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小镇应该是记忆中的样子,街道老旧古朴,没商业化,很巧,瑶里便是!
这是一座被时空尘封的家园,2022年5月19日发行的《中国古镇(四)》邮票,第一枚就是瑶里古镇图案。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不太熟悉,可一提白居易写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你便会“哦”一声。浮梁,即是管瑶里古镇的县,在今天的江西省景德镇市。古时,瑶里镇与景德镇同一个级别,都是浮梁县下辖的乡镇。
瑶里,不是它的本名,它原名窑里,是一个瓷窑密布之地。然而燃烧了千年的窑火终于某一天熄灭了,大批瓷窑关闭,“窑里”风光不再,变得名不副实,后来很识趣地改称“瑶里”。
这一改就不得了啦,音相同,含义大不一样,“瑶”是瑶池仙境的“瑶”,民间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美玉,寓意这里曾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瓷器;二是比喻这里风景优美,像瑶池仙境一般,人称景德镇的后花园。如此说来,倒也很贴切。
从地理位置来看,瑶里镇与婺源县、安徽休宁县、祁门县相交,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个知名又不出名的古镇,富龙我去过两次,今儿把一些东西写下来,聊以铭记。
有些地方,须跋涉,须翻山越岭,
有些地方,可慵懒,可虚度时光,
瑶里,就是这样一个供你浪费时间的地方……
群山环抱着古镇,山都不高,一条不宽也不窄、不深也不浅的瑶河穿镇而过,古时满载茶叶、瓷器的商船从这里开启万里征程,形成了众多文明遗迹。如果徐霞客来到这里,一定会为它单独写一篇。
瑶里古镇,始建于西汉末年,现今遗存下来的数百幢明清徽派古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栋栋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山绿水中。信步镇上,会使您仿佛走进了明清时期的历史画卷。玩穿越,你也能做到。
总有一些压抑,总有一些繁杂,总想逃离北上广,找个僻静的小镇,静静呆着。如果是这样,瑶里的清新、瑶里的闲适,能让你找到心灵的寄托,回归自我。
从窄窄的入口步入古镇,一条悠长的明清商业街出现在眼帘,这是徽饶古商道上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长千余米,分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三段,民谣道:“上街头,下街头,街长不见头;丝绸缎,糖醋油,店面八百九”,生动的反映了唐诗中“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盛世场面。
光阴荏苒,岁月蹉跎,数百幢明清古建筑无粉饰、无雕琢,只是时光加重了它的灰色。
古镇虽然老旧不堪,却是十分的干净整洁,光滑的石板路上承载了无数的传说。
轻轻推开木门,发出吱呀一声,门后演绎多少人间真情……
我笨拙地端起全画幅,捕捉你,还有老巷……
这里的民居并不是赣派建筑风格,而是徽派,瑶里历史上和婺源一样都属于古徽州府,归安徽省。赣派是青砖灰瓦,而徽派是白墙黑瓦,至于马头墙,则是相似的。
翰林第、大夫第、刺史第、进士第等官邸随处可见,昔日无比光耀的大夫第,曾经的书香门第人家,今日暗淡了几分,幸好门前的几盆花给它鲜活了几许,还有这路过的三位美女。
方美老宅也须一提,砖木结构的房子,屋内的木雕很漂亮,现由他的子孙看门,景区每月给他发2000元,他就在家里上班,有人来了就带进去看看。褪尽了朱漆的木门在风雨侵蚀下早已辨不出颜色,厚重的大门背后藏着一段让人嗟叹的故事。
我漫步在幽深的古巷里,触摸着长了青苔的院墙,轻抚着老宅残而未破的木柱,凝视着镂空的窗棂,心绪便紧紧地与古镇的昨天黏合在一起……
漫无目的地走着,邂逅一位老者,他坐在自家门前刷着手机,这里变了,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变。
大樟树下围坐着七、八个居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古镇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模式,散发出闲适安详的气息。朴实的民风和优美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难以离别。
偷偷溜进一户人家的小院子去拍照,花花草草布置得巧妙、秀美,很出片。
圆形箥箕里晒着萝卜干,满满的生活气息,闻到了阳光的味道……
镇上有一些居民将自家房屋改造为民宿,也有的改成了餐馆,生意不淡也不很旺。
镇上开着几家卖陶瓷和玩陶艺的体验店,路过的游客都会进店瞧瞧。
偶然间被街上一家古玩店吸引住了,店面不大,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各种旧物件,有些东西尚未见过,有从老房子上拆下来的木雕、窗花,有根雕、摆件,有铜壶、铁罐,有陶器、瓷器、花瓶,日用的、装饰的,应有尽有,仿佛收罗了天下。店主也不吆喝,任你在这里观赏。这种不争不抢的淡然,正是江南小镇最独特的魅力。
古镇依旧是古时行马车的路,弯弯窄窄深深,至今未曾改变。路面是用瑶河滩上的鹅卵石铺的,高低不平,鞋底薄的走在上面会搁脚,而这里的居民出出进进居然能在狭窄的弄堂小巷里骑摩托车、电动车。有的路段则被踏得平滑、铮亮,深深地印下祖先的足迹,也印下现代子孙前行的脚步。
岁月在屋顶、墙上、门上留下了印痕,千百年来,小院依旧,高墙无言挺立,也轻轻诉说……
古镇的砖墙上,还留有斑驳的语录,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我略略担心,这种千年不变,一定曾经扼杀过追求新生的心灵。但转而一想又有点庆幸,正是这种百年坚守,让今天的我们能够摸到历史的气息,接近历史的本原。
镇子是一河两岸的格局,一汪碧水映青山,徽派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宛如一幅画卷。
沿着碧波如镜的瑶河前行,有古桥,有古码头,古民居都依河而建,与江浙的古镇风格相似。但是这里背靠青山的优势,你江浙有吗,这是限定版的江南古镇。
站在桥上远眺古镇,山峦绿意葱葱,植被茂密,河水浸染成绿色;山下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总让人想起纪录片中的画面。
透过拱形桥洞看过去,一溜的民居,又有几分凤凰吊脚楼的格调。
别闹笑话,这不是桥,它叫灌溉水渠,在当年这可是不用公开招投标的大工程。
几座桥横跨两岸,首尾两座是木板桥,尤其是北面那座,掩映在古樟林之下,成了网红打卡点。
我最喜欢的还是架在河面上的那一座座简易木桥,用几根圆木支撑桥面,架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简单,却极富美感,极富诗意。
两位美女、一位小哥哥在河中石头小路上戏水和拍照,让这幅山水画活色生香起来。
你以为这里可以坐竹筏游,错错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偶遇姐妹俩,帮她们在河边不同位置拍了几张照片,第2天在梅岭度假山庄吃早餐时碰上她们,原来与我同住一店,能跑到这么远住店的人决非凡人。
很不幸,富龙我在河边遇上了南昌职院3位男学生,从此给他们打了半天的工。天啦,女学生哪里去了?
