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谷歌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毕竟大多数人使用的安卓智能手机,其中的安卓系统就是由谷歌主导研发的,虽然谷歌是一家互联网企业,但是在一些新兴的科技领域,谷歌也是一个主要成员,例如人工智能。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当年谷歌研发的阿尔法狗机器人,与人类进行围棋对弈的比赛,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这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强大实力,也由此可见,谷歌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积极布局。
然而就在近日,谷歌前CEO施密特公开表示,目前在5G领域,中国已经领先了美国10倍,很显然美国已经输掉了这一局,同时施密特还指出,如果美国不采取行动,那么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将会失去主导地位。
很显然,施密特对美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其还指出5年后美国应该斥资近2100亿人民币发展人工智能,可见施密特的担忧之深。
中国科学家攻破世界难题
然而就在施密特提出这样的担忧之后,中国科学家就攻破了一个世界难题,具体来说,就是我国科学家实现了远距离的非视域成像。
相信很多朋友对这些概念的认知是模糊的,什么是非视域成像呢?
简单来说,我们人类看到的物体或者是通过设备拍摄到的物体,都是属于传统的成像技术,属于视域成像,即可视范围内的成像,而非视域成像就正好相反,是我们看不到的、可视范围之外的成像。
目前该类技术之前只是停留在米级别,而我国科学家实现了1.43公里的成像,直接将技术提升了3个数量级,该成果日前已经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而且极具价值,其中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智能驾驶,而智能驾驶则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
现在谈及智能驾驶或者说是无人驾驶,大家对概念已经不再陌生,但对于其实现的原理可能还是模糊的,简单来说,智能驾驶即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获得周围环境的信息,例如有哪些物体,距离是多少等,这些都是实时的。
获取的这些信息会被车载芯片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对汽车的下一个动作做出指示。
很显然,在智能驾驶上,获取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而通过非视域成像技术,就可以得到“视野盲区”的信息,这显然会让智能驾驶更加的安全。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一些路口处,我们就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交通事故,这就是因为“视野盲区”造成的,驾驶员看不到另一个路口是什么状态,甚至有时候不知道那里有一个路口。
当然,智能驾驶也只是一个方面,由于非视域成像是一种获取信息数据的方式,它能够获得在以往无法得到的数据,而数据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有关键影响的,因为人工智能技术之所以能够做到更智能,就是因为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丰富性。
因此非视域成像技术其实在医疗、军事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写在最后
这次中国科学家攻破了世界难题,我们相信会对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