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18阅读
  • 1回复

[饮食常识]广州这里的海鲜 可否与潮汕一战?[5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282
金币
37144
道行
18937
原创
750
奖券
354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71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1-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6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1-11-16) —
广州之南,珠江西岸。

巨轮忙碌穿梭,海鸟惬意飞舞。
这里是广州市,南沙区。

自从今年9月29日,全国最快的地铁广州18号线开通后。
不仅以时速160公里的最高速度,惊艳了整个大湾区。
更让这条从洗村,直通广州最南端南沙(终点万顷沙)的地铁,成为了一条网红线路。
南沙人高喊着:“万顷沙不再是别人口中的偏乡僻壤,真的好感动!”
而令广州街坊们最兴奋的是:
“去南沙,吃海!鲜!大!餐!更更更方便喽!

广州人爱吃,从早茶到宵夜从不断档。
如果要问广州哪里的海鲜才够鲜!够抵!够大只!
站在18号线的洗村出站口,阿婆阿叔会拎着一袋蟹,激动地告诉你:
南沙万顷沙,一个十四涌,一个十九涌。
那里的鱼啊虾啊蟹噢,又鲜又大,活蹦乱跳的.....



每年这个时候。
属于老广们的时令美味,是蟹,是虾,是鳝。
也是南沙独有的火龙蕉。

《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曾经来到南沙拍摄《黄金海岸线》。
吃过疍民们的庵仔蟹、黄油蟹之后赞不绝口,称南沙打开了他的“新世界”。
何止是蟹,这里是整一个“海鲜王国”。

01
唯有南沙这片海
才能生出顶级的咸淡水海鲜
南沙的天,是清透湛蓝的。

南沙的水,是浑浊的。

曾经沧海,如今桑田。
珠江一路向东,流经广州的繁华岁月,最终在南沙奔流入海。
海水与河水的常年较量,让这片海域生出了独有的咸淡风。
正是这股咸淡,南沙在河鲜和海鲜之间,找到了人类味蕾上新的刺激点。

△ 图/《黄金海岸线》纪录片
每个时节,南沙都有不同的顶尖好货出品。
一年开春,也就是疍家人眼中的“三月水”。
由于雨水丰沛,万物猛足了劲生长。
咸淡水下的鲜货们,给渔民送来了春天的第一轮大丰收。

向来讲究“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鲜”的疍家人。
不管是贵价的黄眉头、黄脚立、曹虾,还是曾为下价品的花鱼、白鸽鱼,都被他们一一奉上餐桌。
或白灼清蒸,或煎炸煀焗...
做法百样,但万变不离其,一个“鲜”字。

春季过后,南沙进入了相对漫长的休渔期。
一直到盛夏(大概每年8月份),南沙十四涌、十九涌的渔船才重新开足马力,齐刷刷的冲向伶仃洋及外海捕捞。

清晨而出,凌晨而归。
满载鲜货的渔船,停靠在码头港口。
而船上属于这个时节的鲜货们,第二天一大早将会出现在十四涌和十九涌的海鲜市场。


距离开渔,已经过去了3个多月。
鱼虾宝宝们已成熟肥美,它们在市场的每一个档口,等待着老饕们。

就在这个暖阳冬日里。
我们跟着广州老街坊们的步伐,再一次来到了南沙。
从十四涌海鲜市场,到十九涌渔人码头,吹风,食海鲜。

△ 十九涌渔人码头
02
令人“饭醉的海鲜市场
“吃不了兜着走
那一天,下午2点。
我们到达万顷沙十四涌海鲜市场的时候,仍旧人群熙攘,热闹非凡。

许多阿婆阿公们拎着大袋小袋,准备返程。
不得不说,非节假日的南沙,如今已是广州老街坊们除了早茶、下棋之外,又一大遛弯儿的好去处。
这其中,是18号地铁的功不可没。
也是南沙海鲜最生猛时节的绝对诱惑。
过去因为交通不便,从广州到南沙,开车要一个小时。
而如果你选择公共交通,兜兜转转得两个小时才能抢到那“南沙鲜味儿”。
即便如此,每每休渔期一过。
那些舍不得鲜货宝贝多走一公里的老广们,还是愿意长途跋涉跑到这里饱餐一顿。

“只不过,没有现在这么频繁。”
“这个月,已经来两三次了……”
与我们擦肩而过的罗大爷,和老伙计还在感叹着。
看到我们后,温柔的叮嘱:“小妹啊,下次记得要早点来.....”。
同行的阿杜随即解释:
很多退了休的老街坊们,一般早上10点就陆陆续续过来了。
挑上海鲜档里最鲜、最活的那一批。
然后拎到隔壁的餐厅加工,配上一叠青菜,中饭就这么解决。

