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92阅读
  • 0回复

[数码讨论]网络文艺,重在由“技”入“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792
金币
4112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363
斑龄
191
道券
1013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365(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4-15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3-05-12) —
 网络文艺作为当下富有创新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文艺新形态,正在为新征程上能有更好的作为而努力攀登新高度、迈向新境界。在此进程中,有意识地研究和把握其美学特征,推动网络文艺尽快走向“美学自觉”,以“美学自觉”进一步擦亮这一文艺新形态的精神标识,是促进网络文艺不断向精神维度更高处攀登、向人类精神最深处探寻的必要条件。

网络文艺深刻影响大众的审美趣味

  当前,“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已经成为社会基本共识。这些年来,随着相关部门着力倡导和追求精品化,接续开展网络文娱生态治理,进而鲜明强化现实主义创作导向,网络文艺的创作生产实践,走过从懵懂自发到“艺术自觉”的成长过程。网络文艺的性质地位、功能作用、发展方向等基本问题,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初步得以明确。

  以此为新的起点,面对新目标和新要求,网络文艺正在蓄力走向新的发展阶段。有从业人员建议将“网络文艺”确定为专门文艺类别,以完善中国文艺发展格局,强调“网络文艺的文化自觉和审美自觉已经逐步觉醒”。希望网络文艺成为“专门文艺类别”,实际上已经显示出网络文艺对“美学自觉”的触及。这是网络文艺在“艺术自觉”达至一定阶段后,更深刻的自我认知追求和自身成长需求。

  网络文艺正在持续刷新人的审美体验,深刻影响大众的审美趣味,悄然衍生出独特的审美机制,并强力催发新的美学观念。网络文艺的“美学自觉”,就在其中生发、酝酿、萌动。归根结底,文艺是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网络文艺是审美的精神活动,其本质力量是源自审美的精神力量。这一根本性质在具体形态的不断演化中,被渐趋聚焦、日益凸显,最后走向自觉认知和主动运用的新阶段。

一个由各种新兴样态组成的“丰富的总体”

  迄今为止,网络文艺是全球开放度、融合度最高的文艺形态,是人类传播活动中最便捷高效的文艺形态,也是青年审美经验中最具成长潜力的文艺形态。正因它所显示出来的这一系列价值和潜力,其文艺理论与美学层面的思考必须与时俱进。

  网络文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艺形态?它的精神探索和想象力如何展开?如何让人感受美?又让人感受什么样的美?面对这些问题,已经不能简单沿用传统文艺美学研究提供的现成答案,也不能直接套用这些现成答案去分析和指导网络文艺的实践。

  网络文艺要从传统文艺与互联网的“技”“艺”融合创新,进一步发展为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支撑下,各传统文艺门类之间互融互通、全面立体的综合形态创新。实际上,网络文艺作为一种综合性文艺形态,一个由各种新兴样态组成的“丰富的总体”,从整体态势特别是发展趋向看,其“综合”程度远超我们长期视为综合艺术之典型形态的电影。两者之间“综合”程度的跃升幅度之大,恰如当年电影之于传统戏剧的差别,已经不是“量”的差别,而是“质”的改变,是艺术形态在“综合性”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重大跃升。

  由于网络文艺诞生的时间还过于短暂,特别是由于技术发展存在的加速度,网络文艺在过去短暂而耀眼的爆发式生长中,外在表征上一直致力于对技术马不停蹄地追赶和融合,热衷甚至依赖于对技术创新的吸收转化和对服务场景的快速适应。相比之下,这一文艺新形态让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审美的精神活动有了哪些新的特色,让人以艺术精神掌握世界的能力有了哪些提升,这些理论上的深入省思和总结梳理则明显没有跟上。

  目前,网络文艺在审美领域的理论言说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很大程度上将交互性、虚拟性、扁平化等互联网的媒介特征和传播特征,直接移植为网络文艺的艺术或美学特征;二是将网络文艺单纯视为传统文艺的新媒介传播的延伸样态,依然通过传统文艺的美学理论,去寻求、把握网络文艺的审美模式和审美规律;三是试图嵌套某种西方的现代、后现代文化理念或理论,将网络文艺对接为某种既有的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理念或理论的现实映像。

  这三种情况,在网络文艺发展初期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理论探索的作用,但随着网络文艺的快速成长,这三者要么在理论创新上难以真正深入美学领域,要么在美学阐释上难以摆脱传统文艺形态的美学窠臼,要么在文化理念或理论框架上难以充分契合当下的审美实践,都无法满足网络文艺向纵深发展的现实要求。

网络文艺释放文艺创造力

  网络文艺最初诞生,不是基于组织推动和理论先行,其深入发展和成长成熟,有赖于更高程度的组织化水平和更为自觉的理论指引。

  网络文艺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网络文艺的“美学自觉”也不可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从传统文艺形态以静观默察为主的“虚构式沉浸”审美,转向网络文艺形态以泛态交互为主的“虚拟式沉浸”审美,网络文艺重新接驳经典审美与大众性、通俗性文艺创造,接通现代审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接续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全新表达,深刻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展示出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这不是什么偶然现象,而是文艺顺应历史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其中饱含时代的强劲生机和奋进脉动。

  网络文艺提高了文艺生产力,释放文艺创造力,为更多人成为“审美的人”创造条件,进一步深化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特别是通过审美实现人的精神解放和完美人性,打开了新的实践领域和美学视野。因而,自觉重返美学立场,推动网络文艺对世界的把握方式进一步由“技”入“艺”,以更加深刻的审美启迪不断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网络文艺进一步激发和转化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将人的本质性力量更加充分对象化到这一文艺新形态中去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大众基本的审美期待和精神需求所决定的必然路向。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