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的小面包、乳饮料,上午提神的罐装咖啡,下午减压的奶茶,晚上用来充饥的方便面,加班时垫肚子的饼干……你的一天有没有被这类食品包围?
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超加工食品。虽然食用方便,但对健康的危害极大,尤其是糖友一定要远离。
part1
披着美丽外表的“毒蛇”
“超加工食品”是一个近10年才出现的概念,是指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业加工,通常添加香料、色素、乳化剂、增味剂等多种食品添加剂制成的方便即食食品。
超加工食品几乎看不出食品的原材料,举个简单的例子,新鲜的草莓,属于天然食品;做成草莓果酱后,属于加工食品;做成草莓味饼干后,属于超加工食品。
此外,超加工食品还有以下特征[1]:
普遍高糖、高盐、高饱和脂肪、高热量,而蛋白质、膳食纤维、微量营养素的含量较少;味道很好,让人越吃越上瘾;颜色鲜艳,让人很有食欲;可以长期存放,无需冷链运输,包装多样。
常见的超加工食品有以下几类:
1. 软饮料
往往含有大量糖。常见食物:罐装咖啡、甜饮料、奶茶、碳酸饮料、果味饮料等。
2.甜食类
含有大量糖,有些还含有大量脂肪。常见食物:各种饼干(包括曲奇、苏打饼干)、蛋糕(包括奶油蛋糕、生日蛋糕等)、面包(包括甜甜圈、白面包)、糕点(包括绿豆糕、桂花糕)、糖果(包括巧克力、棒棒糖)、冷饮(包括冰淇淋、雪糕)等。
3.加工肉制品
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和盐。常见食物:火腿、五花肉、香肠、腊肉等。
4.甜咸小吃
含有大量糖和盐。常见食物:果脯蜜饯、辣条等。
Part2
这类食品占饮食11%,糖友死亡风险增70%
越方便美味,往往意味着越危险。常吃超加工食品不仅让人们摄入过多糖、盐和脂肪,还会导致营养缺乏,进而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血脂异常、癌症等。
近日,一项针对糖友的研究显示[2],相比于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最少(占饮食总摄入量的2.2%~3.5%)的1/4参与者,摄入量最多(11.0%~15.4%)的1/4参与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升高70%和164%。
研究人员指出,超加工食品热量高、营养价值低,常吃会导致超重或肥胖,增加糖友死亡风险。并且,这类食品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改变血糖调节和胰岛素敏感性,激活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饮食中超加工食品所占比例每增加10%,5年内患心血管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的风险会分别增加12%、13%、11%[3]。
Part3
如何和“超加工食品”划清界限
1.多选择天然食物,自己在家烹调
尽量选择全谷杂粮、新鲜果蔬等天然食物,烹调时注意少油少盐少糖。
https://s3.ssl.res.360kuai.com/static/ef8b90d3f65bc2be.svg"), auto; width: 676px; max-width: 100%; border-radius: 3px;" /> ×
2.选购食品时注意两不要
糖、油在配料表上顺序很靠前的不要选,比如甜饮料、薯片等。
配料表很长的不要选,这类食品往往含多种食品添加剂,比如防腐剂、增鲜剂、色素等。
3.选择更接近天然状态的食品
比如,选择燕麦时,原味裸燕麦片好于膨化过且加料的;选择乳制品时,纯牛奶好于加了糖的含乳饮料;选择坚果时,原味的好于五香的;选择豆制品时,豆腐、豆浆等好于素鸡、五香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