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为金陵十二钗之一,排名仅仅在钗黛之后的第三位,可见贾元春在贾宝玉心目中非常重要,非其它姊妹可比。因为元春与宝玉虽为姊弟,但情同母子,“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元春省亲唯一亲自面见的男子就是贾宝玉,更让他和姐妹们一起吟诗作对,雅记省亲盛事。在“试才题对额”过程中,有两个细节,引起了红迷的关注,甚至由此演绎出贾元春倾向于金玉良姻,排斥林黛玉的况味,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元妃亲自为大观园中最喜欢的几处赐名,之前已经由贾宝玉代拟,贾元春赐“有凤来仪”名曰“潇湘馆”;赐“蘅芷清芳”名曰“蘅芜苑”;赐“杏帘在望”名曰“浣葛山庄”;但是到了“红香绿玉”这里,便将匾额改为“怡红快绿”,赐名曰“怡红院”。
其他几处匾额都没有改,贾元春为什么单单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
后来元春命大家各题一匾一诗;唯独令贾宝玉分别为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处各赋五言律一首。
贾宝玉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在薛宝钗的启发之下,贾宝玉将“绿玉春犹卷”改成了“绿蜡春犹卷”。
按照薛宝钗的说法,贾元春是不喜欢“红香绿玉”四个字,所以才改成“怡红快绿”,因此贾宝玉写诗要避开用“绿玉”。可是,贾元春为什么不喜欢“红香绿玉”呢?
我们逐一来分析一下:
首先:从总体含义来说,“怡红快绿”比“红香绿玉”更加生动、有趣。
题匾额最重要的是契合院内的风景。怡红院蕉棠两植,“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绿垂碧缕,葩吐丹砂。”清客们题了“蕉鹤”和‘崇光泛彩’两个,“蕉鹤”侧重了芭蕉和仙鹤,但是没有提到海棠;而“崇光泛彩”突出了海棠的妩媚娇艳,却没有提到芭蕉。因此,贾宝玉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妙。
贾政当时摇头道不好、不好,但一时并没有想到不好在哪里,我们和元春的题额对比一下,豁然开朗。“红香绿玉”用字太过于直白,没有意境,没有将人的活动融入进去。“红香绿玉”我们用通俗的话翻译一下,就是红色的海棠花和绿色的芭蕉叶,这样很直白的描述没有了回味的余地。而“怡红快绿”呢?由景及人,融情入景,让我们联想到了生活在这个院子里的人一定看到红色的海棠花一定会心旷神怡;而看到绿色的芭蕉叶会感觉舒爽,愉悦快乐。
那么,回味比较“怡红快绿”是不是因为有了人的参与,人的情感,而比“红香绿玉”更生动更有趣了?
其次:从“红香”两字看,虽然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也要力求准确逼真。
贾元春并不是只不喜欢“绿玉”,而是对于“红香绿玉”四个字不满意,具体来说,不满意“香”和“玉”。
张爱玲曾经说过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注意海棠美则美矣,但却是无香的。即使在前文的描述中,也只是写到了海棠的色和形,“其势若伞,绿垂碧缕,葩吐丹砂”,“大约骚人咏士,以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并没有想当然地提到海棠花的香味,这就是《红楼梦》的写实和精当之处。
那么,为了以红、绿来暗指海棠和芭蕉,本来无香的海棠偏偏称为“红香”,是不是有些强做新诗的感觉。
第三,从“绿玉”两字看,触及贾宝玉名讳。
贾宝玉是贾元春最疼爱的弟弟,也是荣国府里最被寄予厚望的家族继承人。贾宝玉的名讳是需要避忌的,贾宝玉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在于他出生就拥有了一块“宝玉”。“玉”字在贾府人心目中格外敏感。例如林红玉就改名做“小红”。而王熙凤听说林红玉的原名,道“讨人嫌得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正如袭人揣测贾宝玉,除了贾宝玉,别人是不配穿红的一样;在王熙凤心目中,大概在很多人意识里,只有贾宝玉才配叫“玉”吧,当然林黛玉也是主人,叫“玉”无可厚非;但对于仆人叫玉显然地露出了不满之意。
如此,贾元春自然不愿意自己弟弟的名讳时刻题在匾额之上,这样人们在说话涉及的时候“红香绿玉”就会经常挂在嘴上,对于贾宝玉来说是不敬,而对于别人来说是不便。
我们再看一下大观园最后所题匾额,和题联,是不是都没有“玉”字呢?那稻香村的垂柳,怡红院的芭蕉,潇湘馆的翠竹……绿色的景致太多了,却没有一处用到“玉”字,是不是也有避免宝玉名讳的考量呢?
综上所述,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则避免了这样的问题,而且更准确,更生动,意境更好。
由此,我们也不由感慨,贾元春不愧是贾宝玉的师傅,水平确实很高,并不像她自谦的那样,不惯于题咏,比不上众姊妹。看来,贾元春以“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了女史,近而加封至“贤德妃”都不是偶然的,确实有过人的才华和智慧啊!
虽然林黛玉后来被贾宝玉形容成“香玉”恰好与“红香绿玉”吻合,以及林黛玉名中的“黛玉”亦有“绿玉”的含义,则实属巧合。最起码在归省之时,贾元春并没有不喜欢林黛玉,相反对于林黛玉的捷才大加赞赏——贾妃初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后看了题诗之后,又赞叹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贾元春贵为皇妃之尊,又当着一干亲眷姊妹,如此大力称扬薛林,这是如何的褒奖和欣赏的态度啊!怎么可以得出贾元春不喜欢林黛玉的结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