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24阅读
  • 0回复

[猎奇]如果人类不断从悬崖跳下去,会不会进化出翅膀?[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91863
金币
24439
道行
39038
原创
108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54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2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3-10-22) —
其实问题的核心是对进化论的理解。对于地球上物种的进化,不少人其实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认为只要身体上某个器官或者部位不断锻炼,就一定会发生进化。其实思想就是“用进废退”。


用进废退,通俗理解就是,任何器官,只要经常使用,就会越来越发达,进而发生进化,如果不使用,就会发生退化。
用进废退的思想初一看,确实有一定道理。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健身,如果你一直锻炼手臂,手臂上就会变得越来越结实。大部分人由于都是右撇子,所以多数人的右臂通常都会比左臂更粗。
如果说健身带来的改变还谈不上进化的话,那么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鱼类,看起来确实发生了“用进废退”。由于鱼类长时间生活在暗河里,眼睛几乎要消失了。这种现象用“用进废退”的理论似乎很好解释,也很好理解,毕竟长期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眼睛派不上用场,自然就会逐渐退化。
表面来看,这种解释看起来没有问题,其实不然。


第一,一个物种的器官和细胞发育根本不受生物本身主观意志控制。我们天天会做出伸手拿东西的动作,但并不会因为你天天重复这样的动作,你的手就会变长。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而细胞的生命活动是由基因控制的,不会受到我们主观思维的影响。
第二,基因决定遗传的方向,而不是性状。性状的呈现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基因的表达方式和后天环境作用,并且性状是没有办法通过遗传来累积的。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说,一个较胖的爸爸,把决定体脂率的基因,也就是较高体脂率的基因传给儿子,那么儿子一定会有着相同的表现。即便爸爸不断通过后天锻炼,最终把体脂率降到很低的水平,然后在这个时候才选择生育,生下的儿子一开始也一定拥有较高的体脂率,而不是低体脂率。
还有更常见更经典的案例,那就是长颈鹿“脖子为什么如此长”


用进废退理论认为,长颈鹿的脖子之所以这么长,是努力锻炼的结果。一开始长颈鹿的脖子并没有那么长,但它们一直努力伸长脖子,试图吃到高出的树叶果实,就这样脖子慢慢变长了。而不能通过锻炼把脖子变长的长颈鹿最终会被淘汰。
但是进化论并不认同用进废退的思想。进化论认为,长颈鹿的祖先一开始脖子并没有那么长,只是在进化的过程中,脖子相对更长的长颈鹿会更容易活下去,也有更大的几率将自己的长脖子基因传递给后代,毕竟能吃到更高的树叶果实当然更容易存活下去。
就这样,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和不断筛选,长脖子基因的长颈鹿在整个种群中占的比例就会越来越大,而短脖子基因的长颈鹿慢慢被筛选出局。当然,由于基因突变的方向是随机的,不可控的,所以拥有长脖子基因的长颈鹿也可能因为基因突变,再次突变出短脖子基因,当然也可能突变出更长脖子的基因。


而这两种情况都会接受自然选择的筛选,更有利于生存的基因最终被保留下来,结果就是长脖子的长颈鹿越来越多,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局面。
表面看起来“用进废退”和进化论思想是相同的,其实不然,一个只是表面规律,而另一个讲的是深层原理,两者有本质区别。
抛开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一只长颈鹿脖子的长短在它出生时就确定了,不会因为长颈鹿通过每天的伸长脖子训练变得更长。


还有,在进化过程中,单独的个体,比如说单个长颈鹿都是独立个体,没有办法通过自己主观意愿影响到其他长颈鹿。


就拿我们人类来讲,爸爸生活的年代很好,有丰富的营养完全跟得上身体的生长发育,这种环境下当然比每天吃不饱饭,营养跟不上长得更高。但是爸爸并不能把后天营养充足带来的身高增长部分遗传给儿子,只能把“基因影响身高”的部分遗传给儿子,而且基因对身高的影响力是最重要的。
通俗理解就是,基因决定了一个人身高的下限。如果儿子继承了爸爸的“高个基因”,只要不饿死,最终儿子的身高肯定是不会差的。当然如果吃的更好,营养更好,儿子会长得更高。
我们也可以用一种数学模型来理解“用进废退”和进化论之间的区别
打个比方,一个完全密封的箱子里有100个球,其中50个是白色的,另外50个是黑色的。假设不同颜色的球都有一定概率突变成另一种颜色,也就是说,白色的球可能突变成黑色,但也可能仍旧是白色。反之,黑色的球也是如此。
而我们要想要的球是白色,当我们从密封的箱子里拿到白色的球时,会把白色球重新放到箱子里,如果是黑色的球,会选择直接扔掉。
如此这样一直不停地筛选,可以预见的是,最终密封箱子里白色球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实际上这就是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本质。
而按照“用进废退”理论来理解就是,我们希望密封箱子里都是白色的球,于是箱子里黑色的球会自动变成白色的球,显然这是不合常理的。
那么,我们再回到问题本身,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即便全世界的人类不断从悬崖上往下跳,人类也不可能因此而进化出翅膀。


