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19阅读
  • 0回复

[育儿宝典]孩子没规矩  大人没教好吗?[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87627
金币
47684
道行
38014
原创
108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28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2-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07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3-08-17) —
说起孩子不听话、不懂规矩这件事,每个妈妈都可以说上三天三夜:
在家里越来越不听话,让她往东她偏偏往西,越是跟她强调不要丢玩具,她越是到处乱丢,像挑衅我一样,我真的要气死了。
跟小朋友一起玩,他看上的玩具非要抢到手不可,人家不给他,他就戳人家,我真的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1 岁半之后,我家娃脾气越来越大,怎么说都不听。现在稍不顺心,就会大吵大闹,这几个星期开始,还经常说「打死妈妈」,弄得我又生气又伤心。
面对孩子咋说都不听的行为,家长们真的是又气愤又无力,分分钟想要暴走。
但发完脾气,家长们总会暗暗自责:
本来很乖的孩子怎么就越来越没规矩了,是不是我没有教好他?
孩子现在就这么难管,将来长大了还得了!
其实无论是自责还是发脾气,都是由「没法管教孩子的无能感」造成的。
今天我们请来了汤维老师,给我们讲讲孩子为啥说啥都不听?给孩子立规矩,除了说教、命令、惩罚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4 岁以下的孩子
很难理解他人的感受


早在 1978 年心理学家就提出过「心理理论」,大意是孩子要到 4 岁左右,才能逐渐了解到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是不同的。
所以对于 4 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想要他「换位思考」根本是不现实的。
心理学家们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向孩子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小强有一个纸筒,小丽有一个塑料盒,塑料盒里有一个小球。小丽盖上塑料盒盖,离开了房间。这时,小强把球从小丽的塑料盒里拿出来,放到自己的纸筒里。
小丽回来以后想玩小球,会去哪里找呢?
3~6 岁的孩子们回答这个问题的正确概率分别是 25%、38.8%、61.4%、78.3%。
也就是说,大多数孩子认为小丽与自己一样知道小球的位置,他们将「自己的心理」与「他人的心理」混淆了。
这是因为大多数 3 岁的孩子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能力还不够成熟,觉得别人的认知、感受、想法与自己是一样的。
所以让孩子理解他人,其实是个伪命题。
至少对于 4 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具备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孩子「守规矩」,家长就需要区分年龄段和个体情况来分别引导。
给孩子立规矩
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是前提


4 岁前,理解孩子心理为主
对于 4 岁以下的小孩子,尽管他们不能理解别人,但你却可以试图去理解他们,并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方案。
以我家小萌喜欢抓眼镜这种「不礼貌」的行为举个例子:
小萌 8 个月时,觉得眼镜很新奇,看见别人脸上有眼镜就要抓。
我们给了他一副不要了的平光眼镜作为「替代」,满足他想玩眼镜的需求,同时又不至于抓掉我的眼镜。
到小萌 11 个月时,他明白了眼镜不是玩具,但还是会抓我的眼镜。一旦他观察到我瞬间激烈的反应,就会咯咯咯地笑。
这时,他会觉得「抓妈妈的眼镜」是一个有趣的游戏。
所以我们在他抓掉眼镜时尽量表现得很平静,就像没有看见他的行为一样,但当他抓起地上的小球时,就会表现得非常激动和惊喜。
很快,小萌就丧失了抓眼镜的兴趣,而是利用小球等其它玩具和我们互动。
到了 14 个月左右,他又突然地抓取了我的眼镜,希望我陪他玩耍。这时「抓眼镜」对他来说,是引起我注意力的办法。
但显然,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我们给了他一个铃铛,只要他摇晃铃铛,我就放下手里的事来回应他。
小萌 16 个月时,已经不再抓我的眼镜了。他不仅会帮我寻找「眼镜到底放哪儿了」,还会帮我戴上眼镜。


很多时候,在大人看来小孩子的「没规矩」行为,其实是孩子在表达自己诉求的方式。
如果家长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能保证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又约定好新的表达方式,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4 岁后,尝试引导孩子理解规则
通常来说,孩子 4 岁后会进入心智发展的高速期。
这时家长们可以教给孩子什么叫「换位思考」,帮助他们了解别人的感受。
我觉得有几种方式是值得推荐的:
1. 预先学习
绘本或者故事正是很好的「预演」方式。
《David,No!》等绘本里面列出了很多小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并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
和孩子一起读这类绘本,有助于帮孩子提前形成约束和规则,从而避免出现不守规矩的行为。
2. 场景再现
当制止孩子不礼貌的行为后,父母和孩子都冷静下来时,可以用场景重现的方式,对孩子再教育。
例如孩子在公众场合大哭大闹后,回家后爸妈可以表演孩子的行为,并告诉孩子:
「这样是没法达到目的,并且会影响到别人的!」
接下来的步骤是关键,父母需要进一步教育孩子,可以询问孩子:
「这种做法对吗?」
如果孩子说「对」,那就明确告诉孩子「不对」,并解释原因。直到孩子能说出「不对」,再予以表扬和肯定。
连续几次给孩子进行场景重现的教育,对孩子养成「讲礼貌懂规矩」的习惯非常有帮助。
3. 以身作则
当孩子具有自我意识以后,会不仅仅「听」父母怎么说,还会「看」父母怎么做。
如果父母言行不一,孩子就会感到困惑,教育的结果也会事倍功半。
例如,有的妈妈希望孩子不要大吵大闹,但是教育方式却是拼命对孩子喊:
「别哭了!烦死了!别吵了!吵死了!」
孩子会想,为什么妈妈都可以大吵大闹,却要求我不能如此?
这样对教育不仅不能到达让孩子听话的目的,还会使孩子刚养成的好习惯倒退。
很多父母,喜欢言传不喜欢身教,一方面是因为言传很轻松,另一方面是他们从心底认为「我是家长,我说的话你就该听,即使我做不到,你也得做到」。
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也是在毁坏自己的威信。


给孩子立规矩,理解孩子的行为心理是关键,掌握正确方法之外,家长也千万不要操之过急,等孩子慢慢学会理解他人,再适时引导,孩子不守规矩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1条评分金币+26
妞妞乐乐 金币 +26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3-08-1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