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05阅读
  • 0回复

[疾病预防]连续使用7个月“瞎眼屏”后,我有了以下症状(手机屏幕护眼科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sy1011paul

UID: 250034

 
发帖
3957
金币
7357
道行
912
原创
5
奖券
87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484(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7-17
最后登录: 2024-12-2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28
很多人一定有这样的经历,花了大几千块钱买一部手机,结果用了一段时间后,感到眼睛不舒服,酸胀、流泪、疼痛,容易视觉疲劳,这很有可能是低频PWM调光屏幕造成的。


由于每个人体感不同,有的用户对低频PWM调光感知不强或没有感觉,不认为这种调光方式会对自己的健康产生伤害。但调光方式的影响不会因为体感不强而消失,随着使用的拉长,反而不会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当你注意到它的时候。


我在去年7月初特地买了一台360Hz低频PWM调光的手机当主力机,目前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结果……


症状未必一开始就会出现
就我的体感而言,低频PWM调光属于是“忍忍还能用”的水平。在开始使用的时候,或许是还沉浸于更换新机的喜悦中,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不适。


过了一段时间,我出现了干眼症,右眼时有烧灼感、发痒,晚上躺在床上看手机时,眼睛太干导致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的泪液分泌,这也就是网友常说的“看手机流泪”。除了晚上,在台灯下坐着看手机,也时常能感到眼角有湿润的感觉。


在之后的时间里,上述情况是一种常态,干眼症可用药物缓解,但眼睛瘙痒、轻微干涩和泪眼还是偶尔有的,但又不至于影响生活……直到有一天我去看了电影。


当我看着远处的巨大银幕,发现银幕上的画面有些看不清楚了,偶尔还有些重影,明明这只是一部不用戴3D眼镜的2D电影,看电视同理,只有将屏幕放在面前,才能看清正在显示的画面……感觉就像拍照对不上焦一样。




关于低频PWM调光诱发健康的问题,三星官方曾公开表示,这种调光方式可能会引起头痛、眼部疲劳和视力下降。作为三星屏幕的采购者之一,手机厂商并非不了解这种调光方式的问题,因此部分厂商在开发者模式中内置了“低闪烁模式”,降低频闪指数。


问题在于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低频PWM调光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实际效果杯水车薪。因为这种模式仅在低亮度能生效,高亮度没有作用,不会改变全局低频PWM的现实。条件允许的话,推送DC调光固件是一个更理想的解决办法。


那些对低频PWM调光体感不强的人,是否也出现了上述情况?有出现,但不同平台的人得出的结论就有些不一样了。




有的用户自称对频闪不敏感,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依旧出现了眼胀、头闷的现象。




有的则仅仅是在打了一局20多分钟的游戏,眼睛就有些疼了。还有些用户是看着块屏幕时,发现眼睛无法对焦,看不清楚屏幕。




对于垂直平台用户,他们非常明确地将问题指向低频PWM调光。如果是在面向更广泛群体的百度搜索相关问题,一般会指向用眼疲劳和OLED屏幕本身,特别是后者。




2019年7月,在百度上搜索“OLED屏幕伤眼”,当时相关链接近70多万个,截止本文发布前,链接数量已达390万个,3年多的时间增长了近6倍,其中2021年到2022年恰好是低频PWM调光在手机上大行其道的两年。


但这两年恰好也是国产屏和高频PWM调光逐渐手机市场崭露头角的两年,也是我们经常在测评、导购中推崇的调光方式。


购机时一定关注高频PWM调光
不同要素对应不同的症状,频闪影响的是人眼前端,具体表现为视力模糊,眼睛酸胀,严重地会引起头疼头晕,这也与部分用户的主观感受一致。




因为当人类的大脑无法识别到视觉信息时,视神经会反向控制和调节眼球内的晶状体和睫状肌来获得清晰的成像。整个过程类似于手机专业模式中的对焦过程,通过寻找合适的对焦点,获得清晰画面。


如果手机是低频PWM调光,会导致屏幕发光不稳定,此时人眼就要反复调节晶状体和睫状肌来适应屏幕,超出了调节范围则引发用眼疲劳,调节能力下降,这个时候就会觉得看东西不清楚。高频PWM调光由于自身频率足够高,能够让屏幕保持高频稳定的发光,人眼也就不用反复调节。




举个例子,我们将现在比较常见的低频PWM调光和高频PWM调光的频闪量化成游戏帧数曲线,结合对应机型真实的闪烁指数、波动深度,两者的结果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到,一个曲线波动大,一个虽有波动但能保持高度的稳定,这也是为何高频PWM调光手机拥有更好的护眼效果。


