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569053
-
- 注册时间2012-06-21
- 最后登录2025-01-11
- 在线时间10726小时
-
- 发帖11426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7258
- 道行18937
- 原创750
- 奖券354
- 斑龄0
- 道券27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569053
- 发帖
- 114269
- 金币
- 37258
- 道行
- 18937
- 原创
- 750
- 奖券
- 354
- 斑龄
- 0
- 道券
- 27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07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1-11
|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2-05-26)
—
你也许不会想到,台湾首任巡抚就出生在眼前这个山清水秀之地。是的,这里就是清末淮军将领、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的故乡---肥西铭传乡。 刘铭传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生于1836年,卒于1896年,享年60岁。他出生于肥西县刘老圩一个世代耕织务农的农家,在家里排老六,因少时生天花,人称“刘六麻子”。刘铭传自幼托身陇亩,生活非常窘困;但为人刚毅任侠,耿介勇敢,平时喜欢耍枪弄棒,练就一身武艺;曾因杀土豪、劫富户、捍法网,闯荡江湖,成为官府追捕的要犯。清咸丰四年(1854),接受官府招安,在乡兴办团练。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刘铭传率团练与太平军对抗。1859年率团勇攻陷六安、驰援寿州,因功升千总。1862年,率练勇编入李鸿章的淮军,号称“铭字营”,时年仅26岁。在追随李鸿章、曾国藩压制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的过程中,刘铭传因凶悍善战,战功显赫,很快由千总、都司、参将、副将提升为记名总兵,成为李鸿章麾下的一员大将。1865年因在山东平定捻军而提升为直隶总督,并获得清廷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及一等男爵的封赏。1868年,奉旨督办陕西军务,旋因积劳成疾,辞官回乡。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已解甲归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接受清政府任命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刘铭传于1884年7月16日抵达基隆,第二天即巡视要塞炮台,检查军事设施,并增筑炮台、护营,加强台北防务,展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顽强抗法保卫战,最终使法国侵占台湾的战争以失败而告结束。 1885年,清政府决定台湾正式建省,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任命抗法有功的原福建巡抚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在任仅6年时间,却极具有时代眼光、革新思想和实干精神,对台湾的国防、行政、财政、生产、交通、教育,进行了广泛而大胆的改革,全面推进台湾的近代化进程,使台湾的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在铭传乡的第一站是参观刘铭传墓园。墓园位于肥西大潜山,占地52.05米,高度为146米,由300多级台阶串起照壁、照池、山门、牌楼、碑亭、神道、祭坛、享堂和坟茔宝顶等建筑,颇为巍峨壮观。 因种种原因,刘铭传遗骨和骨灰历经六次搬迁,一直都没有安葬,最后保存在其后人家中。获悉此情,社会一致认为刘铭传作为有重要历史功绩的名人,应该建一座规模较大的墓园,以彰其功。肥西县政府很快将建设刘铭传墓园一事列入议事日程。 墓园前的三省桥,桥两边栏杆14对石狮子威风凛凛。 因为刘铭传生前曾对家乡的大潜山饱含深情,据说年轻时的刘铭传曾登上大潜山仰天长叹:“大丈夫当生有爵,死有谥!”刘铭传成名后自号“大潜山人”,创作的诗作也命名为《大潜山房诗钞》。据此,刘氏后人都赞同将刘铭传的遗骨葬在刘老圩附近的大潜山。 墓园依自然山势而建,面水靠山、环境优美。 神道两侧有华表2、石虎2、石羊2、石马2、文官武将各一,造型古朴典雅,雕刻精美,庄严肃穆,非常有气势。 拾阶而上,来到墓碑前,贔屃(bìxì)拖着厚重的墓碑,仰望着苍茫大地,任劳任怨守护着这方圣地。 站在高处往下看,整个陵墓坐南向北,三面环山,正面面向一汪清水,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功在民族,德被台湾,文韬武略,青史流芳”这是镌刻在碑文上文字,也是对刘铭传全面真实的评价。 第二站: 刘铭传纪念馆。 曾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的汪道涵先生给纪念馆的题字。 作为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一生和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元1884年,刘铭传临危受命,从家乡合肥出发赴台,抗击入侵台湾的法军,开启了台湾工业化、现代化之门。《台湾通史》是这样评价刘铭传的: “倡淮旅,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溯其功业,足与台湾不朽”,“实创中国未有之奇”。 展出的虢季子白盘仿品。虢季子白盘西周金文中的绝品,原本在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虢川司,为时任眉县县令的徐燮所得,徐卸任返籍时将虢盘带回了常州。至太平天国时期,护王陈坤书镇守常州,虢盘又易手成了护王的珍藏。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的初夏,时任直隶提督的淮军将领刘铭传,随李鸿章平定太平军,偶得。刘铭传得到虢季子白盘,在他逝世后却给他一家四代带了极大的麻烦。军阀,日寇、国民党官吏纷纷索取。刘家人不得不把盘埋于深土,举家出逸。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刘铭传第四代孙刘肃曾才将盘挖出,献给国家。 刘铭传在台湾创造了中国六最:1、最早采用西式装备和操练方式;2、最早上奏折倡修铁路;3、最早在一省范围内推行全面改革并取得成效;4、在台湾创办全国最早的、独立的邮政局;5、在台湾修建最早的一条实际营运的铁路;6、在台湾提出中国最早的创办经济特区计划——基隆煤矿承办章程。 在纪念馆观文物展示听导游讲解,了解刘铭传这位安徽肥西籍传奇人物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推动台湾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努力和不朽成就,心生无比敬畏与崇敬之情。 走出纪念馆,步行几百米即到刘铭传故居。 刘铭传故居又称刘老圩,占地约7万平米,始建于1868年,是刘铭传第二次回乡时所建。从1871年到1884年,刘铭传辞官隐居在这里。是一处被两道城墙和两道护城河包围起来的江淮庄园建筑。合肥 把这种建筑称为圩堡,这种建筑式样只存在于肥西 县晚清时代淮军将领宅邸中。刘铭传的后代在这里一直居住到1950年。1950年刘铭传的曾孙刘肃曾将刘老圩献给华东军区使用,后来又交给安徽省军区管理,2004年被选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过外吊桥进圩,便是内壕沟,再是吊桥和门楼。进入内壕沟,才是刘铭传家族居住的内宅。正大厅为三进,每进十三间,头进与二进之间的天井院是回廊包厢,第三进为两层堂楼,主要为女眷居所,正厅大门面对外壕沟的月牙塘,月牙塘的两尖角内弦是一个矩形荷花池,池中有花圃。 旧居建筑反映了江淮之间独特的圩堡文化,是淮军将领故里圩堡群的突出代表,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观光价值。 存放弹药的西更楼,旧貌依然。 在水中央的读书岛。当年刘铭传不仅自己居岛上潜心研读,还令子孙们全部入岛读书。岛上原本有栈桥与内圩相连,后来为让孩子们避免干扰,能专心读书,刘铭传下令拆除栈桥,由专人每日晨昏用小船接送孩子们上岛,午饭也由专人送上岛给孩子们。此举真可谓望后辈成才,用心良苦。 旧居到处是百年以上的大树,清幽静雅又生机勃勃景象。 后院这棵广玉兰,据传是当年外国使者进贡给朝廷,慈禧太后奖励给刘铭传的,现已长成一棵枝繁叶茂参天大树。 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和墓园,如今已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系海峡两岸人民交流的纽带和肥西县重要的人文旅游景点,吸引着无数海峡两岸同胞前往参观拜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