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广东,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爱吃”,这样的形象在国人心目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就连“广东人吃福建人”这样的梗都能被网友玩上十多年!
不过抛开广东人“爱吃”这点来说,他们对酒的热爱也并不亚于任何一个省份,而且尤其爱喝酱酒。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每年白酒的自然销售70%以上都是酱酒,可见酱酒确实独得广东酒友的宠爱。
上世纪7、80年代,产量稀少的茅台酒等贵州酱酒,无法满足广东酒友对酱酒日益增强的需求,于是广东的酒企便决定自己酿酱酒。
为了生产出优质的大曲酒,广东的酒企数次派遣了技术人员前往茅台学艺,并先后酿出了梅鹿液、凤城液和飞霞液,并称为“广东三液”。
它们曾红极一时,可与茅台比肩,如今却日渐式微,一度没落。曾经在广东人尽皆知的“广东三液”,到底怎么了?
1.梅鹿液
梅鹿液的酿造工艺可以说是完全照搬了茅台的酿造工艺,在风格上,它是最接近茅台的,所以最早便被酒友们称作“广东茅台”。
90年代初,梅鹿液获得了“广东名酒”的称号,一度成为了“广东三液之首”,到了后来还成为了广东省的宴会用酒!
可惜的是,由于梅鹿液全部照搬茅台,缺乏创新,在90年代后期就开始没落了。
那时的梅鹿液遭遇经营不善、假酒等问题,最终还是没能熬过白酒的“寒冬期”,在2002年正式关闭了。
“广东三液之首”就这样跌落了神坛!
2.凤城液
生产凤城液的广东顺德酒厂,早先也是易地茅台的试验点之一。
1976年凤城液作为易地茅台的试验品诞生了,并在1977年酒被评为了“广东名酒”,后来更是被广东酒友称为“广东省顶级白酒的标杆”。
它的境遇和梅鹿液十分相似,同样没能逃过90年代的白酒市场大洗牌,也同样只有短暂的在市时间。
1989年,凤城液宣布停产。虽然之后开始复产了,但风味却与之前大不相同,再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3.飞霞液
“两液”的没落,让酒友们把眼光都集中在了唯一的“幸存者”飞霞液的身上,
上世纪70年代,在茅台技术人员的帮扶下,飞霞液以酱香型白酒的身份顺利诞生。由于其品质优良,与茅台风格接近,同样被誉为了“广东茅台”。
在1980年、1984年、1986年、1989年飞霞液还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优质产品,完全称得上是红极一时。
随着广东酱酒市场的不断洗牌,曾经无人不知的“广东三液”,如今也只剩下飞霞液尚存,不过也只是不温不火,难寻昔日荣光。
从这3款酒不难看出,即便是曾经声名鹊起的地方名酒,稍有不慎,也很难逃过没落的下场。而在全国范围内,类似的酒更是比比皆是。
它们可能像广东三液一样,辉煌过又回归尘土,也可能如千千万的地方酒一样,酒质优异却难以冒头,但不管因为什么,它们如今的模样,都会令白酒爱好者感到深深的惋惜。
下面2款酒质斐然,却难以出头的地方酒就是典型!
1.彩陶坊
在白酒的黄金十年中,豫酒出现了全面掉队的情况。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豫酒一直想要重振昔日雄风,这其中的主力军就是仰韶的彩陶坊。
彩陶坊独创的陶香型白酒,一口下去“浓酱清芝”,四味俱全,凭借优良的酒质,彩陶坊在被外地酒“侵占”的河南打出了一片自己的天空。
可惜的是,时至今日,作为豫酒龙头老大的彩陶坊依旧没能打开省外的市场。
2.木台厚道酒
如果说彩陶坊是被外地酒压了一头,那木台厚道酒就是被本地大树压得死死的。茅台的光芒太盛,让所有人只知贵州有茅台这棵大树,却不知树下也酱花遍地。
得益于“茅台八仙之一”冯小宁的勾调手艺,它酱香浓郁,入口醇厚细腻,而且越喝越顺,所以刚面世不久,便收获了不少的酱友和转香型的酒友。
虽然这些酒友将它的名气从茅台镇带往了贵州,但却没能带去更远的地方。缺乏宣传、没有好的经营规划,对于一款地方酒来说无异于是斩断双腿。
木台厚道酒如今的境况,不过是国内千千万万的白酒的缩影罢了,实在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