原本偷 拍其中一位静坐在岸边石板的中年妇女,结果招来了一帮。
古镇上有座廊桥,游客走累了可来此休息,里面有木凳可坐。夏季,镇上的居民便会来桥上乘凉闲谈。站在风雨廊桥上,还能四顾瑶里的青山绿水。
瑶河是古镇唯一动感的画面,低低的渠坝,时光在我们身边悄悄溜走......
溯河而上,如画如屏,置身于此,物我两忘,身心皆空。
瑶里,颜值不逊于宏村,也是一处失落的天堂。
瑶里出产陶瓷和茶叶,这两样恰巧自古就是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的心头所爱,步入河岸一客栈,上一杯茶,瑶里茶汤色清澈,馥郁芳香,获奖无数,曾作为“贡茶”敬供朝廷。时光在茶水中翻滚,忘却了生活中的苟苴。
河边的凉亭,也是茶亭,在亭中可品茶,可卿卿我我,人生一大快意!
河里有不少鱼,可是河两岸到处有禁鱼的标示。难道鱼不是捕来吃的吗?
我在河边使尽洪荒之力提水,你在桥上悠然地装逼,两种不同的人生。
大叔挑着一担水,步伐坚实地走上坡岸。
小镇虽深居山中,但在特定的红色年代,也没能置身事外。这扇剥落的灰墙,围着的小院,门前标示着“陈毅故居”。
这座旧宅原名“敬义堂”,修建于清朝嘉庆年间。陈毅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过,把躲在深山里打游击的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将他们带出山去抗日。
院中种植一株桂花树,有些年份了,寓意子孙蟾宫折桂。
瑶里是著名的皖赣边区游击战的根据地之一,追忆当年,感恩当下。
初听“狮冈胜览”以为是一个观景台,找到它后却是一幢房子,还不太好找,在巷子里绕了几个弯才到。
这是一座与四周房屋不搭的建筑,它是瓷茶商人吴佣舟的私宅,外洋内中,外表是巴洛克式的欧洲风格,内部则为典型的徽派合院式建筑,建于清代,因坐落在狮山下,故叫此名。里面的雕刻很精彩,比起卢村的木雕楼丝毫不差。
四水归堂的天井,用长久不变的样子来守卫着专属于这里的商人故事。
瑶里有吴、程两个大姓,镇上便有两个大祠堂,一个是吴家的,一个是程家的。
吴家祠堂位于河的西岸,门楼高大,尽显当年的家族高贵,大门敞开着,现在平日里居民家的红白事都在这里操办,这里也是社区的活动中心、老年学校,经常有居民在祠堂从事一些文娱活动。
程家祠堂则在河的东岸,又名“惇睦堂”,此祠背靠狮山,面临瑶河,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道光年间重修过,多少年过去了,依然保留着旧时模样。
祠堂的正门不开,要走侧门进去。屋梁上有很多关于程咬金的木雕图案,据说,这里的程姓人家都是程咬金的后裔。1938年新四军抗日动员大会便是在这个祠堂召开的。
程氏祠堂也是瑶里博物馆,砖雕、石雕、木雕题材丰富,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程氏祠堂门前这座小桥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拍摄地,这是我国一部经典的电影,看过的人,说明你已经老了。
电影中的潘冬子将这座木桥上的绳索砍断了,让白狗子们猝不及防地都掉落入河里。
古街的中段位置上还有座古寺,叫高际禅林寺,寺不大,听说是从汪湖村的山沟里搬过来的。如今,寺中不见出家人。
瑶河边开着数家民宿,每间从90元到180元不等,自己去谈价吧。这家“瑶何楼”,名字听着就喜欢,推门进去,果然不错,设计精巧,雅致得很。
时光在虚度中远去,夜幕降临,瑶里灯火亮起,在外面嬉闹的小孩被妈妈唤回吃饭。
饭店老板将餐桌摆放到河床上,食客们伴着潺潺河流声,享受美食,别有一番情趣,超仙。
看着这一切,放下一切,忘却一切。
双眼迷蒙中,一瞬间竟不知身在何方,是仙界?还是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