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38阅读
  • 0回复

[红楼梦]石问之:《红楼梦》第四回中的另一套人物年龄坐标系统[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6722
金币
290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7
奖券
17363
斑龄
191
道券
1012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0323(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1-0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2-02-17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2-02-20) —

就《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而言,书中至少提供了三套年龄体系。一套是第二回确立的林黛玉进贾府年龄,宝玉7-8岁,黛玉6-7岁;一套是第22回、23回和25回确立的入住大观园年龄,宝钗15岁、宝玉13岁;还有一套是第四回确立的,这是本文接下来要重点分析的内容。

刘旦宅绘《宝黛读西厢》
从现有文本内容和逻辑推理看,三套年龄体系彼此之间都不完全吻合,其中可能折射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过程中的思路变化历程。
一、第四回中的宝钗年龄
第四回中宝钗的年龄应该是13岁。这有三个可相互印证的依据:
第一,甲戌本上,直接介绍了薛蟠是15岁(其它脂本此处存在文字讹误和脱落),又说宝钗比薛蟠小两岁。
第二,第四回中,门子向贾雨村介绍甄英莲(即香菱)的时候,说她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而在第63回宝玉过生日的时候,书中写到香菱与宝钗同岁,可见,第四回中的宝钗也应该是十二三岁的样子。
第三,薛家进京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送宝钗待选,而清朝选秀女和宫女是有年龄限制的,通常就是13岁到16岁这个年龄段,作者创作作品时,通常都是给同时代人阅读的,所以常会默认读者与作者具有一些共同的背景知识。

电视剧《红楼梦》中张莉饰演薛宝钗
以上三个依据是严丝合缝的,因此,有理由相信作者在第四回为宝钗设定的年龄是13岁左右。如果宝钗是13左右,则香菱也是13岁左右。
二、香菱失踪的时间
第四回中补充了香菱失踪时的确切年龄,这对于准确理解第一回以及确定第四回中宝玉的年龄都很有意义。
在第一回中,香菱出场时的年龄是三岁。同年中秋节,甄士隐宴请贾雨村,次日一早贾雨村动身赴京参加科举考试。然后笔锋一转,说道:“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正是这次元宵节的晚上,香菱失踪了。
如果只看第一回文本,我们最自然的理解是:香菱是在贾雨村离开后的次年元宵节晚上丢失的。如果这样解读的话,那她失踪时才4岁。等读到第四回,通过贾雨村与门子的对话内容,我们知道香菱是5岁时失踪的。在第二回中,贾雨村当年曾跟甄士隐老丈人了解过甄家情况,而且娶的又是甄家丫鬟,所以他的信息自然是可信的。

戴敦邦绘贾雨村、葫芦僧
所以,第一回中的香菱失踪的那个元宵节,并非是贾雨村走后之次年的元宵节,而是再往后一年的元宵节。
在第一回中,香菱一出场就是3岁,古人计算年龄用的是虚岁,也就是说三个年头。第一回中,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他在梦中遇见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之时,应该就是宝玉即将出生的时间,按照目前学术界的通说,大概是4月份。古人用虚岁计算年龄,一出生就算一岁。
所以宝玉出生的当年,宝玉就是一岁,而香菱仍然是三岁,两人相差两岁。这与后面回目中宝钗与香菱同岁、宝钗大宝玉两岁的信息是完全一致的。香菱是5岁时失踪的,香菱失踪的时候,宝玉已经三岁了。
三、第四回中隐藏的宝玉的年龄信息
第四回没有明确的宝玉年龄信息,但却有两处相关联信息,可以从中间接推断出宝玉的大概年龄。

《增评全图石头记》宝玉、黛玉绣像
第一处信息:
雨村罕然道:“原来就是他!闻得养至五岁被人拐去,却如今才来卖呢?”门子道:“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玩耍;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人文社《红楼梦》,第60页)
从上面门子与贾雨村的对话可知,门子推测香菱大概是十二三岁的光景。根据香菱与宝钗同年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在第四回中香菱正是13岁。已经失踪了8年左右时间。香菱比宝玉大两岁,相应地,第四回中,宝玉是十一岁。

电视剧《红楼梦》中欧阳奋强饰演贾宝玉
第二处信息:
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爵,八 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那门子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 (人文社《红楼梦》,第57页)
根据前面第一处信息中香菱失踪8年左右的信息,可以反推出贾雨村离开葫芦庙的总计时长。贾雨村是当年中秋节后离开葫芦庙的,香菱是两年后的元宵节失踪的,中间的时间间隔是17个月。再加上香菱失踪的8年时间,可知贾雨村离开葫芦庙后的总时长是9年又5个月左右。
所以,上面引文中,门子说贾雨村“八 九年来就忘了我了”,与推算出来的时间总体是吻合的。

连环画《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是当年中秋节后离开葫芦庙的,离开葫芦庙后的总时长是9年零5个月,而宝玉是当年4月份出生,可以大体推算出第四回中宝玉的实际年龄是9岁零9个月,虚岁刚刚跨入11岁。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在第四回中,对应的宝钗、宝玉分别是13岁和11岁。相应的黛玉年龄应该是10岁。
四、黛玉进贾府的年龄
按照现有文本第三回和第四回的内容,黛玉进贾府与宝钗进贾府大概相差也就是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黛玉进贾府时,已是残冬,估计是十一月中下旬以后的样子了;贾雨村与黛玉同时达到京城后,贾雨村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谋到了应天府的缺,然后就择日上任去了。
一到任就接手了薛蟠的案子,二天审理完毕,然后急忙写信告知贾府。贾府知道贾雨村处理完毕薛蟠案后没几天,薛家就进贾府了。这中间大概也就是三个月左右时间吧。

