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73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微广播剧为古画“上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800
金币
4457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363
斑龄
191
道券
1013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3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1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7-0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翻译制作中心推出的跨语种、融合创新的微广播剧《千里江山》,以北宋时期中国青绿山水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为依托,以可视化广播剧的方式,讲述了北宋时期少年画师王希孟18岁即为我中华大好河山绘就巨幅山水长卷的传奇故事。这部微广播剧一经上线就受到广泛关注,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点。

  “水阔山色远,芸芸踏歌还,莫问少年身归处,应为画中仙。”随着优美的主题曲《千里江山笑》响起,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画面再现诗意时空,包括寻访画童、画童辞母、彭蠡湖上、天子门生、道观御教、江南览胜、醍醐灌顶、飞鹤云空等,在10集短小精悍、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我们能听到也能看到一千年前的少年王希孟,以梦为马,矢志不渝,怀着对绘画的热爱,超越自我,潜心半年绘就传世之作,将18岁的青春化为丝绢上的千里江山。微广播剧的主创以优良的艺术素养和匠心,营造出恢宏大气、情景交融的美学时空,用户不仅能从中领略千年前大宋雄浑壮阔、繁花似锦的江山胜景,还能结识千年前的耕夫、牛童、渔人、钓者、隐士、琴师等200多个鲜活的人物。在声音与视觉、故事与情感的共情共享过程中,我们可以深深触摸与拥抱中华文明的根脉和灵魂。这部微广播剧热播表明,网络文艺需要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扎根于广袤的大地,紧紧拥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从而获得生命力和活力。

  这部作品中有一个情节,即宋徽宗问少年王希孟:你敢不敢在大尺幅长卷上作画,展现我大宋江山的巍峨壮阔?王希孟毫不迟疑地回复说:“敢!”这个情节虽是演绎,却真实可信。后来天才少年果然不负期望,创作出震撼当时、超越时空的不朽之作。“一幅画,一少年,一千年,古今中外,唯此独见。”这部微广播剧以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元素,再现了千年前18岁少年的自信和自强。这也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中华文明的自信自强有着强大的文脉支撑和血脉传承,当下我们需要着力的是以创新精神加以挖掘、开拓和发展。

  微广播剧《千里江山》以现代视听手段、新的创作理念、新的艺术形式,努力讲好传统文化和古老文明的中国故事。宋人朱熹在《答黄道夫》一文中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清人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这两段话中的“理”“道”和“神”三个概念,可以理解为文艺作品的主题、精神和境界,而“技”“艺”“器”可以理解为文艺创作的手段、方法和形式。中华民族在发展进程中积累了取之不尽的经典文本和艺术馆藏,拥有用之不竭的题材、素材和故事,在这个数字化、社交化的融媒时代,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故事来讲述?如何讲述?由谁来讲述?微广播剧《千里江山》给出了答案。它以少年追梦、爱我中华的鲜明主题,在用户耳熟能详的国宝文物及文物背后的故事里,萃取优秀的元素和成分,推陈出新,组织一批演绎精湛的艺术家精心打磨,通过声音构建叙事时空,以综艺感强化戏剧效果,营造沉浸式审美意境,并通过短视频解码幕后,延伸和放大艺术效应,使得这部作品的故事与情感、叙事与审美有机统一,富有动感和张力。而且,这部作品所有的视频时长都控制在一分钟之内,有利于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

  好的作品需要好的传播。《千里江山》之所以“破圈”,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成功打造了多媒体、多语种、跨文化的立体传播矩阵。这部作品以深具人文关怀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作为故事内核,以主创访谈视频、跨平台达人合作视频、沉浸式声音交互H5等系列融创产品为主要内容和载体,让文物、故事、情感充分融合,实现全方位传播。从频率到端口,从单向到散点,《千里江山》在多元互动的全媒体场景中跨越代际、持续发酵。

  微广播剧《千里江山》的创作与传播再度表明,在思想引领、艺术赋能、技术加持的融合传播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真正实现“火”起来、“活”起来、“潮”起来。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