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一直存在两个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谜团,两百多年来无数学者绞尽脑汁也没能从中找到准确的答案,但却从蛛丝马迹之间找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无论是看过87版的经典连续剧还是《红楼梦》的原著,很多人都很容易忽略贾宝玉的大名和生日,在如此一部长篇巨制中要悄无声息地隐藏主角这两个关键信息又丝毫不让读者起疑是极为困难的。通常都因为贾宝玉这个名字而忽略大小名的界定,其实黛玉在很多地方都有提到这其实只是男主的小名而已,比如第三回王夫人介绍男主的时候,黛玉就直言过“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只是每次提及都恰如其分非常自然也就没有引起读者的在意。那么宝玉的大名在书中有哪些若隐若现的信息呢?其实这在古代最为普遍的首字藏真习惯中就能窥见端倪。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贾府为四位大小姐分别取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连起来就是“原应叹息”,这是目前普遍的共识,作者在书中也通过冷子兴对其作过自话“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名字中明明两个字,不解释本也无妨,但他偏偏只解释其中一个,让读者不自觉地就会联想起另一个字的含义。这在文学创作中极为常见,不直言其事而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以开阔意境与内涵。脂砚斋就据此批注“原应叹息”,奠定了《红楼梦》的基调,也预示了贾府“树倒瑚狲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的结局。既然贾府千金的名字有这样的安排,作为强烈抒发自身情感的作者,又岂能放过贾府男丁的名字?这显然是人之常情,正因为《红楼梦》符合人之常情所以才经久不衰。与“元、迎、探、惜”同辈分的有四位公子,分别是贾珠、贾琏、“贾宝玉”、贾环,不难看出这显然不是巧合。宝玉既然是小名,大名必然是一个字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古代万物都讲究对应工整。不幸的是,普遍公认的信息到此为止。而据此引发的联想大致有三种。一,贾珏一部分学者认为有了“原应叹息”的结果,自然有对应的起因,虽然书中没有相关的明确信息。但学者认为他的大名必然是有玉字的,又因黛玉和宝玉一直最后未成眷属的结局,暗指没有结合的两块玉,贾(假)珏便脱颖而出。再结合贾府千金的名字将贾府公子的名字连起来,就成了“珠、琏、珏、环”,谐音就成了“株连绝宦”,这与“原应叹息”正好呼应成了倒叙故事的典型。不过,因为这些结论很难在文中找到对应的信息,所以大部分人都不认同,并称呼其为“索隐派”。二,贾玉这一观点起因于《红楼梦》开篇第一回的“好了歌注”中一句“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本在此留下了一句脂批注释“甄玉、贾玉一干人”。很多人据此认为这里的贾玉就是男主的大名。不过这一观点也大多不被认可,按常理而言,这句话更符合人们简写的习惯。加上其他几位公子的名字都是两个字且又都是左右结构,宝玉的名字也应当如此。如果作者本身隐去大名已经达到目的也就完全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弄个不类的字来画蛇添足了。三,贾瑛这一推测来源于《红楼梦》中引子提到的神话故事,介绍贾宝玉的前世是赤瑕宫神瑛侍者,后人据此认为“瑛”字既是左右结构又与“玉”字暗合,所以主角大名定然是贾瑛。不仅如此,前文提到贾府四千金的“原应叹息”,这里如法炮制用在了他们父辈的名字上,贾敷、贾敬、贾赦、贾政取名便是“敷、贾、赦、政”,再联系贾瑛(贾宝玉)、贾珍、贾珠、贾琏,就有了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结论“福晋摄政,胤禛株连”。这种株连九族的行为着实让人背后发凉,想来作者应当不会有这么大胆血腥的暗示吧。虽然宝玉的大名说法不一,但作者还是或多或少留下了一些线索,从四位千金的连名谐音及贾府公子名字的结构而言,他的大名应当也在这个框架下。正如前文所言,不难看出作者隐掉大名的目的在其著书之时已经达到,自然不会再设想一个别有用意的字来彰显宝玉的不同。无论是原著还是各种批注都没有言及宝玉的大名,想来在当时的环境下作为当事人或其亲朋已然明了其中的利害[ 此帖被zhdf在2022-01-25 14:1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