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965008
-
- 注册时间2010-10-23
- 最后登录2024-09-16
- 在线时间9922小时
-
- 发帖657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4385
- 道行1287
- 原创0
- 奖券443
- 斑龄0
- 道券17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965008
- 发帖
- 6576
- 金币
- 34385
- 道行
- 1287
- 原创
- 0
- 奖券
- 443
- 斑龄
- 0
- 道券
- 17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9922(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23
最后登录: 2024-09-16
|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1-09-24)
—
TVB,昔日的影视界霸主。随着港圈的没落,风光不再。但,就在大家纷纷感叹「TVB已死」时。它却回光返照,推出了不少好作品。尤其是社会题材类。上过热搜的《寻人记》,一度飙到豆瓣9.7分;女性题材的《日日妈妈声》,堪称「她综艺」教科书。最近,TVB又推出一套新片。依然对准社会现实话题。开播就拿下了豆瓣9.5分——《无穷之路》去年至今,有一个题材的国产片,大量出现——扶贫题材。代表作便是35万人打出9.3分的《山海情》。《山海情》聚焦于大西北。而《无穷之路》则走遍全中国十个深度贫困地区。没有复杂的后期,也没有花哨的剪辑。仅靠真实、接地气,便收获一水的五星好评。一跃成为今年评分最高的国产纪录片。「没有刻意煽情,却看得我热泪盈眶。」从香港远道而来的TVB摄制组,走访当地百姓。在轻松的聊天中,还原了他们的脱贫之路。第一站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个个彝族村寨,错落分散在高山深谷间。受限于地理条件,这个地方几乎与世隔绝。其中最典型的是悬崖村。村民上下山,自古以来只能爬天梯。早期的时候,天梯非常简陋。仅由简单的藤绳和钢筋缠绕搭建。2016年,藤梯变钢梯。但上下山依旧是个巨大挑战。摄制组要想进悬崖村,就必须爬2556级的钢梯。中途几度撑不住,但最后还是咬牙登顶。到达悬崖村后。主持人采访了村里的「悬崖飞人」,某色拉博。拉博回忆起小时候,村子里没水没电。每天早晨5点就要去邻村打水,去晚了就没水了。而且父母外出干活,村里的孩子很小就被迫独立。「肚子饿就哭,没有其他办法。」拉博几乎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他20岁时外出打工,感慨城里竟然有那么高的楼。就连在平坦的马路上行走,在他看来都是一件奢侈的事。直到2016年,一切改变了。悬崖村全村通电、通网、通水。拉博和其他年轻人一样,玩起了短视频。凭借快速上下山的技能,在短视频平台火了起来。他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代网红。借着热度,他也经常在视频里宣传自己的家乡。渐渐地,确实吸引到不少游客专程来到悬崖村「打卡」,体验走钢梯。村民们还能通过直播卖出不少农产品。收入有了显著的提升。互联网扶贫,初见成效。但对于整个村子而言,这毕竟只是杯水车薪。只要村民还生活在悬崖之上,扶贫就远没有尽头。所以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让村民走下悬崖。而且不只是悬崖村。四川凉山州内,类似的村庄还有两千多个。要彻底解决数百万人口世代贫穷的问题,谈何容易?但。还真就办到了。易地搬迁计划,为凉山州2000多个贫困村的35万村民,提供了新的安家居所。2020年5月,是悬崖村全村乔迁的大日子。用主持人的话来说,这一天好比「出悬崖记」。走下悬崖,如获新生。拉博一家,分到了100多平米的新房。只需缴纳1万元自筹资金,就有了房产权。进门的那一刻,拉博震惊了,简直难以置信。「我连做梦都没有梦到过这种的,因为我从来没住过这样的房子。」的确,新房和山上的老房子相比。一个宽敞明亮,一个破败昏暗,简直天差地别。搬至新家,只是一个开始。配套设施也要跟上,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这里有现代农业园。占地5000亩,有40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村民们可以在这里种植蔬菜瓜果,只要农作物达标,就会被承包外销。等于把之前田间的农活,带进了现代的大棚。不仅省去上下山的路程,而且也挣得更多了。大凉山的易地搬迁和现代农业园,是扶贫计划中的一个范例。全国已经有1000万贫困人口实现了易地搬迁。832个贫困县,全部成立了特色产业园区。帮助村民解决搬迁后的生存问题。解开了一个个贫穷的死结。悬崖村这一路的变化,用拉博自己话说就是:「曾经藤梯变钢梯,如今钢梯变楼梯。」离开四川,《无穷之路》第二站来到缅甸边境,怒江大峡谷。这里的傈僳族村民,世代依山而居。他们每天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渡江。