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569053
-
- 注册时间2012-06-21
- 最后登录2024-11-14
- 在线时间10666小时
-
- 发帖114278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5146
- 道行18937
- 原创750
- 奖券336
- 斑龄0
- 道券27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569053
- 发帖
- 114278
- 金币
- 35146
- 道行
- 18937
- 原创
- 750
- 奖券
- 336
- 斑龄
- 0
- 道券
- 27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066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4-11-14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1-11-09)
—
一、《红楼梦》对宝、黛、钗的两次年龄设置《红楼梦》对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人进行了两次年龄设置,第一次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贾府之前;第二次是进驻大观园的时候。戴敦邦绘图黛玉进贾府按照第二回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年龄设置,林黛玉进贾府时,年龄不到7岁,宝玉不到8岁;按照第四回对薛宝钗的年龄设置,薛宝钗进贾府时,在13岁左右。这是书中对三人年龄的第一次设置。按照第22回、第23回、第25回的文字,可知作者对三人进驻大观园的年龄再次进行了设置:第22回中,宝钗的年龄被设置为15岁,这与其13岁进贾府的年龄大体吻合;而宝玉在第23回、第25回中两次被设置为13岁左右;如果宝玉是13岁左右,可推知黛玉大概就是12岁。我个人的看法,宝钗15岁,宝玉13岁,黛玉12岁,这是作者几经修改最终确定下来的大观园叙事的年龄坐标系。这样的年龄设置保证了整个故事具有合理性。凡是与这个年龄逻辑不合的文字,应该都是历次增删过程中的漏网之鱼。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剧照二、第三回的两个主要问题单独看《红楼梦》第三回文字,会觉得其比较完美;但将其放于全书的体系中去审视,会暴露出两个重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林黛玉与薛宝钗进贾府的时间与其年龄设置存在严重逻辑问题。按照第三回结尾的文字,林黛玉与薛宝钗进贾府的时间差距很短,大概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如果照这个年龄设置推演,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年龄差距将近6岁,这个差距就太大了,完全是一个青少年跟儿童之间的关系,很难构成情敌关系,整个故事情节就很难立得起来。并且与后回文字中对宝黛钗三人年龄的第二次设置也存在直接的矛盾。电视剧《红楼梦》中袁玫饰演袭人第二个问题是,袭人的出场有问题。这个问题比较隐蔽一些,但如果稍加分析,就会暴露无遗。根据第六十二回中的人物年龄设置,袭人与宝钗的年龄一样,正常来说应该是比宝玉大两岁。如果按照第二回对宝玉的年龄设置为基准,宝玉第三回才8岁不到。相应地,袭人也不到10岁。这个年龄的人是个什么表现,在书中有参照系:如第三回中,黛玉带来的小丫鬟雪雁,刚好十岁,贾母正因其“一团孩气”,方把紫鹃给了黛玉;再比如芳官,芳官入怡红院时,也是十岁的样子,所以还需要宝玉、袭人等人关照着。这都是与10岁年纪相匹配的正常状态。袭人就更神奇了,她在服侍宝玉之前,还服侍过贾母,还服侍过史湘云很多年。一个十岁的小孩,就成为宝玉的大丫鬟,而且还有如此复杂的履历,这是不现实的。这说明第三回中对袭人的定位与后文对袭人的年龄设置存在冲突。改琦绘袭人三、第三回问题的根源:成书过程中的早期文字《红楼梦》这本书是曹雪芹历时十年、增删五次而成。从书中残留的各种自相矛盾的痕迹看,书中对主要人物的年龄设定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常理看,第二回中设置宝、黛年龄的内容,与第三回、第四回的内容不是一气呵成的文字。如果作者是一气呵成写的第二回、第三回和第四回,则在第二回已经对宝玉和黛玉的年龄设置为8岁和7岁的前提下,很难想象作者到第三回结尾,就直接糊涂到让林黛玉跟薛宝钗仅差几个月的时间就前后脚进贾府。除非作者真的有意设定让宝钗比黛玉大6岁左右。我个人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大的年龄差距,二人很难成对手。既然第二回对宝、黛年龄设置的内容与第三回和第四回不是一气呵成的文字,那就存在孰先孰后的问题了。邮票《贾母接外孙女》综合看,本人认为第三回的内容在先,属于早期文字,而第二回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年龄设置的内容、以及其他回目中有关宝黛二人两小无猜的文字部分,如第20回、第27回的有关文字,则皆属于成书过程中较晚的文字。其修改的目的是:除了宝黛前世的木石缘分这一虚幻的基础外,再额外为二人增加现实的情感基础,从而让宝黛爱情基础更加扎实。这也是《红楼梦》这本书与之前的大多小说传奇写法上的不同之处,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下面进行简单的论证。