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息:电视剧《天龙八部》开播了。
老实讲,初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和大家一样疑惑:这究竟是第几版的《天龙八部》了?怎么悄无声息忽然就杀过来了?
更有人疑惑说,金庸剧已成经典的数不胜数,在这个时代,还有重拍的必要吗?
或者说,在这个时代,还有再看金庸的必要吗?看网文、看耽美、看爽剧,难道不香吗?金庸武侠剧改编来改编去,还能出什么新意呢?
不管是不是有色眼镜,至少对大多数人而言,包括我,这是看这部新版《天龙八部》的心理准备。
《天龙八部》真不是在开盲盒?
如何形容我打开《天龙八部》的感受?我想到了一个词:开盲盒。
毕竟,《天龙八部》的剧情我们实在太熟悉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段誉和乔峰,看戏,很大程度上看的是和自己的设想是不是一致。
首先是乔峰出场,杨祐宁,我刚在《真三国无双》里看过他演的刘备,当时的感觉是找杨祐宁来演刘备是不是过于英武了?
但看到他演乔峰……粗犷的形象和身上的侠气好像还是挺适合的。
然后是段誉出场,你对段誉的印象是什么样子,“呆得可爱”是不是?毕竟想用教人向善来阻止厮杀的事,也只有他能干得出来。
但这版《天龙八部》给我的第一感觉有点诧异,虽然说这版段誉是完全按照小说来拍的,但佩戴耳钉和刘海的造型,还是让我感觉有点新奇。
难道我开到的就是不上海报的隐藏款?
但或许这就是开盲盒的好玩之处,有失也会有得,毕竟木婉清、康敏等人的选角都很不错,尤其是朱珠的康敏,可算是让我看到,最像想象中的马夫人的马夫人了。
这部《天龙八部》能让我坚持看下去,还是因为它可能是我见过的对原著最为尊重的一个版本了。
一个简单的例子,即使是段誉,他的故事线也相当还原小说,没什么逃婚之类的附加情节,言语对白也如同从书中直接扒下来一般。
而与之同时出场的钟灵,和小说一样,出场就是嗑瓜子;第一次出场的虚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贴心护下乔峰脚下的一只小虫,这都是让原著党心头一喜的细节。
相对原著来说,唯一的,也是最大的改变,可能就是所有的角色都提前出场了。
但这是坏事吗?或许未必,《天龙八部》是部什么样的小说?与金庸的其他小说都不同,这是一部人人都是主角的长篇。
阿朱、阿碧的出场都写得灵动飘逸
原著里人人都有一段主角时光的方式,看起来有趣,但拍成电视剧未必合适,你能想象很多集后乔峰才出现吗?你能想象拍了乔峰,段誉钟灵这些角色就忽然“消失”吗?
所以第一集主要人物悉数登场,就连“神仙姐姐”王语嫣、慕容复这些后期角色都出来走了个过场,不过半集,就塑造出了一个江湖群像。
这种方式未必不可,毕竟还是有很多新观众捋不清这些人物关系。而且,剧集都是实景拍摄,没有时下流行的惨白滤镜大磨皮,画面看起来舒服多了。
这大概就是开到限定款盲盒的惊喜吧。
从阿紫到阮星竹
其实对我们这些老天龙粉来说,这一版《天龙八部》最大的隐藏款,不是乔峰段誉或者虚竹中的任何一位,而是一个很配角的配角:阮星竹。
阮星竹是谁?阿朱和阿紫的母亲,段正淳的情人之一,性情顽皮,心地柔软,似乎没什么特色。但饰演阮星竹的演员却让人眼前一亮,她是97《天龙八部》阿紫的扮演者,刘玉翠。
是的,阿紫已经“升级”成了阿紫的娘
这是个有些情怀杀的致敬,同时阿紫的悲剧性没法不让人正视。她让很多人讨厌,当年倪匡代金庸写《天龙八部》的连载,甚至把阿紫的眼睛给写瞎了,但她身上又有着让人同情的因素。
三毛都说:“可偏就是此等狠绝毒辣的小妖精,却最最让人心疼、心痛、心伤。”
所以,选择“阿紫”来演“阿紫的娘”,其实让人想起的,便是这么多年来,各个版本《天龙八部》的流变。
最早影视化的《天龙八部》是哪部?
我印象里,可能是1977年鲍学礼导演的那部同名电影,只简单选了段誉的故事。当然,这部电影看过的观众不多。
第一部可以称得上成功的改编,是1982年梁家仁、汤镇业与黄日华主演的TVB剧集,分为《六脉神剑》和《虚竹传奇》两个部分。
对于年岁稍长的人来说,这才是《天龙八部》最好的样子,阵容豪华,几乎无可匹敌。
陈玉莲的王语嫣美得惊艳、谢贤的段正淳风流潇洒,木婉清则是杨盼盼演的,可以说它完全不考虑原著情节,但却有一帮让人痴迷的演员。
而到了1990年,台湾中视也推出了一版《天龙八部》,这一版之离奇在金庸所有改编里都能排上号,关礼杰饰演的段誉,可以在梦中和人交流,后来失忆之后还变成了虚竹……总之就是,能看下去算我输的程度。
多年之后,TVB再出《天龙八部》,这一IP的高峰就来了。
长久以来,97版和03版到底哪一版最好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这里面有演员的因素,也有剧集本身取舍的缘故。
97版《天龙八部》走的是TVB武侠风,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版里有大量的动作戏,而到了03版,走的却是恢弘大气,它更接近原著的表达,也依然有不少改编的地方。
但发现没有,相对于前几部,这两部“巅峰之作”已经收敛起了魔改的屠刀,至少在大体上已经复原原小说的表达了,似乎是大家终于意识到了《天龙八部》的好在于其复杂性,而不是什么离奇的情节。
新版《天龙八部》其实在理念上是更进一步的,它丰富了乔峰身世之变前的人物细节,对慕容复和康敏这些“非正义”角色的深挖,都是在向原著“魑魅魍魉人间世”靠拢。
不是简单的立个大众熟知的人设,而是在努力做到小说所呈现的原本的样子。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前几集不断出现的“保家卫国”的表述。
《天龙八部》的内核是什么?
