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广州有个陈家祠地铁站,可以说是很出名的了,那你知道吗,在肇庆砚州岛也有个陈家祠,而且历史还更加悠久,这栋楼在砚洲岛南部,和陈焕之故居很近。也算是一个景点比较集中的地方了了。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804/3f1751eff8ae4c5590b58c70901303ad.jpeg)
这个陈家祠比广州的还要老,而里面却是比较朴素的,这里也和南雄的珠玑古巷也有联系的。有机会来到这里可以在两侧的展板上看,了解历史。
![](https://p4.itc.cn/images01/20220804/a57ba8dd18904c0395d1e358f29548e2.jpeg)
而陈家祠最出名的后人,就是陈焕章(1880年-1933年)了,陈焕章字重远,广东高要人(今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砚洲岛),清末民初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孔教徒。
![](https://p8.itc.cn/images01/20220804/be9f8fbb82c74b638a6e2cd9d2441c87.jpeg)
![](https://p8.itc.cn/images01/20220804/9bde828fe54f4ba18be2ef06b48034fd.jpeg)
门口的旗杆石,也在彰显家族的荣耀,据说,古代科举制的封建社会里,族中倘有人经过科举应试获得功名者,除在祠堂大门或厅堂上高悬“进士及第”“金榜题名”等匾额外,还要在祠堂或围屋门前竖立石旗杆。
![](https://p5.itc.cn/images01/20220804/3a5f28c86ab84ffaacbf44cb0d15986f.jpeg)
清代,除了进士,凡举人、贡生、监生、秀才等有功名的人,也可竖立石旗杆。根据功名的级别高低和文武区别,旗杆的长度、底座的样式和杆身的雕刻都有区分。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804/fd4f9c7f1a034204b4807899f0a5dca3.jpeg)
有些人考上大学读个博士便对进士不以为然,孰不知昔年三岁一大比,全国才录取几百人,比读博士不知道要难几百倍。况且那时候读书人基本只有科举一条路。我们不能说天才都会被选出来,但肯定可以说选出来的一定有才华,能作文,能吟诗,能辩论,能书画等。
![](https://p2.itc.cn/images01/20220804/dc2a46b62b294f4bb3c78e19762415ac.jpeg)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804/fe26887f722a4441bcac2a245abb10d5.jpeg)
陈焕章,光绪甲辰科进士,后赴西洋求学,乃中式进士和西式博士双士合一第一人,估计也是唯一。当年进士还愿意重新求西学,就如现在当上县长以后还愿意辞官做学问一样,都极其罕见。
![](https://p5.itc.cn/images01/20220804/82e4b564b47144c9a23a7a690ed94dad.jpeg)
唯其罕见,尤其值得敬佩。这种家族的祠堂有遗风,值得看值得品。
![](https://p4.itc.cn/images01/20220804/e5c3641f2f244bf09ed760ecc7a4090e.jpeg)
![](https://p8.itc.cn/images01/20220804/20a8c36d4817482bbec32350398a6c1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