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比传统开放手术、腔镜更快速康复的优势,又能达到与传统开放手术、腔镜手术一致性的手术治疗预后。随着手术机器人系统不断应用于临床辅助外科医生开展精准手术,越来越多患者从这一外科新技术中获益。
日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举办2023年度“致敬卓越”规范化微创外科治疗手术直播周活动。来自该院的资深外科专家通过机器人手术演示,以线上直播形式推广肿瘤规范化微创外科治疗手术,吸引了50万人次观看。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手术机器人,此次活动增设了“大众试驾教育”“卓越中心参访”等环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刘卓炜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实现了补充商业医疗保险对机器人手术相关费用的覆盖,提升了这一新型外科技术的可及性问题。
与传统开放、腔镜手术不同,使用高级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主刀医生并非站在患者身边,而是坐在外科医生控制台前。通过操纵控制台上的手柄、踏板来实现精准手术。由于运用了裸眼3D技术,施术医生通过控制台前的视野框上,就能立体地看见手术靶区位置。刘卓炜教授表示,手术机器人的器械臂可以旋转720度,在精准切除肿瘤、肌肉和组织的功能重建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器械臂也可以增加操作的稳定性,减少主刀医生的体力消耗。
据悉,该中心2016年启用新型的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后,在头颈、胸外、肝胆、胃肠、泌尿、妇科等肿瘤的外科手术中已经完成了超过7000台手术,手术量位居广东省前列。
然而,该技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培训不足是制约这一技术临床普及的瓶颈之一。2022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批准成为华南地区第一家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培训基地”,该中心设置在中肿黄埔院区,至今已培训了20多位主刀医生,以及许多熟悉机器人手术的助理医生。“在中心通过培训的医生可以获得国际认证手术资质,不必再赴境外培训。”
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而言,现阶段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相关耗材费用较高且暂未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畴。“一些兄弟城市已经开始将部分病种的机器人手术费用纳入医保,而在广州等珠三角城市,诸如穗岁康这样的补充商业医疗保险也可以为其提供保障。”
刘卓炜教授表示,目前许多医院临床使用的手术机器人是进口手术器械。不少国产的手术机器人已经上市,能够达到和进口器械同等的操作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