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4阅读
  • 0回复

[饮食常识]在潮汕吃土虾,还以为是桶水泥 [2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80225
金币
44249
道行
36950
原创
104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7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2-01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3-02-22) —
如果你到过广东揭阳,就有机会重新审视一下“食材”这个词的含义。
有人说这里一切都是美味的,在潮汕见到的任何东西都会勾起食欲,直到自己有幸在街头偶遇了一桶正在出售的土虾。

桶里的东西外表绵密,柔软细腻,始终带着深沉的气息,让搞工程的朋友们觉得特别熟悉。
哪怕经过了多次确认,眼睛仍会负责任地通知你,那应该是桶水泥。

当地人显然掌握着食物的根本定义,一个东西怎么才能好吃,只取决于操作方式,毕竟各种卤味、生腌、粿条带来的味觉体验已经证明了他们在美食界的地位。
但第一次面对土虾,人们还是会不自主回想起家里装修的那段日子。
你要买,老板就为你轻取几勺,像是从冰淇淋桶里舀出了一份建筑材料。

远道而来的游客常常会因此陷入沉思,并开始主动为眼前的画面寻找一些合理性。
最终他们会在严谨的逻辑推演之后得出结论:
“这趟不白来,潮汕人民确实懂吃,水泥都被他们开发出了食用方法,味道还很不错。”

如上图,只看画面的话,堪称炖水泥。
可以说在上桌之前,很难找到它与可食性之间的联系,那种感觉就像没法用馒头盖出一座大楼。
甚至对于很多潮汕其他地方的朋友来说,它也是个藏在厨房里的秘密。
“只在揭阳的时候我妈偶尔能买到,在潮州问身边的人都说没听过。”

有的食物看着就好吃,有的食物看起来很好用,但很少有那种吃法和用法都让人想不通的狠货,土虾可能就是其中一种。
不少民间美食家认为,这种东西早就打通了建材与食材之间的壁垒,可以随时混进工地而不被发现,也可以合理摆上餐桌,是真正难得的跨界先锋。
就像是生物伪装在人类社会里应用的终极形态,只有经验丰富才能懂其中奥秘,不然往路边扔两桶估计都没人捡。

单从它的名字中就能发现类似的特质,虽然名叫土虾(或涂虾),但跟土和虾的关系都不太大。
“里面包含一些虾卵鱼卵,最主要的还是各种浮游生物混合组成的集合体,只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才有产出,纯野生,很稀有。”
简单来说,它们是食物链的底层基石之一,你也可以理解为揭阳老乡们把一堆痞老板给炒了。

因此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它有更多功能性可以挖掘:
“本来想自己尝尝,买了一斤,随手扔进鱼缸里一点,效果惊人。”
“实验了很多种鱼,接受程度非常高,这东西自身携带超多虾青素,鱼吃了增红增艳效果很好。”

当然在爱吃土虾的人心里,这无异于暴殄天物。
视觉总会在味觉体验来临之前优先占领思维高地,但作为大自然最基础的馈赠,它本身就是原始而朴实的。
有个尝试过的朋友说,土虾根本不需要匠人雕琢,不论下没下锅。
它和大海一样包容,最简单的方法就足以激发出所有隐藏的魅力。

“加葱和青蒜,再加蒜末和盐直接炒,猪油炒出来的最香,或者用砂锅煲一下也行,做好了可以配粥也可以配饭。”
“别看生的时候像水泥,放进锅里一会就变得微红,类似一种重获新生的转化。”
“感受过那种鲜甜就明白,除了拉肚子时会觉得它不太美观之外,基本没有缺点。”

在此之前,他曾一度认为吃浮游生物这种操作是在跟水里的鱼抢饭吃,属于跨越食物链规则的行为,让人不太能理解。
而在当地吃过了一次土虾,更多好奇心就被激起,他回家之后看真水泥的目光都不太一样了。

一直有人把它看作是某种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门槛,没吃过的人在纳闷建材的可食用性问题,吃过的人一般都在琢磨去哪能再搞点。
要知道土虾并不是随时都能找到,除了要用特殊的网来捕捞,它对水质也有极高的要求。

媒体报道显示,即便是在揭阳本地,它也有将近20多年没出现过。
这些浮游生物在任何被污染的水域都无法存活,可以称为天然的水质检测器。
重金属排放、溶解氧不够、透光性不足等都会导致它们的消失,属于连锁反应。


“听我老妈说,过去榕江里到处都是,她年轻时经常跟姑姑一起拿着丝袜去抓,抓回来跟鸡蛋打在一起下锅,就能解决一顿晚饭。”
“之后江边全是工厂和小作坊,污染严重,就再也找不到了,甚至没人再提起这种食物,直到前两年水质变好才又被发现。”
“这导致连认出它的身份都成了问题,不少本地年轻人也没见过。”

事实上将这种长得像泥一样的东西当成食材,向来就是种延续下来的传统智慧。
很多海水和淡水交界的地方都能找到类似产物,比如广佛一带的“虾春”,以及江苏灌河周围的“虾籽”。

远在水泥还没流行起来的时代,它就已经上了餐桌。
《揭阳县正续志》记载:“涂虾如水中花…土人以布网滤取之,煮熟色赤,味鲜美,亦可作醢。”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写道:“虾春非虾之卵也。江中有水螆,大仅如豆,其卵散布,取之不穷……村落间家有数瓮,终岁腌食之,或以入糟,名泥虾。”

《说文解字》中载:塗,泥也。
人们至少在几百年前就完成了对它的开发,那些食用方法也曾烙印在当地生活里。
有人说小时候最喜欢用它来拌饭,那是自己对“鲜甜”的初次感知,也是贯穿童年的记忆。
“爷爷以前就是靠捕捞这个养活了六个儿女的,小时候都舍不得吃,结果长大吃不到了。”

某种程度上看,它就像历史的见证者。
过去它随处可见,走出家门就能听到街边的叫卖声,之后又因为污染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有钱也买不到的味觉印象。
如今它能够再次出没于街头,也许本身就代表了一些人们环保意识的改变。
有位揭阳朋友曾送过我一盒,他说当地人从不吝啬自己的热情,只是有时接受起来需要突破一定的心理障碍。

他可能无意为后来人提供制作美食的思路,吃过的人却总会在潜意识中留下一些悸动。虽然第一个把这种东西扔进锅里的人是谁已经不可考证,不过可以想像的是,他应该经历过相当难熬的饥饿。
理论上这来自丰富的呈味氨基酸和蛋白质,但实际包含了更多情感色彩,以及对那位先驱者勇气的敬重。

-
【参考资料】
消失20多年的涂虾再现榕江 渔民回乡“复岗”——新快报
“涂虾”重现江湖,专家称与天气变化和水质改善有关——揭阳日报
【其它】潮汕土虾给力到爆了——泡泡水族
1条评分金币+12
chn001 金币 +12 - 2023-02-2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