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569053
-
- 注册时间2012-06-21
- 最后登录2025-01-12
- 在线时间10726小时
-
- 发帖11422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7294
- 道行18937
- 原创750
- 奖券354
- 斑龄0
- 道券27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569053
- 发帖
- 114225
- 金币
- 37294
- 道行
- 18937
- 原创
- 750
- 奖券
- 354
- 斑龄
- 0
- 道券
- 27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072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1-12
|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2-02-02)
—
生活中,高血压病再常见不过了。如果血压长期无法获得良好的控制,会引发其它更为严重的疾病,其中包括人类健康头号杀手“脑中风”。所以,我们应十分重视血压的日常自我监测及自我管理。 家庭自测血压好处多多,不仅自测的血压数值更能反映平时血压水平,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为了解自己日常血压波动情况。但是,知易行难。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如何自测血压,又怎样保证自己测血压更为准确。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看起来很难实际并不复杂的难题。 家庭血压计的选择 首先,好兵需要好刃,家庭自测血压当然要先选择合适的血压计。让我们认识及比对各种市面上常见血压计的优点和缺点。 水银(汞柱式)血压计
水银血压计的优点是测量最精准。但水银血压计对测量者的要求较高,需要操作者集中注意力用听诊器边听脉搏边打气泵来测量,更适合于专业的医护人员去操作,并不适合家庭使用。 手指式电子血压计
手指式电子血压计因手指动脉搏动的敏感性不如上臂更能反映人体血压情况,所以也不适合家庭使用。 腕式血压计
腕式血压计要求测量姿势标准,否则测出的血压值不准确,它更适合特殊人群,如登山队员、地质勘探员等使用。 真空血压计 真空血压计本身要求机件的精准度很高,使用时间长了之后会因机器磨损影响测量的准确度,不方便家庭长期使用。 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相对之下,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操作简单,步骤明了,数值显示清晰易懂,还能自动记录以前测量过的血压数值,方便医生作为参考,辅助调整用药剂量。因此,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可以说是最适合家庭长期使用的自测血压计了。 对于一般家庭而言,购买大品牌的基本款血压计就已经足够了,确认该型号血压计已经通过国家有关检测机构批准即可。因此,综合考虑后,更推荐大家使用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作为家庭血压监测的小帮手。 测血压的时机 1、服药前还是服药后测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会产生相同的疑惑,就是自己在家里测血压,究竟是服药前测更能反映自己平时血压情况,还是服药后更佳呢? 答案是服药前。因为如果我们在晨起服用降压药物后再去测量血压,此时降压药物已开始起效,测得的血压值并不能真实反映血压控制情况了。晨服药前恰是降压药物效果最薄弱的阶段,因此,建议清晨服药之前(早上起床后30分钟,约6点至10点期间)测血压可以帮助医生将其作为参考去调整降压药。当然如果方便的话,建议最好晚上在入睡前也测一下血压。
2、测血压多久一次 按年龄来说,普通成年人建议至少每两年科学正确地测量一次血压。35岁以上的朋友,建议每年或者每次去看病的时候都测一次血压。易患高血压的人群,如有长期吸烟、喝酒史的朋友,家族里有患高血压病的近亲等,不管年龄大小,最好每半年测一次血压。就病情来说,平时血压控制比较稳定的高血压患者,每隔7天定时测一天的全天血压(即早、晚各一次)即可。 平时血压控制欠佳、波动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要坚持每天测量,至少连续测7天或以上,取后六天的平均值,再与专科医生探讨如何调整相关治疗方案。 测血压操作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不能少 除了购买血压计注意选择合适的袖带尺寸、定期检查校准外,测量血压前不要运动,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不要喝刺激性饮料如咖啡、酒等,保持安静放松的状态,以免干扰测量结果真实性。 2、姿势很重要
测量血压时注意姿势,取坐位或卧位皆可。测量时要放松身体,避免过于紧张,手臂放在桌子上,保持上臂与自己的心脏处于同一水平。而且测血压一定要测双臂,如果同时发现双臂差值超过15个单位,就要尽快去专科医院就诊,查明原因。 3、多测几次更佳 测量血压时一般建议连续测2-3次(每次间隔在2-3分钟),记录每次的测量结果。 4、记录工作要到位 每次测完血压都要整理记录好测量的结果及日期、具体时间,就诊时把记录出示给医生,辅助医生更好地判断病情发展,调整用药。 看完以上内容,是不是发现家庭自测血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呢?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和不良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即使既往没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朋友,我们也建议应定期测量血压,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