当然,纯理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确可能进化出翅膀,但绝不是因为跳崖这个动作和过程造成的。
为什么?


因为“跳崖”这个动作是人类自己的选择,并非自然选择。再回想一下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其实就是纯粹自然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区分度,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脖子短的长颈鹿并不是说完全无法吃到食物,只是能吃到的食物非常有限,不像脖子长的长颈鹿那样可以尽情享用食物,它们既可以吃到长得低的树叶,也可以吃到长得高的树叶,但是脖子短的长颈鹿只能选择长得低的树叶。
但是,人类跳崖这个过程并不会出现一定的区分度,并不会出现一部分人因为跳崖飞了起来,而另外一部分人没有飞来从而被淘汰了,并不会出现这两种状态,所有人都会落到地面上。
而且,如果悬崖高度足够高,最终不会有任何人存活下来,都会被摔死。这样下去,别说是进化出翅膀了,甚至不会发生任何形式的进化。
更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人类跳崖这个选择,与是否进化出翅膀并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通过跳崖这个动作筛选出来的不是有没有翅膀,而是要看哪个人的身体更抗摔,缓冲能力和柔韧性等各方面能力更强,当然也要看运气的。
地球上确实存在像人类跳崖那样的动物:雪豹,它们能从很高的地方跳下去,仍旧会毫发无损,这与雪豹的特殊身体结构有关,可以大大减少雪豹落地时的缓冲力,同时尾巴还可以协助雪豹始终保重平衡,每次落地都能保证四肢同时落地。
雪豹一生中不断从高处往下跳,但并不会因此而进化出翅膀,只会让它们的身体结构更适合从高处往下跳,柔韧性和协调能力更强。
而对于人类来讲,如果悬崖的高度不是很高的话,假设悬崖处于“有些人跳下去可能会摔死,有些人可能会摔骨折,而还有些人毫发无损”的高度,那么,大自然最终筛选的结果就像雪豹那样,身体结构更具柔韧性,缓冲能力和协调能力更强,同时体重更轻的人类,而不会是长出翅膀的人类。


说白了,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选择对象的并不是基因,而是性状。也就是说,任何性状要想接受自然选择,前提是你首先要具有该性状。自然选择的并不是某个器官组织,而是器官组织拥有的不同性状。
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自然选择的对象不是器官,那么第一个长出翅膀的鸟到底是如何进化出翅膀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就牵扯到“量变引起质变”,我们无法确定“某个器官到底进化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有该器官”,比如说,翅膀进化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翅膀呢?
往深了讲,这个问题其实与我们经常说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在鸡的进化过程中,我们永远无法确定“第一只鸡”或者“第一个蛋”到底是什么样的个体,既然无法确定,“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就没有任何意义。
任何器官,包括翅膀在内,进化过程都是极其缓慢的。比如说翅膀并不是一下子就长出来的,也许一开始只是长出了几根绒毛或者翼膜,甚至称不上羽毛,我们无法从客观角度确定那到底算不算翅膀。


任何全新的器官组织的诞生,都是通过基因突变才出现的,比如说羽毛这种组织,出现之后把大自然筛选保留下来的原因并不一定因为会飞,一开始可能就是为了更好的调节体温。而当羽毛进化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与飞行的能力联系起来。
实际上,这就是我刚才所讲的“量变引起质变”的问题,任何器官组织都是一开始从无到有,然后不断进化,最终引起质变。
也就是说,羽毛的出现最开始并不一定是为了飞翔,只是羽毛在进化的过程中正好进化到了具备飞翔能力的阶段而已,而这种能力也通过大自然的筛选,最终保留了下来。我们看到的翅膀只是质变后的自然筛选结果,而往往会忽视一点,在量变的过程中,大自然一直在筛选。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3-10-2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