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之前,当然是刘备一往情深。
三顾茅庐之后,当然是二人的蜜月期。
蜜月期结束是在刘备入川之后。之后刘备就移情法正了。虽然诸葛亮并没被彻底抛弃。
刘备死的时候,法正已经先一步死了。所以他只好托孤诸葛亮。但是请注意,并不是托孤诸葛亮一人,而是诸葛亮和李严两人。
二人关系的变化,并不完全是因为刘备的薄情,虽然薄情也是一个小小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因为利益。毕竟刘备是一代奸雄。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再回顾一下二人的关系史,就是看到刘备的本质,而不仅仅是他的薄情。
三顾茅庐之前,刘备的确是一往情深,但这个情却不是对素未谋面的诸葛亮的,而是对江山社稷的。刘备半生坎坷,虽不能说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但的确过着到处流浪的日子。他渴望江山社稷,而诸葛亮能给他江山社稷。所以这个情是对江山而不是对诸葛亮的,这就埋下了后面的伏笔。
三顾茅庐之后,的确是二人的蜜月期。这个没啥好说的。
入川之后,刘备为什么移情法正呢?并不是因为法正比诸葛亮漂亮,还是因为江山社稷。因为这时候,刘备入川,急需获得蜀地地头蛇的支持。法正恰好就是一个地头蛇代表。
移情法正之后,为什么诸葛亮没有被始乱终弃呢?当然是因为孔明还有用。
白帝城托孤,被托孤的除了诸葛亮,还有李严。为什么要有李严?还是因为江山社稷。因为李严是地头蛇。
刘备死后,诸葛亮终于搬掉了头上的大山。从此他独揽朝政。当然,旁边还有李严那个小山头,孔明先是把他排挤出中央,最后干脆彻底被搬掉了。
刘备托孤时曾有言,儿子刘禅如果不行诸葛亮可以自己当皇帝,这个被后世误传为君臣佳话的故事,其实不过是刘备临死之时的考验而已。当然诸葛亮也磕头出血经受住了这个考验。如果二人真是肝胆相照,诸葛亮何必磕头出血,
诸葛亮后来有没有可能取刘禅而代之呢?不可能。因为没有基础。地头蛇李严他搞不定,外来势力都是刘备的嫡系,他同样搞不定。所以不如把刘禅当个傀儡牌位供在上面。
刘禅自己也很明白。所以等诸葛亮死后,刘禅也是扬眉吐气,因为终于他头上的大山也没了。
诸葛亮死后,各地申请给诸葛亮立庙,刘禅一概拒绝。同时刘禅还废除了丞相的职位,以避免有人像诸葛亮那样专权。这就是刘禅对诸葛亮的真实态度。
诸葛亮至死只是乡侯,低于魏延的县侯。如果说他活着时是为了谦虚,那死后刘禅为什么不增加他的哀荣呢?反过来,刘禅倒是抄了诸葛亮的家。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实,蜀汉在被诸葛亮近10年的穷兵黩武大伤元气之后,还存在了30年,虽然不能说刘禅的本事3倍于诸葛亮,但谁还能看不起阿斗?
[ 此帖被空气动力学在2023-10-11 19:5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