呼声更高的DC调光,实际上是更符合人眼直觉的调光方式,但实际使用中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比如屏幕的光源,会因运行强度太低而无法保持稳定的运行。在比如低亮度下,支持DC调光的手机可能会出现画面偏色的现象。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DC调光和高频PWM调光的护眼效果相当,前者会稍好一些,都属于对人眼友好的调光方式。只是高频PWM调光在2023年会变得有些许魔幻。


一方面,我们呼吁的高频PWM调光,是指做到全亮度高频PWM调光,或是低亮度高频PWM+中高亮度类DC。


实际情况是,过去几个月发布的E6屏新旗舰大都是低亮度高频PWM+中高亮度低频PWM,频率大多为720Hz,闪烁指数以及SVM指数都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大力宣传的“高频PWM”、“护眼屏”还有多少效果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另一方面是个别厂商的迷惑操作。将发布会大力宣传的高频PWM做成开关藏在开发者模式里,需要手动开启,也就说默认启用的依旧是全亮度低频PWM调光,它甚至还要补充说明打开高频PWM调光会增加耗电。既然如此,有更省电的DC调光方案为什么不去实现呢?


当消费者自以为用着一款支持高频PWM调光手机,然而该功能实际需要手动打开,每天真正在用的是低频PWM调光。如果出现用眼健康问题,他该怪谁呢?所以,我不认为将其放在开发者模式里是一个好主意。


在2023年,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厂商在供应链的支持下,会比过往更加注重频闪。坏消息是,由于每个厂商对待频闪的态度不一样,最后成品的含金量也会不同,且标准和相关参数不透明,消费者能知道的只剩一个高频调光的频率。




高频PWM调光


高频PWM调光是一种很好的调光方式,但如何规范使用,行业应当确立一个行之有效且对消费者有利的标准。


高频PWM调光能有效降低频闪对人眼的影响,缓解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视觉疲劳,我们一直在导购中向大家推荐支持这一特性的手机。实际中,仍有许多用户对这一点不感冒,我认为对高频PWM调光没有像“低蓝光”那样形成共识,除了本身晦涩难懂的概念,还缺少一个公认的标准支撑。


如何界定屏幕是否护眼?
说到护眼标准,第一想到的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提出的《IEEE Std1789-2015标准》,以及下面这张图来判断手机频闪是否符合标准。




这个标准确实为判断频闪提供了一个参考,问题在于它提出波动深度、闪烁指数等衡量指标与频闪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无法很好的将其量化。




于是,后来国际照明委员会专门针对频闪推出“频闪可视性量”指标,即SVM,覆盖频率为80
覆盖频率为80到2000Hz,对比原来的标准考虑到了占空比因素,更符合手机频闪时的实际使用情况。当SVM小于1时,频闪不可见;SVM等于1时,刚好可见,意味着不要长时间使用;SVM大于1时,属于可见,短时间使用也能察觉到频闪的存在。


对于用户来说,仅频闪一个指标还不够。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推出视觉舒适度VICO评价指标,除了频闪,还考虑到了光谱能量分布、色温、显色指数、照度、亮度、频闪和色域。




该指标同样将“健康舒适度”进行量化和分级,相比SVM,目前已经有品牌公开将VICO标准用作产品背书。


除了SVM指数、VICO测试,德国莱茵也有针对频闪、蓝光等护眼指标进行测试,建议比较重视护眼效果的用户在购机之前,可多查询一下计划购买的手机除了频闪频率外,上述指标是否合格。至于DisplayMate测试,则更倾向于屏幕显示素质,也是值得关注的指标。


写在最后
消费者自己用什么方式可以缓解用眼疲劳呢?


一是降低手机使用时长,减少眼睛注视屏幕的时长;


二是在相对明亮的环境使用手机,或是适当提高手机亮度,在中高亮度下,屏幕占空比提升可缓解频闪的危害;


三是开启手机的暗黑模式,在这种模式能有效降低频闪对人眼的冲击。






如果上述几种方式都没办法缓解视觉疲劳,只要看一眼手机就能有明显的不适,那我建议你换一部手机。


相比消费者有限的应对措施,厂商以及供应链将问题解决在源头显然是更加有效的,护眼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但从频闪到其他维度,实际有标准可循,高频PWM调光不应该魔幻,护眼更应是一门科学。这样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厂商,都能有一个双赢的局面。


用了十几年的lcd屏眼睛也没啥事
才用了大半年OLED 屏幕
眼前会突然出现很多那种频闪的黑色条纹 刚开始以为手机屏幕坏了 后来发现是眼睛出问题了 休息一会才缓过来
1条评分金币+15
砂锅吊子 金币 +15 - 2023-09-1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