首先、第三回中的林黛玉的行为举止完全不是一个六七岁儿童的样子。只有把第三回中的林黛玉想象成是一个10岁以上的青少年,这回文字的描写才具有基本的合理性。刘姥姥进荣国府携带的板儿,那才是六七岁孩子的样子。如果我们不知道六七岁孩子是什么模样,不妨去小学一年级去参观参观。如果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不仅其本身的行为举止与青少年不同,相应地,大人与其互动的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连环画《刘姥姥进大观园》封面设想下,如果87版电视剧拍摄的时候,第三回不是用陈晓旭演林黛玉,而是另找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扮演,会是个啥样子。第三回中,黛玉的举手投足、所思所想以及与大人的互动方式,没有一点像是儿童的样子。如果真的是六七岁的儿童,别的不说,恐怕她也很难认识荣禧堂对联的文字。曹雪芹借助林黛玉的观察来描写荣国府,如果把这个任务放在一个六七岁儿童的身上,恐怕是无法完成的使命。因此,本人认为第三回原本就是按照黛玉是青少年的形象定位的,第三回结尾的文字,就是早期的文字,林黛玉与薛宝钗在早期的某一稿中就是前后脚进的贾府。后来曹雪芹把第二回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年龄设置改小了,却没有相应地改动第三回,从而导致第三回目前的问题。剪纸《黛玉葬花》在把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设置为六七岁后,要想让第三回的内容具有合理性,大概得完全重写。这个不仅难度相当大,曹雪芹可能也不想放弃第三回现有的内容。客观地说,第三回实在太精彩了。其次、书中残留多处自相矛盾的文字,显露出黛玉和宝玉在早期稿件的年龄设置上,其实是比较大的。这有多个例证可作参考:第一例,在第二回冷子兴介绍贾宝玉出生的时候,除了戚序本、卞藏本、舒序本等几个版本做了更改外,其余各版本都说是在元春出生的“次年”,王夫人生了贾宝玉。按照后来定稿的《红楼梦》,贾宝玉不可能只比元春小一岁,因此,这处文字大概率是早期草稿遗留下来的文字。这说明在早期稿件中,贾宝玉被设置的出场年龄不会很小,至少12岁以上。第二例,第三十二回中,袭人与史湘云有一段对话,一起看看:韩敏绘史湘云袭人斟了茶来与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袭人道:“这会子又害臊了。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害臊了?”史湘云笑道:“你还说呢。那会子咱们那么好,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我来了,你就不像先待我了。”(人文社本《红楼梦》,2008年第三版,第429页)这段文字在第32回,如果按照书中的年龄设置,宝玉此时应该是13岁,史湘云比宝玉还再小些。可是这段文字中,袭人与史湘云的谈话内容,竟然讲到“十年前”,此处各版本文字相同,不存在讹误。如果按照宝玉是13岁推算,史湘云十年前才2岁左右。可是2岁的小孩怎么会讲“不害臊”的话呢?2岁小孩讲的话怎么会十年后还能记得住呢?邮票《湘云拾麟》这处文字也应该是早期稿件中遗留下来的文字。在这个早期稿件中,袭人与史湘云聊这话的时候,宝玉根本不止13岁,相应地,史湘云也不止12岁。我推测,宝玉至少有16岁的样子,史湘云至少15岁的样子。否则,没有任何合理性可言。第三例,在第45回中,黛玉亲口告诉宝钗说自己15岁。如果按照大观园叙事的年龄设置进行逻辑推理,在第45回的时候,宝钗此时才15岁多,不足16岁;黛玉实际年龄仍不足13岁。所以,这处文字应该也是早期稿本遗留下来的文字。第四例,在第49回中,书中说除了李纨以外,黛玉等其他十二人,不仅包括宝玉、宝钗,还包括王熙凤,年龄皆在十五六七岁(程高本作了文字修改)。按照大观园叙事的年龄设置进行逻辑推理,在第49回的时候,宝钗此时仍然不足16岁;黛玉实际年龄仍不足13岁。所以,这处文字应该也是早期稿本遗留下来的文字。除了这些例子外,还有一些地方,尽管没有明确的时间信息,但大概也是早期稿本遗留下来的文字,如第26回中,宝玉与薛蟠等人聚餐时候,宝玉与冯紫英的聊天内容,其内容显然是与第25回他中了邪祟是自相矛盾的;第28回中,在冯紫英家聚会的时候,妓女云儿竟然跟宝玉很熟悉。刘旦宅绘宝玉读书本人推测,这两处文字可能都是早期的文字,其中宝玉的年龄设置与人物形象与五次增删后的宝玉年龄和形象是不同的。其对应的大概是该书从“风月宝鉴”或者“石头记”往“金陵十二钗”的升华过程。综合考虑这些存留的自相矛盾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书中存在两个年龄系统:以第22回以后的内容为准,一个就是宝钗15岁、宝玉13岁、黛玉12岁这个年龄设置体系,这个应该是五次增删后作者最终想要设定的大观园叙事年龄体系;另一个就是宝钗、宝玉、黛玉三人年龄大概都在15至16岁之间这样一个年龄设置体系,这个应该是早期稿本残留下来的文字,而曹雪芹尚没来得及将其修改彻底。而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文字,正是与这后一个年龄设置系统相匹配的。在这个早期稿本中,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大概在11至12岁左右的样子。连环画《宝黛初会》封面这样一个年龄设置对应的人物形象,与第三回的文字内容才是完美匹配的。同时袭人的出场问题也自动消除了。也就是说,第三回本无问题,只是因为曹雪芹后来对第二回等有关内容的修改而被动出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