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很多人读完《红楼梦》最深的感受,恐怕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叹息,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与大起大落。不得不感慨曹公的语言能力实在是深厚与非同一般,短短二十字,就是整本《红楼梦》最好的诠释。同时也预示着书中每个角色最后的归宿,真可谓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角色的生动再现,也是限制的枷锁
当然观众们的喜爱,并不能完全填补这些演员内心的空缺。由于饰演这些角色太过经典的原因,当他们再次拍戏饰演其他角色时,总会给人一种演什么像什么的感觉,无法走出角色的经典重塑带给他们的困境。正因为演的角色太过深入人心,连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都说,拍完《红楼梦》就再也没有别的戏邀请过她。
不仅仅是她,《红楼梦》的另外一位演员马广儒就与她有着相似的命运,他演着《红楼梦》中的贾瑞,以至于入戏太深经常以贾宝玉自诩,后来还苦苦追求过陈晓旭而被拒绝,在32岁时就酗酒患病而离开人世。这样的结局不是贾宝玉,倒是和他饰演的贾瑞极为相似。
特别的人生,却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
马广儒1962年出生在安徽的五河县,这是一个与大多数人相似的普通家庭。算上马广儒自己,家中总共有七口人,对于这个家中最小的孩子,不光是父母,就连哥哥姐姐们都非常地照顾他,宠着他。
童年时的马广儒,最珍贵的东西当属父母为他买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不过和喜欢打打杀杀,热衷于军事并且喜爱《三国演义》的男孩子们不同,马广儒对《红楼梦》可谓是到了痴迷的地步、常常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
只不过这样的经历,也造成了他性格上的缺憾,那时没有朋友与他一起玩耍,大家见到他都会把他当作另类,避而远之。而马广儒也只能在自己喜欢的《红楼梦》里寻找慰藉,以至于他记笔记时,常常都要写“一把辛酸泪”这么几句话,可谓是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
演绎的贾瑞虽好,却填不满内心的落差
与后来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相比,马广儒更多的是沉迷于角色,似乎把书中的场景当成了现实生活,无法分清演戏与现实的区别。
因为自身条件优越,加上对红楼的滚瓜烂熟,当时的马广儒,俨然成了书中走出来的宝二爷贾宝玉,旁人见此也会时不时的也会喊他“宝玉”,时间久了他就渐渐习惯别人这样称呼他。也正是这种默认的接受,愈加加深了他对贾宝玉的身份认同,错把贾宝玉当成了现实中的自己,为他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后来剧照试镜选演员时,马广儒对自己饰演贾宝玉非常地自信,认为自己能够拿下这个角色。只不过后来的结果让他震惊,自信满满的他输给了真正的“宝二爷”欧阳奋强,原因是因为他的眼睛不够清澈,没有书中贾宝玉眼神该有的色彩与气质。
那时的他可谓是非常沮丧,与自己喜欢的角色擦肩而过,这种结果是难以接受的;而他接到的角色只不过是那个卑微的贾瑞,这种巨大的落差感让他更加地难过。
不过他还是尽到了作为演员的责任,把贾瑞这个配角成功地塑造了出来。不得不说,书中贾瑞的形象与现实的马广儒十分相近,原著里尽管贾瑞对凤辣子有过调戏,但不能单单凭借这一点就说他是无耻之徒,他之所以会这样做全是因为他真爱着王熙凤,。只不过贾瑞太过一厢情愿,现实的马广儒也是如此,做的任何事都是一厢情愿,没有任何顾忌。
内心的幻想,现实的枷锁,悲剧终为最后的归宿
似乎每一个饰演过红楼梦角色的演员都无法逃过角色的魔障,马广儒和红楼梦的演员们一样,也不能例外。有句老话说的是情深不寿,放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
他演的是能够真实展现他自己的贾瑞,可他心里住着的是与他极不相匹配的贾宝玉,以至于陈晓旭给予他鼓励和信心时,他却误会了她对自己的鼓励与关心,心中产生了不应该有的爱慕之情,以至于他不惜借割腕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白。这种情恐怕也只是一厢情愿。只不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他自己不能理解罢了。
看红楼,是看故事,同时也是看人生
人世间,谈何易,殊不知从善如流难上难。能够永远区分理想与现实才是一个人得以立足于天地的基础。而马广儒恰恰不能做到这一点,他的一生都沉浸在理想之中。而上天似乎很眷顾他,给了他俊美的容颜,使得其在演戏时轻松自如,可命运的安排让他失去了自我,导致他无法分清现实和幻想是有着怎样的区别。
当感情受挫,当事业受挫,这个在旁人眼里的演艺的新星,最终却选择了放弃自己的人生,自暴自弃。因为他一直活在自己的理想中,他终究也只能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之所以要读《红楼梦》,不单单是为了读懂曹公写的故事,更要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世界,什么是世态炎凉与人间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