在《射雕英雄传》里金庸曾经引用过梁启超的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到《天龙八部》中,这个核心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而这一版的《天龙八部》,显然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贯穿始终,有江湖纷争也胸怀天下。
与此同时,三线并进的结构调整又能带来观感上的顺畅,这样一来,说一句“忠于原著”似不为过。
总的来说,四十年来,有关于《天龙八部》的改编都是越来越往忠于原著的方向上靠近,这与金庸越来越被认可的地位有关,也与人们对这部小说的认知程度越来越深有关。
谁是乔峰?
说到“忠于原著”,其实更需要提及的是,原著的表达到底是什么?更直接一点说,所谓“天龙八部”,到底指的是什么?
金庸的原著中早有表述,这个书名来自佛经,“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这里重点是“非人”这个词,是八种神道怪物,是魑魅魍魉,也是小说中所有的角色化身。其实也是人世间的种种宿命与挣扎,所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试想一下《天龙八部》里几乎所有的角色,有谁不是在挣扎?每个人都有身世与身份的困顿,乔峰自不必说,阿紫也有所表述,虚竹得到的都是根本不想要的,慕容复背负着父辈的责任发了狂,就连段誉,总是有情人皆成“兄妹”。
是不是很沉重?但又能影射到每个人身上。很多人觉得《天龙八部》是金庸最好小说的原因就是在于这份沉重与现实意义。但问题来了,你要用什么办法让观众进入到这个世界呢?
难怪有人说,《天龙八部》是金庸最难改编的一部小说。
但即便如此,《天龙八部》也偶有经典出现,是因为它们各自选择了最显而易见的办法:注重当下性。
拿乔峰举例,从梁家仁到黄日华到胡军直至杨祐宁,不同的乔峰,其实体现了不同的当下选择。
梁家仁当然是那个时代的代表,英雄豪迈,略显粗壮,“颇有风霜之色”,可能是最接近小说的人物,也是彼时港人的想象。
而到了黄日华版乔峰,则是TVB武侠剧的高峰期,人们爱看好人受苦,爱看悲情与无奈,于是有过“郭靖”经历的黄日华便很容易让人带入其中,憨厚柔情,高大豪迈便退居其次了。
胡军版的乔峰则又是另一番景象,胡军是有着北方人的特质的,他有着顶天立地的男子气概,彼时内地武侠剧开始兴起,格局的扩大更容易让观众接受。
而新版的杨祐宁呢?他自己对乔峰的理解是“非常正,没有一点杂质”,杨祐宁骨相上的硬朗和坚毅,气质上的纯净和正直,倒也符合。
所以你问哪个版本的乔峰才是最好的乔峰?我可能无法回答,因为任何一个乔峰的选择都是当下的结果,你可以从乔峰的选择看到那个时代,而不是脱离了时代来比较是非优劣。
如何吸引年轻观众对经典武侠的兴趣?那必然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努力,不断试错。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经典作品的影视化也仅仅是我们了解经典的第一步,或许你可以先入为主,觉得自己看过的那一部《天龙八部》永远是最好的那部,但你却不能就此认为,看过一部,就了解了整个故事。每一次呈现,都会让更多人对它有更多理解。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任何一版《天龙八部》,都没办法还原小说“珍珑棋局”那一段的精彩,更遑论小说“江湖奇侠”式的结构之妙完全没有办法在影视剧里出现了。
但有了第一步才会有第二步,有了走马观花的愉悦才会有静思欣赏的前提,这也是我们依旧在关注每一部金庸剧的原因。
结语
金庸的厉害之处,无论哪个时代,总能根据不同的理解来解读这部作品,从最早的爱恨情仇,到后来的侠义江湖,直至家国大义,解读在发生变化,气质也不断地在发生改变。
这也是影视化作品不断呈现的意义,给不同时代的人专属的武侠体验,童年回忆。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这个时代,改编金庸作品还能改出什么花样?甚至于这个时代还有人看金庸剧吗?
对于这些疑问,我们都可以给予肯定的回答,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能在金庸小说中找到不一样的信息,都能从新的剧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会,这恐怕也是金庸老先生之所以有如此成就的原因之一。
毕竟,金庸的小说,才不是什么快餐武侠。
今天的话题是:
你最喜欢《天龙八部》的哪个角色?
来评论区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