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1-16
- 在线时间33570小时
-
- 发帖29195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24788
- 道行39038
- 原创108
- 奖券30
- 斑龄0
- 道券3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91956
- 金币
- 24788
- 道行
- 39038
- 原创
- 108
- 奖券
- 30
- 斑龄
- 0
- 道券
- 3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357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16
|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3-03-23)
—
碧螺春,古时又称之“吓煞人”,闻名便知其不同凡也。 碧螺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每年春来之时,更是无数茶友翘首以盼必尝的春味。
《吴县志》大事记中记载“三月十四日,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抵姑苏。至虎丘、华山、东山、太湖等地巡视,赐‘碧螺春’茶名。” 碧螺春从此闻名于世,成为清代宫廷的贡茶。
《太湖备考》亦载,“茶,出东西两山,东山者胜。有一种名碧螺春,俗呼吓煞人香,味殊绝,人矜贵之。然所产无多,市者多伪。”
苏州洞庭碧螺春,如其名,正宗的碧螺春产自洞庭,此为太湖旁的洞庭山。 洞庭山有东山与西山之分,东山伸进太湖半岛,西山则是太湖上最大的岛屿,两者隔水相望。
碧螺春,以洞庭东山产之为佳,追溯自唐宋就见经传,加上其独特的种植方式、耗费人力的采摘、挑拣与炒制,使得这杯正宗洞庭碧螺春十分珍贵。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民间也有着:“99%的人都喝不到”的说法。
对于60000~80000个芽头才得一斤碧螺春茶来说,明前采摘的茶鲜叶细嫩至极,产量更是稀少,能得一杯品尝非常难得。
今年,我们找到了来自核心产区洞庭东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洞庭碧螺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施跃文,携手匠心制作正宗明前洞庭碧螺春分享给茶友。 明前一芽一叶碧螺春50g 明前一芽一叶碧螺春125g 明前头采(施跃文监制)碧螺春125g 明前头采(施跃文亲制)碧螺春125g
其中明前头采碧螺春亲制款,精选洞庭东山早春第一批采摘的茶鲜叶,由施跃文老师炒制,产量极少,且有且珍惜。(清明前后发货)
制茶世家,匠心坚守一杯正宗碧螺春
2011年,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施跃文为国家代表性传承人。 施跃文出生在制茶世家,曾祖辈专门采制碧螺春进贡朝廷,被称为“碧螺老人”。 祖母周瑞娟15岁时已是全村出名的炒茶姑娘,还曾因炒茶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
“炒茶,七分烧火三分炒。” 施跃文七八岁时,就在奶奶做茶时帮着加柴烧火,一年便熟练掌握技巧,十二岁就能帮奶奶做难度颇高的碧螺春“搓团”工序。 到了17岁,他就开始独立做茶了,闻到茶叶的香味,就知道该烧什么火了,而很多人几年都学不会,可以看出施跃文对茶叶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
2004年洞庭山碧螺春炒茶能手擂台赛上,施跃文在1700多名炒茶能手中脱颖而出,夺得“炒茶能手”的荣誉称号。 2018年,荣获首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近40年与茶相伴的时光,不断加深施跃文对碧螺春的热爱与执着,每次炒制,施跃文都带着家族传承的使命感,且始终坚持用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炒制法制茶,如此制造出的茶叶品质,是机器所无法比拟的。
碧螺春以采摘春茶嫩芽为主,其品级与采摘时间关系极大,可谓一日数级。 这次带来的明前碧螺春茶,有明前一芽一叶50g、明前一芽一叶125g、明前头采(施跃文监制)、明前头采(施跃文亲制)4款。 明前碧螺春,以清明节前采摘的茶鲜叶为原料,当天炒制完成,有“一嫩三鲜”之称,即芽叶嫩、色泽鲜、香鲜灵、味鲜美。
碧螺春的外形很有特色,被当地茶农称为“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银绿隐翠”。
明前一芽一叶碧螺春
明前一芽一叶碧螺春茶,挑拣清明前采摘的一芽一叶茶鲜叶制作而成。
外形卷曲成螺,白毫批覆,条索匀整,纤细娇嫩。干茶清香袭人,闻之清甜,香味多重,让人不禁细品。
加水后倒入茶叶,便可闻到花果香味,毫香扑鼻,而后茶叶渐融于水,缓缓落下,白毫纷飞。
