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6.itc.cn/images01/20230220/ca39c87792904e2897a63dc294347f89.jpeg)
人们读刘禹锡《陋室铭》时,对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语多是从文学的角度理解,毕竟哪有什么又矮又有名的山峰呢?既便是矮那也是相对的,比如五岳都比珠峰矮,但谁又能说泰山、华山、衡山矮呢?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220/3007d21706704ba79f02fcec5c714128.jpeg)
![](https://p7.itc.cn/images01/20230220/71f10508849a44eb8fbf43dfe5c434bd.jpeg)
直接上周相继去了广西和澳门之后,我才真切的理解到这句话的意思,因为我在广西和澳门各遇到了一座名山,但它们的海拔都不高,澳门的名山为松山,海拔仅有94米,却是澳门最高的山峰,山上有一座远东地区最古老的灯塔,名为东望洋灯塔,有一座近400年历史的教堂和古炮台,还是澳门的地标原点(零距离),所以它虽然不高,绝对可以算是一座名山。
![](https://p2.itc.cn/images01/20230220/658efbcf91784ebbae6e635e2d974ed2.jpeg)
![](https://p0.itc.cn/images01/20230220/370f699a515247348bc9083b6be7093e.jpeg)
而广西的这座山位于贵港,名为南山,海拔同样不到100米,仅有70米,却是郁江畔24峰之冠,如果不是当地朋友介绍,其实看上去平平无奇,怎么也不可能认为他是一座名山。
![](https://p8.itc.cn/images01/20230220/68ac31ec009d4deb873f7c56eb971511.jpeg)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220/30de5941d8e54200abe752f410e0daa0.jpeg)
但真正了解它之后,发现,它还真的挺了不起的,因为山前山后有岩洞11个,洞中多有宋代以来的各类题刻,其中观音岩内更是有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塑像,而且其中还有宋太宗的亲赐御书。
![](https://p5.itc.cn/images01/20230220/94c745a191d34f9c9ec00106c5931297.jpeg)
![](https://p4.itc.cn/images01/20230220/2966bf7b263a4ee5a94c162473596b68.jpeg)
南山之所以有名,还得从山上的南山寺说起,这是一座始建于宋端拱年间的古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贵港还叫贵州,一位名为善智的和尚见这里风景如画,山中有洞,遂在其中较大的狮山岩洞中建立了寺庙。
![](https://p0.itc.cn/images01/20230220/051eed43e58a4f0b9cbe1fddf52e71d8.jpeg)
![](https://p9.itc.cn/images01/20230220/087b4fcc71774343ba392bb1b5fa7b06.jpeg)
自那以后,南山名气日盛,到宋至道三年,宋真宗以宋太宗墨迹赐天下名山,南山寺获赐太宗御书224轴,并建御书阁安奉。至此,南山便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不仅在广西极为有名,在全国也算天下名山,从而扬名中原大地。
![](https://p0.itc.cn/images01/20230220/67a826e275be47dea3ebf678c42c9235.jpeg)
![](https://p7.itc.cn/images01/20230220/968c33356f5749f98a477d2f361ba89f.jpeg)
又过了几十年,到了宋仁宗于景祐元年,朝庭大力整顿寺宇,下令“毁天下无额赐寺院”,由于南山寺是州治所在的寺庙,素负盛名,宋仁宗乃亲书“景祐禅寺”匾额赐给南山寺。因此南山寺又名景祐禅寺。
![](https://p1.itc.cn/images01/20230220/f0d9836196144bccb8d773d067db0c93.jpeg)
![](https://p1.itc.cn/images01/20230220/97a84bcb562a461c9b2d68999013cfcc.jpeg)
从此,贵州的南山寺更是声名远播,正式挤身岭南名刹之列,终日香客盈门,达官贵人、骚人墨客慕名来游者,络绎不绝,为岩洞中增添了许多摩崖题刻,这也是南山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220/1c3852b598664a45947d0af99f06f713.jpeg)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220/3055731268c14d08aeeaa599b1432bfb.jpeg)
南山历史悠久,传说众多,山腰的岩洞口有一个流米洞,离地高约两米,拳头大小,相传过去这个洞并没有那么大,大概只有铜钱大小,看不出有多深,但是每天都会有大米流出来,每次流出的米不多不少,刚好够寺中僧人们一天的饭量。如果寺里来了客人,它又会多流一点,足够客人的饭量,于是就有了“僧有几人,米流几许”这个说法。不过,后来寺里来了一个贪心的和尚,他把流米洞的洞口凿大了,想让米流得多一些、快一些。可让人想不到的是,从此,流米洞再也没有米流出来了。
![](https://p4.itc.cn/images01/20230220/8fe38aa705af4bdda41569dbdffb04fa.jpeg)
![](https://p7.itc.cn/images01/20230220/0678de4b86e04f1ca234f5222b2c2624.jpeg)
南山的岩洞中有一口古钟,名为飞来钟,相传这口古钟原是广州光孝寺的神物。因为爱慕南山的风景优美、香火兴旺,于是在一夜之间从广州飞来,自挂于横木之上,长鸣了七天七夜才停止。虽然只是传说,但这钟的历史已有千年,据说还是全国十大名钟之一。
![](https://p6.itc.cn/images01/20230220/1169ca77890c476e9800cb1022eda168.jpeg)
![](https://p3.itc.cn/images01/20230220/9c934705b3d34118a841e6e3f546b8d4.jpeg)
寺中有一株看起来不起眼的植物,却被特别的保护起来,游客只能远远的观看,而不能走近触摸,它就是传说中的不老松,据说自公元989年建寺以来,它就已经存在,却千年如一日,仿佛一点都没有长大一样,却不枯不老,四季常青,因此,人们称其为“不老松”。
![](https://p4.itc.cn/images01/20230220/bd1cf1cb36af44b98d64c5d99d06e6db.jpeg)
人们常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挂在嘴边,却少有人知道不老松竟然长这个样子,所以南山虽然不高,却藏着如此多的宝贝,真是应了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家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