褪去一波人潮。
午后的海鲜市场,依旧琳琅满目惹人眼,十足的活色生香。

△ 这里的海鲜,一般都是在前一晚,渔民出海或在自家鱼塘捕捞,然后凌晨5、6点,直接拉到海鲜市场的档口,保证食材的绝对新鲜。
整个市场面积并不大,但内里乾坤,已经给每个食客安排得明明白白。
我们直奔C位海鲜区,一幅活生生的鲜货图鉴也随之展开。

排列组合成几大豆腐块的档口们,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让人自由挑选。
各个档口摊上平整铺开,每个框框里,鲜货们在水中翻滚着,扑腾着。
遇上火气旺的、个头大的、身姿灵活的,还时不时给你现场表演一个“跃龙门”。
在这里,地上捡到一只还在蹦跶的虾,不是什么稀奇。


虽说,南沙的海鲜一年四季都有。
但在不同季节里拔得头筹的,一定会受到老板们和食客的“特别优待”。
就好比现在,南沙的青蟹。

青蟹成长,要历经“蟹生”的几次蜕变。
按照雌、雄不同成长阶段,可分为肉蟹、水蟹、重皮蟹、奄仔蟹、膏蟹、黄油蟹。
在“少年时代”,雌蟹会迎来艳遇。
此时,奄仔蟹诞生,俗称怀春少女蟹。
它所指的是未曾交配过的雌蟹,属于青蟹中的少女时代,是青蟹一生中,肉质最鲜嫩的时候。
△ 壳嫩而薄,蟹膏饱满,黄橙橙半凝固半流体,好似流沙蛋黄一般,味郁香浓。图/广州南沙发布
它的味道,比普通肉蟹,更鲜甜滑嫩,比水蟹又多了一丝细腻饱满。
而南沙在金秋收获产出的奄仔蟹,又可谓少女蟹中的顶级。
这一点,还得到过陈晓卿的实名认可。
南沙养蟹食蟹,历史悠久。
在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有过这样的记载:
渔人每视其俯仰以知潮之消长,蟹以潮之消长为多少,潮长则蟹少,消则蟹多。予家在茭塘,当蟹浪时,使童子往三沙(“三沙”为现在南沙区三沙村)四沙捕蟹,随潮下上,日得蟹数。
可见,广州人在吃蟹上,早有一套自己的心得。

如今,南沙的青蟹是仿野生生态养殖。野生蟹苗,投喂以鲜活乌蚬、白蚬、螺蛳等小型贝类。
优质独特的水域,得天独厚的生态,让南沙青蟹,逐渐在蟹蟹的江湖里,闯出了名头。

△ 10月27日,“南沙青蟹”证明商标,已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定,进入公示期。这意味着,“南沙青蟹”已经如“新垦莲藕”、“庙南粉葛”成为下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在十四涌海鲜市场,花绳绑得老老实实的青蟹,被老板摆在档口最显眼的位置,堆成了小山,10元、25元一只不等。

△ 是现在的“明星”海鲜。
调皮的罗氏虾,准备“越狱”的大闸蟹最不安分;

还没开壳的大生蚝,黑不溜秋的极品金边最抢镜;

刚刚上岸的禾虫,蠕来蠕去肥又大的沙虫......
也都在各自展示着绝技,争相被挑选。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挑,很简单,直接问老板。
老板很耐心:“靓仔,教你啦。蟹新不新鲜,要看眼镜。
用手轻轻碰一下,眨眼就表示很新鲜。
再比如这个虾,还像是在海里一样游.....活泼鲜嫩得很。”

这些夫妻档、兄弟伙们支起的小小海鲜摊,大多是本地老渔民。
而留意一下,你会发现,每个档口都是实名制。
方便回头客,也不怕任何质疑,有的就是这份坦诚与底气。

挑完了海鲜,直接去市场周边的餐厅加工。
随便一家餐厅,5元或10元一位的加工费,能让你满满的吃上一顿实惠的海鲜大餐。
大部分时候,老板还会教你各种食材的对应做法与吃法。

被推荐最多,也是疍家人吃了一辈子的,还是白灼或清蒸。
因为在他们的食用法则里,唯有原汁原味儿的鲜,才能不辜负这片大海的馈赠。
当然如果你有特别的喜好,也能尽管提。
什么爆炒、刺身、盐焗、椒盐……对于老师傅们那都是小菜一碟。