茶汤白毫显,品之清甜顺滑,花果香从一而终,甜津鲜爽。
明前头采碧螺春
明前头采碧螺春茶,采摘时间早于明前一芽一叶。 挑选纯芽头茶鲜叶,是非常细嫩的芽叶,相比起来更小、更嫩,挑选标准更为严苛,光是挑拣用时就多一倍,制成的茶是碧螺春中的极品。
干茶外形更为纤细,颜色银白隐翠,条索覆盖绒毛,香气馥郁,花香、果香交织,满满春意。
冲泡时白毫跃动,入口毫香、花香、果香满溢,鲜爽回甘,鲜、香、甜、爽,一口便将太湖纯色揽于舌尖。 本次特别分享施跃文亲制款头采碧螺春茶,精选明前头采茶鲜叶,由施跃文炒制,数量稀少,十分珍贵。
好的碧螺春干茶白毫较多,采用独特的上投法冲泡,即要“先水后茶”。 在玻璃杯中注入80℃左右的热水,再取3-5g茶投入水中,可观察到碧螺春茶与水慢慢融合。 而后香气释放,茶叶舒展,白毫飞舞,极具美感,赏心悦目。
碧螺春核心产区—东山之属
图片来自网络 姑苏城外不止寒山寺 ,更有八百里烟波浩渺的太湖。东山半岛,伸展在太湖之上,就此成为了碧螺春核心产区。 特有的太湖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微酸性的红土壤培育了造物主赐予的天然之鲜。 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洞庭东山碧螺春茶场 施跃文家的茶园,就在东山上的碧螺春茶场。 茶场沿用了古法种植,这里宽厚的枇杷,壮实的柑橘,高大的枝叶掩映着碧螺春原始的群体小叶种,散落间种,没有整齐的茶陇,几近半野放的状态。 天然屏障的漫反射作用,加之果树根茎、叶脉相连,芳香物质流转于空气之间,茶吸果香,使得碧螺春与生俱来散发着花香果味。
碧螺春茶场里种植的果树 当地人称之为“吓煞人香”,便来源于果树的熏陶。
上千年的演化,碧螺春适应了这里水土、气候,鲜叶成分以及内质物发生了变化,成分的微妙混合,忠实记录了碧螺春的优秀茶质。 这纯净的风味,也正是“茶人”施跃文一心守护的原始味道。
匠人精制,只为一口鲜美春茶 上好的碧螺春,除了采自核心产地,还需要茶农上万次的采摘、挑拣,徒手在200℃高温的茶锅中杀青、揉捻、搓团显毫,方能制成。 为了制成这鲜爽的滋味,茶忙时茶农们往往在凌晨4点多,便要上山采摘。所有的工序必须在一天内完成。
采摘 这4款碧螺春的茶叶原料,均来自洞庭东山,那里是正宗的碧螺春产区。 高档碧螺春茶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要求芽长于叶,芽叶长1.5cm~2cm。
挑拣 鲜叶送下山,不能超过一小时,挑拣成“净胚”,全凭匠人火眼金睛,方能捡出符合标准的芽叶,鲜叶不隔夜,需当天炒制完成。 所有的芽叶匀整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冲泡时茶叶的美感。 看似简单,但挑拣1公斤芽叶,需要2~4小时,费时费力。
炒制 炒制是非常关键、复杂的一步,很考验制茶师傅的水平。 要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
首先要杀青,用传统土灶台,烧到250℃~300℃时,投入700g茶叶。 戴上纯棉手套,双手反复抛料翻炒,但不能太用力,要把茶叶杀匀、杀透。
揉捻 等待锅温降至70℃~75℃,要进行揉捻,茶叶内水分减少,条索逐渐形成。 这一步,不能将茶叶揉烂,但要将茶叶揉透,使汁水溢出,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显毫 锅温降至50℃~60℃时,将茶分为几团,置于掌心搓团显毫,这是茶叶定型的关键。 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 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
烘干 待茶叶冷却后,即可出锅,连带桑皮纸,一同置于准备好的石灰上。 放置10天后,再放进烘箱烘干,才算大功告成。 1斤茶叶,烘干后也只剩下3两左右,十分珍贵。
碧螺春的外形,很有特色,被当地茶农称为“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银绿隐翠”。 满身毛:茶叶表面布满白色茸毛。 铜丝条:条索纤细,茶条紧细重实得像铜丝一样。 蜜蜂腿:形态像蜜蜂的腿那样弯曲,仔细观察,条索呈螺旋形卷曲。 银绿隐翠:银绿是指茶叶鲜活的绿色,在白毫的衬托下,给人熠熠生辉的感觉;隐翠是指在光线照射下,茶叶绿色有些像翡翠那样光彩夺目。 也只有遵循以上传统方式制成的碧螺春,才能自然卷曲而不残碎,颜色碧绿而不糊焦,布满白色绒毛。
碧螺春如何冲泡
碧螺春虽也属绿茶,但其冲泡法有别于其他绿茶。 好的碧螺春干茶白毫较多,所以泡法要“先水后茶”,即在玻璃杯中注入80℃左右的热水,取3-5g茶投入水中。
越是鲜活的茶叶,其下沉的速度越快。 这是碧螺春特有的冲泡方式,也是辨别真假的办法之一。若是假的碧螺春,身骨不够重实,茶叶沉底很慢。 待芽叶完全舒展开来,就可以饮用了。
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青、香郁、回甘。 茶汤嫩绿明亮,香气扑鼻。静静感受,馥郁的花果芳香,俯仰间似乎便将一杯太湖纯色揽于舌尖,鲜、香、甜、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