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到底是人类的福祉,还是自然的灾难?我国最大的大坝—三峡大坝的建立一直以来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是的,大坝的修建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调控洪涝灾害,更好地利用自然的资源来养殖和发电。
然而,大坝的建立又会带来什么坏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湄公河,一个被大坝毁掉的天然鱼仓。
湄公河
湄公河是亚洲第三大河,仅次于长江和黄河,更是东南亚地区最长的河流,跨过了东南亚的多个国家,发源于中国的唐古拉山,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最终在越南注入南海。
在中国境内,湄公河被称为澜沧江,从云南的西双版纳出境之后,它就被称为湄公河。
虽然湄公河是东南亚最为重要的河流,但是它的航运价值并不高。湄公河下游的气候类型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这种气候类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旱季和雨季特别分明,旱季的时候基本没水,但是到雨季的时候又可能引发洪涝。水量不稳定导致湄公河的航运价值没法被充分发挥出来,仅仅只有下游的550千米是可以用作通航的。
天然鱼仓
我国境内的澜沧家一直深受很多钓鱼人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当地的鱼种特别丰富,而且还有很多当地的特种鱼。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湄公河里的鱼类是相当丰富的,其中淡水鱼就有850种,仅次于亚马逊河,这种程度的生物多样性是非常不容易的。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湄公河是世界上大型鱼类最多的河流,光是这条河里的鱼就有上千种。大家仔细想想,是不是会发现湄公河里经常会被捞出超大的鱼类,经常要几个人合力才能扛起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巨型鱼类
湄公河的黄貂鱼是世界上已知的发现的最多的淡水鱼类,身长4.27米,重达600公斤。 它们常常将自己埋藏在沙子里或淤泥河底,通过身体顶部的洞或者喷水孔呼吸,它们的尾巴像鞭子一样,尾部是有剧毒的。
在黄貂鱼之前,人们以为湄公河里最大的淡水鱼是湄公河巨鲶,它们同样是湄公河特有的淡水鱼,体长可达3米,重量可以有350公斤,一条鲶鱼在河里看起来就跟一条小鲨鱼差不多,这种鱼类主要是以草为食物的,寿命在30岁左右。
湄公河中还有一种叫做巨型暹罗鲤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鲤鱼,重量可以达120公斤,尤其是红色的巨型暹罗鲤是非常少见的,被当作了柬埔寨的国鱼。
湄公河的鱼类资源相当丰富,这对于居住在沿岸的人们来说简直就是福祉,光是湄公河的主要经济鱼类就达50-120种,每年输出的水产品数量非常之大。然而,在所有的鱼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就是洄游性的鱼类,它们需要通过长距离的洄游迁徙来繁殖后代。
大坝的建立
在这样一条大河边上,人们总是要想办法把自然资源变现,没有什么航运价值的湄公河逐渐变成了发电的工具。一座座大坝被慢慢地建立起来,显然,电力发电带来的收益比养殖更高。然而,这对河中的洄游性鱼类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拦河大坝的建立,导致鱼类洄游的路线被阻断,那么它们就无法进行产卵。这对当地鱼类带来的影响是相当致命的。如果看看数据,大家会觉得更触目惊心,截止到2020年,大坝项目导致了湄公河中的水生生物数量减少了40%,再过20年,湄公河中80%的鱼类都将消失。
湄公河当中的鱼类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危机,相当多的鱼类都面临着灭绝的风险。人们在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中似乎优先选择了经济,看着湄公河从鱼类的天堂开始堕落,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