早些年,唯一的渡江方式只有溜索。即靠一根钢索,滑到对岸。爬过2000多级钢梯的主持人,这次依旧是亲自上场。溜索到对岸拜访一位村医。邓前堆,57岁,人称「溜索医生」。数十年如一日,驻守在怒江福贡县石月亮乡。如果江对岸有人生病了,尤其是孩子和老人。邓医生必须亲自溜索渡江,去给他们看病。一开始溜索的时候,邓医生也怕。若是稍有不慎,掉进怒江,就连尸体都找不到。他掀起裤腿,露出这些年因为溜索磕出的伤疤。其他的医生,都难以忍受恶劣的环境,纷纷调回了县城。唯独邓医生坚持了下来。只因一个承诺。多年前,邓前堆生了一场大病,正好留在此地治疗。救了他一命的医生问他:「你想不想当医生?」邓前堆回答得很坚决:「想。」后来,他进入乡医院进修培训。培训结束后,就一直留在了这个村子。他接过那位救命医生的接力棒。这一接,就是37年。直到2016年。困扰村民将近一个世纪的难题,得到解决。「溜索改桥」工程,修建了199座过江大桥,取代了所有的溜索。从此,村民再也无需冒着生命危险过江。邓医生也可以更加放心地为村民看病了。同时,两岸兴建了大量的接驳公路,贯通全省。有人说,「怒江之困,困在交通」。如今路一通,百业兴。交通扶贫,彻底扭转了「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路虽然通了。村民的思想和眼界,也要跟着通。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超过1000名适龄入学的孩子无故辍学。如果放任不管,只会导致贫穷的代际传递。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也得跟上。2019年,当地成立了第一所普职教育融合技术学校。让这群失学少年都能够重返校园。开学前,老师和校长要每村每户去敲门。说服家长,把他们的孩子送进学校。同样是在云南地区,张桂梅老师也是这么做的。在华坪女高办学初期,她同样挨家挨户劝说女孩来上学:「这个女孩,我是一定要带走的,我不收你一分钱。」只要发现班上的学生少了,就立刻到她家里询问情况。说回到怒江的这所普职教育融合技术学校。学校的外墙很有意思。用不同的材料,一层一层加高。因为刚开学时,有很多学生不受管束,经常翻墙逃学。学校不得不把墙越垒越高。学校墙壁上的标语也很特别。写的不是校训或是励志言论。而是写着:「学会喝开水。」「学会洗脸,学会刷牙,学会洗手,学会洗脚。」因为这些学生,一直在山里过着近乎原始社会的生活。比如他们从来都是直接喝自来水。不知道自来水是应该烧开后再喝的。学校不仅要教他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生活常识。更实用的是,学校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学习摩托维修、烹饪、美发等技能。15岁的傈僳族女孩阿恰达,在这学习烹饪有一年多了。没来学校之前,她给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嫁人,小学毕业就嫁人。」可如今她爱上了烹饪,也有了梦想。她希望长大后当一名厨师,开一间属于自己的饭馆。当主持人再问她,「现在还想嫁人吗?」阿恰达说:「结婚?以后再说吧。」这所学校的存在,改变了很多女孩的命运。就像老师说的:「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至少我不希望班上的女同学一毕业就嫁人。」2012年,我国贫困人口接近1亿。2013年,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的诞生。8年时间内,举国之力缔造了「全面脱贫」的奇迹。这不单单关乎温饱问题。更涉及到后续的教育、医疗、住房保障。面对如此的丰功伟绩。《无穷之路》选择用最平静的方式去展示。它的视角深入到某个具体的县城村落。通过一位位村民的讲述,串联起扶贫的经过。每一集都选取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比如易地搬迁,交通扶贫,教育扶贫,互联网扶贫。以及我们在预告片中看到的,后面还会有丁真出场。也就是借助丁真的「网红效应」,来实现家乡理塘的旅游扶贫。可以说,TVB掌握了拍好主旋律题材的关键:真实感。换句话说,也就是人味。就像现象级的《觉醒年代》。之所以能把我们已知的那段历史,拍得生动精彩。正因为,它让那些教科书中的人物,一个个走进了生活。让镜头聚焦于人物。透过个体的境遇,瞥见时代的巨变。《无穷之路》也是同样的拍法。我们提前知道了「全面脱贫」的结果。也很清楚什么才是脱贫的关键因素:政策,资金,桥梁马路,特色产业,基础教育……但如果只拍这些的话,就难免显得笼统和空泛。所以,《无穷之路》拍了些什么?那些让农村发生巨变的基建,那些天文数字一般的资金,那些拔地而起的广厦千万间。不。这些在纪录片中,通通被一笔带过了。它真正要拍的,是留守悬崖村的「悬崖飞人」;是任劳任怨做调研的扶贫书记;是三十多年来溜索看病的乡村医生;是让孩子重返校园的老师与校长。他们都是「脱贫攻坚战」中最普通的人。可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他们这样的普通人。才让这场奇迹有了实现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