- 0
- 道券
- 3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341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12
|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3-12-07)
—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满觉陇的百年桂花树,天清露凉,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颇有天香云外飘的意境。在传说中,馨香四溢的桂花树伐之不倒,是月宫的神树。因此,这桂花香也被文人墨客形容为“天香”。辛弃疾以“染教世界都香”来歌赞它以自身香气兼善天下,明末清初的文人李渔则说桂花是“月中之树,天上之香”。不过,从古至今人们就不满足于只闻其香,还要入茶、入食、入酒。花茶、花汤、花饮……从宋至明,一直在文人雅士中风靡。制作花茶,并不是将二者搅拌冲泡这么简单,因二者温度、水分不同,需要花点心思的工艺才能使二者香气融合、释放。宋代文人赵希鹄在《调燮类编》中记载了窨(xūn)制花茶的心得,“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香气全者”,可见从采摘花时就要注意,在盛开期但花朵含苞初放时采摘。花和茶的比例则是“花多则太香,花少则欠香。”纯手工「龙井桂花红茶」开袋见秋打开袋子,氤氲清雅的桂花香气扑面而来,一朵朵来自满觉陇的金黄桂花新鲜饱满,像是刚从枝头采下。龙井红茶根根紧实,采自四月初的“人间天堂”——杭州。每年只有在秋天桂花飘满杭城时,才会有这款龙井桂花红茶。它既有清雅的桂花香,也有红茶的清甜香。对桂花红茶的偏爱,亦源于它是时令自然风物的天作之合。窨制花茶的工艺让茶与花充分结合,香气融合交织。品饮时,在唇齿间久久不散,又慢慢化开,前调于舌面,尾调留喉间。以沸水冲泡,茶叶在翻滚绽放的过程中快速沉降。琥珀色的茶汤中,漂浮着金色的桂花,给人以杯中窥茶,一叶知秋的美好感受。香以致远,酌上一口,神往江南之秋。 清晨打桂,桂花朵朵饱满,香气内敛,质量最为上乘。桂花沾满小露珠,挥杆便容易打下。龙井红茶·百年前的风雅之物龙井红茶是林徽因“太太会客厅”的座上客,也是老舍、季羡林等文学大师深夜书写时的杯中伴,胡适、张爱玲的一生所爱。亦是这一抹杯中玛瑙色。龙井红茶曾风靡于民国,既是销往巴黎与伦敦的高级手礼,也是文人雅士得以一聚的药引子。稀少而昂贵的龙井红茶在那时,每斤要四块八大洋,这相当于北大教授一个月工资。而普通红茶,只要一角八分大洋。可见龙井红茶因产地不同,而相隔云泥。如今,由于龙井山茶菁稀少的产量,又碍于龙井绿茶的名气,已经鲜少有茶人愿冒风险做龙井红,市面上已近乎绝迹。拿龙井红来制作桂花茶的,更是少之又少。茶为骨丨花为魂桂花龙井红茶的要求是“茶为骨,花为魂”。既不让金黄的花色夺去茶汤的清雅,也不让浓郁的花香盖过茶香。最终经过多次反复窨制,一吐一吸,固定其香,让龙井红的骨子里透着桂花香。名师监制懂茶的人都知道,龙井红茶是娇嫩的,桂花也同样是娇嫩的。想要征服龙井桂花红茶,不花费点心思是不行的。张海浪老师15岁便开始制茶,距今已有24年。2016年春,张海浪在浙江大学茶学系进修,还开始承包龙井茶园,承包的正是狮峰山的茶园、满觉陇产区的白鹤峰、马儿山等山头。
纯手工制茶桂花红茶的茶底选用的是今年四月初的杭州龙井红茶。通常制作1斤桂花龙井茶,就需要采摘36000颗细嫩芽叶。而一位熟练的采茶工,一天最多也只能采摘约10000颗芽叶。也就是说,一位采茶工要采4天茶叶,才能炒制1斤干茶。人工炒制的茶叶,外形上叶包芽,茶形如剑鞘一般,更紧实。七次窨制此款桂花红茶的窨制采用传统工艺,做工也颇为考究。先将清晨打下的桂花剔拣干净,薄摊,降低含水量。然后一层茶坯一层桂花,放入木箱中窨花。接着把木箱内窨制的桂花倒在匾内,再次薄摊待温度散失后再放入箱内继续窨制,共7次。随后将桂花与茶一起烘干,桂花吐香,红茶吸香,拿出冷却。让热气自然散发,使茶坯温度逐步接近室温。最后要将即将制作完成的桂花红茶放入有生石灰的缸里进行收灰储存。江南秋之味桂花芬芳馥郁清雅而生蜜香,红茶香气醇厚。龙井桂花红茶不失红茶的真味儿又携带桂花之香气,香甘倍增。此款桂花红与市面上截然不同,市面上的桂花红一般两三泡就没桂花味了,而我们的一道茶仅需3克即可冲泡十泡,仍留有桂花香。仅需几元便能享受到一个美好惬意下午的桂花红品饮时光!沏泡丨闻香品茗一闻二品三回味鲁迅先生曾说:“有茶好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对待好茶,喝茶的方式也得讲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