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红楼梦》中,贾母、王夫人和凤姐倒也不是一字不识,只是她们的文化水平比起贾府的年轻小姐来说低一些罢了,这不但和当时的社会制度有关,也是在与小说中贾府的重视教育形成一种反衬。
在那个时代,读书识字对于女孩子来说不重要
对于古代大家族的女孩子来说,读书识字只是一种消遣而已,“三从四德”,和实际上的管理家族事务的能力,才是她们被培养的重中之重。
对于古代的女孩子们来说,“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她们的正事。
在古代,读书历来就不是女孩子们的正经事务,用贾母的话来说,她们只是需要“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就可以了,能够读一下《女四书》和《列女传》,知道一下历朝历代的女先贤,并且照着那个样子去做就可以了。
古人对女子的要求,不过是“三从四德”而已,“三从”指的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而“四德”,指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以及“四德”中的“德”、“言”、“容”,指的都是女孩子们一些平日里的行为规范,所以小姐们唯一需要平日里习学的,就只剩下一个“功”了,这个“功”,主要指的是女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针线活儿了。薛宝钗在劝诫林黛玉的时候就说过:“……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才能保证古代男权社会的“正常秩序”。
古代是男权的社会,一个大男人是必须要居于家庭的主导地位的,要是“牝鸡司晨”的话,那可就是比较麻烦的事情了。
可是,每个人的智商水平他是不一样的,保不齐就会有某个女孩子比她的丈夫还要聪明,还要有见识,那该怎么办呢?该如何保证男子的家庭地位呢?
别让她们读书啊!这样一来,类似的情况就会出现得比较少了。
其实,古代女孩子们的裹小脚也是同样的道理,中国古代的男人,很少有以男人的“孔武有力”为时尚的时代,形容起男人来,大多都是“玉树临风”、“貌比潘安”等等,那万一女孩子比男孩子还强壮怎么办呢?
嘿,给她们裹上小脚就可以了。
在清朝,新媳妇一过门儿就得当家。
满清的女孩子,在她们出嫁以前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需要习学,那就是管理家务的能力。
清朝和以前的朝代有所不同,以前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只有当自己的婆婆不在了的时候,媳妇才能够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而清代则是媳妇一进门就开始管理家务,婆婆则立即就退居二线了。
这一点,在小说《红楼梦》里面也是有所体现的。
原先负责管理荣国府的就是王夫人,估计最早的应该是贾赦的嫡妻,在她死掉以后,管家的权力就交到了王夫人的手里了,估计当时的贾母,年龄绝对不会太大,但是她就已经放权了。
邢夫人只是贾赦的继室,以她的身份,是难以和王夫人的二房嫡妻相抗衡的,但是贾母为了平衡两房之间的关系,所以就让大房里的儿媳妇王熙凤来接手管家了,就连王夫人都不大管事了,所以周瑞家的对刘姥姥说:“今儿宁可不会太太,倒要见他(王熙凤)一面,才不枉这里来一遭。”
贾府的女孩子几乎都是读书识字的,和贾家迫切的转型计划是不可分割的。
四大家族里除了贾家,大多是不注重读书的人家。
贾母是史家的小姐,可她的年龄太大了,估计她成长在史家刚开始发迹的时候,当时的史家还没有考虑到培养孩子们读书的事上。
王家也不太重视孩子们的读书,比如王夫人就不怎么识字,要不然也不会连“天王补心丹”的名字也搞不清,王熙凤就更不用提了,记个账还得要先抓住宝玉来给她写,而且看来也不太合规矩,只能是她自己才看得明白。
薛家也是不太重视读书的,他们家里唯一的一个男丁薛蟠,妄有一个“学名”,实际上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箩筐,薛宝钗倒是从小家里就培养她的学问,估计薛家的目的就在于她将来的选秀女了,薛家毕竟是皇商,将来还是要仰仗皇家的关系。
贾家众子弟、姊妹的重视文化教育,是和贾家的转型计划分不开的。
贾家的祖上立的是军功,那应该是在清军入关的时候的事了,天下太平之后,贾家也就把精力放到子弟们的文化培养上了,试图把武职更改为文职。
在这方面,小说中关于贾敬、贾赦的描写是比较少的,但贾政可是“自幼酷喜读书”,原先想要以科甲出身的;贾琏在兴儿的口中,也是经过了“寒窗十载”的学习的;宝玉“不喜读书”,所以也没少挨他父亲贾政的训斥。
就连贾家的结亲,找的大多也都是诗书之家: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找的人家就是前科的探花林如海,贾政长子贾珠的媳妇李纨,也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女儿,当贾政知道贾赦为女儿迎春选定的夫家是孙家的时候,也是极力反对的,原因就是孙家不是“诗礼名族之裔”。
要说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她们都不识字,那是不太可能的,只是她们和贾府的众位小姐比起来有些差距罢了,毕竟对于刚起步不久的大家族来说,文化素养是需要慢慢地培养起来的,只是在风云变幻的权力更替之中,四大家族都没有等到“诗书继世长”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