吃过海鲜大餐,再回到市场,淘点南沙的特产。
在行的老板们,趁着阳光,会在自家店门口晒着各种咸鱼、虾米。


让人目不暇接的各类海鲜干货,有更多别致的用料和吃法。

海鲜区的隔壁,水果一条街最是治愈。
光鲜明艳的水果们,像吹着海风长大的海岛少女。


摊上挂着的是南沙独有的火龙蕉,三五年才结果。
因为量少而特别珍贵,价格比普通香蕉贵。
但广州这般“海岛风情”,配上独有的蕉,让南沙的气质更有了风韵。

过了十九涌,就是海。
相比十四涌海鲜市场,十九涌渔人码头,更多一丝大海的风情。
我们走在这沿海大道上。
左侧几十年的老榕树,依旧和太阳玩着光影游戏。

右边的椰子树排成纵列,与蓝天白云,大海渔船一起,俨然一幅海岛大片。

每天清晨,从万山群岛打捞回来的鲜货们,还在船上喘着气,就率先进入了十九涌的海鲜市场。
这里的老板们也大都是本地渔民,他们对自家海货如数家珍,也足够自信。

如果你走进询问,还能分分钟给你一段科普。

午后人群散去,大约老板们一天中得以打盹的时候。
一把椅子放在榕树下,就这样静静小憩。

03
河海之间
是他们一生的劳作
中国的沿海,自古就有一群依海打渔为生的人。
他们被统一称为“疍家人”。

南沙,也是疍家人发源地之一。
这片咸淡海域所孕育的独特风味,通过疍家人的家传手法,变成了舌尖上的美味。

疍家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海鲜。不管是食材获取,还是烹饪手法,没有谁比他们更懂得。
不时不食,不鲜不食。
这句老广们常挂在嘴边的美食“紧箍咒”,也是南沙疍家人郭英杰秉承了一辈子的烹饪之道。

与十四涌海鲜市场隔了一条马路,对面就是郭英杰的餐厅疍家妹。
郭师傅做得一手地道的疍家菜,吸引了陈晓卿过来一探究竟。
作为南沙疍家渔民后代,他从小和虾蟹一起长大,对这片河海有着更深厚的情谊。

用他的话来说,疍家人不再水上漂了,但疍家美食是刻在他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疍家最讲究‘不时不鲜,不鲜不食。”
我们和郭师傅的第一句交谈,就是从这句俗语开始的。
它的道理很简单,据时令择食材,兼以极简烹调之法,突出食材本味。
看似草率,实际上,这才是食在广府,人们对美食本味最极致的追求。

正如美食家闫涛对着陈晓卿说的:
“这些菜,并不是广州城的主流菜系。但广州人就是爱吃。它并不是上得大雅之堂的东西,但绝对的鲜。”

也如陈晓卿的那一句:“疍家菜,特别纯正的老百姓菜。”
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春鳊秋鲤夏三黎,冷鲚热鲈冬至鳝”刚好印证了疍家菜的讲究。
郭师傅说,冬至,除了蟹,还是吃南沙鳝的好时节。
“北风起,风鳝肥”。
这是一种从西江回游到咸淡水域产卵的海鳗。

大部分时候,为了拿到最新鲜的食材。
他常凌晨入海,第一时间赶在渔民船上,先下手,拿下这野外捕的鳗。

对“鲜”一字的追求,做到了极致。
至此,我才明白了,不需要任何佐料加持的疍家菜,是如何脱颖而出,留住了那独有的鲜。
得天独厚的南沙海域,遇上勤劳朴实的疍家渔民。
人生和大海撞击的生活图景,一半靠的是天缘,一半是日夜辛勤。

昔日,疍家人是不允许上岸生活的。
每逢傍晚,一艘艘渔船徐徐驶回,不一会儿岸边上空便弥漫着袅袅炊烟。
带着鲜咸的饭菜香味,让人垂涎三尺。
这是过去疍家人的日常。

时代变迁,疍家人上了岸,在水边起新宅。
但他们对大海虔诚的信仰,和对美食回归本真的追索,从未变过。
陈晓卿曾在疍家人的楼房里,品尝了一顿地道的疍家午宴。
面对着满满一盆蟹膏时,他惊呆了:
问:“这个里面有加鸡蛋吗?”
渔民答:“没有。”

众人惊喜直言:“那这不就是传说中纯24K的……等于我们吃了一碗实打实的胆固醇。”
陈晓卿摇头感叹道:“真的太幸福了!”

就在这一期节目里。
陈晓卿还首次披露,自己是疍家人后代。
他说,祖辈往上数三代是船民。
而此刻吃着疍家人的美食,幸福感油然而生,又令他感慨万千。
想起先辈们在水上,一辈子不曾下船。
他们的生命终点,没有祖坟得以安寝,最后都葬于岸边。

疍家人靠海吃海,以船为茧。
河海之间,便是他们的一生。
如果美食是种基因符号。
那么它一定代表着“幸福的传递”,“勤劳与智慧的传承”。
我想,这就是陈晓卿在南沙疍家人的餐桌上,所找到的幸福感了吧。
1条评分金币+11
chn001 金币 +11 鼓励一下 2021-11-1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87191
金币
1171
道行
12573
原创
908
奖券
1380
斑龄
0
道券
1220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639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5-01-0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11-16
还是潮汕更胜一筹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