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时代真的要来临了吗?当前的4G、5G技术的演进已相当完善,6G又存在着怎样的想象空间?6G和元宇宙到底有啥关系?是先有6G还是先有元宇宙?元宇宙的相关业务落地场景又有哪些可能?
近日,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移动通信协会承办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的分会场如期举办,主题为《6G为元宇宙而生》的iTalk吸引到来自阿里云、大疆、中信集团的60多位嘉宾来到现场。
诸多资深行业专家悉数到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王昕,上海市多媒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端木海婴,亮风台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廖春元,特斯联集团首席科学家杨旸,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通信工程系主任张光林,豪威科技豪威研究院院长、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长孔华威,以及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网络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楠,众位大咖也在现场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谈。
近日上海发布了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这一行动方案,也成为上海元宇宙产业发展的集结号。作为历来的科技创新产业发源地,张江也有不少科技创新企业密切关注着这一赛道的动向。
活动上半场,几位深入产业一线的学者和创业者带来分享,大家各自就6G和元宇宙产业可能的业务落地场景展开了一番畅想。
特斯联集团首席科学家杨旸首先带来了技术前沿的分享。他表示,过去的5G系统很难使用户产生获得感,6G的应用场景则更加考虑用户的需求。在他看来,6G和5G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费用、时延、能耗的定制化。
复旦大学王昕教授则为在场的观众梳理了移动通信自1896年至今的发展趋势。他指出,5G发展至今愈发呈现出场景业务多样化、网络异构动态化等趋势;6G时代则更需要基础理论的突破,“超越香农,超越摩尔”也将成为发展的必须。
在上海市多媒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端木海婴看来,相较于国外的XR更喜欢“讲故事”,国内的XR产业则更重现实主义。端木海婴建议,对中国的XR产业而言,需要更好地理解各垂直领域的痒点和痛点,2C产品需要有足够的性价比,2B产品则应证明降本增效的节能效用。
作为VR产业落地的代表,亮风台创始人廖春元先生也在现场展开了他的分享。视频中,邓丽君的虚拟形象“亲临”现场与观众展开互动,甚至伸出双手拥抱安慰受伤的小女孩。他表示,“技术的终极目的,还是回归到人的精神需求”。
活动下半场,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光林,豪威科技豪威研究院院长、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长孔华威,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王楠,也以圆桌论坛的形式展开了一场对谈,将iTalk沙龙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在对谈中,三位大咖试图将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与用户需求联系起来。张光林教授表示,6G时代的来临或许对于个人而言是一个好消息。我们可以用6G的AI演化一个人的思想,或许不久的将来,元宇宙上就会出现我们的“数字分身”。而孔华威所长则透露,豪威科技已经在尝试新玩法,如在元宇宙里开发飞盘游戏。
无论如何,技术的演进迭代还需假以时日。未来的6G时代将拥有更高的带宽、更短的时延,也将更好地适配于工业元宇宙、智慧医疗和自动驾驶等场景。“5G、6G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技术提案、研发产品到运营测试、网络设计规划,都需要经过严谨的设计。所有的设备厂家和运营商,都要把用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活动最后,王楠教授总结道,6G时代,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