戴敦邦绘薛蟠
所以,宝钗进贾府应该是第二年春季了。这样,第五回才可以写到赏梅花,宝玉还做了一场春梦,“春困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时间上是能合上拍的。
如果我们把第三回与第四回看作一个整体的话,根据第四回的年龄,可以大体反推出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年龄。这里面有一个关键变量,不是很清楚,就是贾雨村审案的时间与林黛玉进贾府的时间两者之间有没有刚好跨年。按常理来说,应该是会跨年。下面就按照跨年处理吧。
根据前文分析,贾雨村审理薛蟠案的时候,宝钗13岁,宝玉11岁,黛玉10岁。林黛玉进贾府的时间比贾雨村审案的时间要早2到3个月的样子,但时间上,却属于前一年了。所以黛玉进贾府的年龄是9岁多,还差个把月就是10岁了。
这样一个大约十岁的年龄设置,与第三回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描写看起来是比较匹配的。古代小说中,时常可见把女主的起点年龄设置为10岁的例子,如《平山冷燕》中的山黛。

剪纸《黛玉葬花》
以第四回内容来反推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会与以第二回中设置的黛玉年龄为基准推演出来的黛玉进贾府的年龄有较大的出入。若以第二回设定的黛玉年龄为基准,则黛玉进贾府的年龄大概是六七岁。两者之间有三年左右的时间差。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第一回、第三回和第四回的内容是和谐一致的。造成目前年龄体系冲突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作者在某一次增删中,对第二回中黛玉和宝玉的年龄进行了重置,将其改小了二三岁。
如果曹雪芹一开始就是按照6岁的儿童定位来写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内容,那绝对无法写出目前第三回这样的内容。大家不妨作一道模拟题,假如我们没有接触前后回的信息,仅仅根据第三回的描写,来猜一下林黛玉对应的年龄段,假设有三个选项:A、 6岁左右;B、10岁左右;C、15岁左右。大家会选择那个?我猜绝大部分人会选B这个选项。
那么曹雪芹为啥要把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年龄改小呢?或许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吧。
一个是有别于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传统写法,为宝黛爱情在前世的神话故事之外再增加青梅竹马的现实情感基础。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另一个考量因素或许更关键,就是如果没有宝玉与黛玉二人青梅竹马的相处过程,他两之间经常发生的情感纠葛无法让人不起疑心,从而会动摇整个故事的合理性。
比如,第57回中,紫鹃骗宝玉说黛玉要回老家了,宝玉听后顿时得了失心疯。这个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该何如收场呢?怎么能让大家不去疑心呢?且看书中如何收场:
幸喜众人都知宝玉原有些呆气,自幼是他二人亲密,如今紫鹃之戏语亦是常情,宝玉之病亦非罕事,因不疑到别事去。(人文社《红楼梦》,第783-784页)
读者朋友们可以试想一下,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用这种理由遮掩一下,宝玉与黛玉的私情很可能就要露馅。所以,我个人也认为:把黛玉进贾府的年龄适当改小一些是有必要性的。
五、曹雪芹有没有意识到人物年龄设置的矛盾
根据第一回可知,《红楼梦》并非一次性成书的,而是至少经历过五次增删。它就像一个有机体,对它的每一次增删就类似进行了一次大手术。每增删一次,影响绝非仅限于被修改的部分,而是会产生系统性的反应。

南京曹雪芹纪念馆
比如,曹雪芹将秦可卿故事从“淫丧”改为“病逝”的过程,会伴随着对相关章回的改写,如第十回、第十一回等,这些改写过的文字类似人工器官,会带来一些排异反应,造成多处文本上的自相冲突和内容上的结构性缺失,如第五回秦可卿判词判曲、第七回焦大醉骂等。
那么,曹雪芹知道不知道修改秦可卿故事会带来这些问题呢?常理推测,他不可能不知道。
同样地,因黛玉和宝玉年龄的修改而带来的人物年龄混乱问题,曹雪芹想必也应该是知道的。根据本人对《红楼梦》文本的粗浅阅读,我认为曹雪芹在第二回中将林黛玉年龄改小的同时,应该也预设了林黛玉比薛宝钗早三年左右进贾府。并以此为基准,来统筹全书的修改。

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剧照
比如,第二回与第十三回中,贾蓉两次年龄的变化就很能说明问题:在第二回中,贾蓉是16岁,同年林黛玉进贾府;在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的时候,贾蓉是20岁,这说明前后经历了5年时间;而秦可卿去世的时间,是在宝钗进贾府的次年,也就是说宝钗刚进贾府刚两个年头,而黛玉已经来了5个年头了,刚好相差三年左右。能体现这一看法的例子书中有很多,不一一枚举。
在第二回中改写宝玉、黛玉年龄后,该如何对待第三回的内容,对曹雪芹来说,却是一大难题。
如果对第三回单纯进行技术性处理来消除人物年龄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很难,真正的难题是:无论是第三回的内容描写还是人物形象等方面,根本上无法与一个6岁多的孩子相匹配,因而需要彻底改写。第三回在全书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结构性功能,艺术性也非常出色。如果按照黛玉6岁的形象定位来重新改写第三回的话,想必很难替代现在第三回的结构性功能,艺术性也可能会大幅下降。

罗寒蕾绘秦可卿
我们不妨看看第十回,第十回一定是因为秦可卿故事的变动而改写的一回文字,依我个人的审美偏见,觉得第十回是前八十回中最索然无味的一回文字。如果曹雪芹修改第三回的话,第十回可能就是前车之鉴。
可能权衡利弊之后,曹雪芹还是觉得不改的好,抑或者他一时还没有想出两全其美的修改方案来吧。当然,这都是我的推测,不足为据。
1条评分金币+1
zhdf 金币 +1 重复 2022-03-1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