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42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数字技术打开视听艺术新空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770
金币
3712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363
斑龄
191
道券
1013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35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6-16
 一段时间以来,“科幻热”引发广泛关注。无论是浩瀚宇宙中闪耀的行星,还是人类家园里活跃的机器人助手,这些充满想象力的科幻画面给观众带来难忘的视听体验。虚拟拍摄、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一批数字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视听艺术创作中,推动高质量文艺作品不断涌现。

  艺术创新离不开工具和技术的革新。与传统艺术相比,视听艺术创作往往强调集体协作和技术集成。这种工业化特点,使其更依赖技术变革。比如,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2D到3D再到VR电影等,每一次飞跃都与技术密不可分。

  现在,数字技术与视听创作融合已成蓬勃发展的艺术新趋势。借助多种新技术,视听艺术创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主动钻研和运用数字技术,推动视听艺术出新出彩。

  虚拟拍摄技术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它既能帮助演员更快“入戏”,又可以缩短创作周期。以往拍摄中,对于无法实景拍摄的科幻场景等,需要先对人物进行绿幕拍摄,再通过后期进行画面合成。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演员在单调的绿幕空间里,没有真听、真看、真体验剧本里的场景,怎样快速找到状态进入角色?虚拟拍摄技术运用LED屏幕,可以构建出接近于真实环境的特效场景。随着技术不断迭代,虚拟拍摄构筑场景的拟真度、素材丰富度越来越高。无论是车辆行驶中的窗外景色,还是镜头远处的蓝天白云,大到风雪弥漫的高山,小到温馨静谧的客厅,甚至现实中不存在的场景,都能在摄影棚中呈现,让主创人员仿佛置身真实场景。

  更有意义的是,利用虚拟拍摄技术还可以实现“后期前置”,显著提高制作效能。通过计算机软件设置虚拟机位、道具场景和视觉特效,导演等主创人员在监控器中就能看到接近于成片的效果,做到“所见即所得”。与搭建真实场景相比,虚拟拍摄制作的场景调整起来更快,可以在正式拍摄前用于预演,在拍摄后也可以作为数字资产不断予以优化并重复使用。过去,围绕艺术创意能否实现,创作者们往往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讨论、验证,有的甚至到了后期制作阶段才发现瑕疵,再大费周章返工补拍。虚拟拍摄技术的应用革新了生产流程,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人工智能也在多个环节上辅助视听艺术创作。以动漫为例,剧本完成后要进行风格设定、原画绘制,初稿完成后还要经过修改打磨,才能形成最终角色造型和场景方案。这些步骤流程链路长,花费时间成本高。应用人工智能绘画,创作者只需画出少量线稿,并“告诉”人工智能自己的想法,短时间内便可完成画稿绘制。甚至,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综艺中主要角色的定妆照,也可交由人工智能完成,不仅效率高,而且效果逼真。除了内容创作,作品海报等宣发内容也可由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创作,其效果也在不断优化。

  从趋势上看,数字技术使创意转化为作品的时间大大缩短,给艺术创作带来巨大影响。一方面,这体现出技术的工具属性:辅助创作,提高效率,解放人们的双手,让创作者将更多精力投入人物、故事和内涵的构思上。创作者应以此为契机,提高自身数字素养和驾驭技术的能力,把好技术用好。另一方面,当技术门槛越来越低,创作工具唾手可得,创作者更要正视艺术的特性和规律,努力实现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时,要能够回归自然和淳朴,拿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技术不断迭代,内容为王的规律却不会变。曾有人问,你能想象出30年后视听艺术的创作场景吗?我的回答是,技术日新月异远超我们的想象,但我相信,新技术的应用一定会让更多精品佳作涌现,让艺术更好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更好体现时代精神风貌。期待创作者不断探索创新,用数字技术打开创作空间,用优秀作品打动人心、启迪智慧。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