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98阅读
  • 0回复

[医学知识]了解幼儿心理需求,育儿不再是难题 [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cg112233

UID: 318653

 

发帖
49881
金币
104983
道行
1736
原创
6
奖券
1120
斑龄
51
道券
55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0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0
最后登录: 2023-03-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7-28
— 本帖被 砂锅吊子 执行加亮操作(2021-07-29) —
作为一名儿童心理治疗师,近些年在门诊遇到的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越来越多,有的幼儿:
“一天到晚就爱咬指甲,手指都咬破了”
“总是坐不住,不听指令”
“一不开心就大哭大闹”
“总喜欢推小朋友,没有人愿意和他玩”
… …
等等,这些问题让家长们伤透了脑筋。
我们都知道,3-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但这一时期的幼儿心理发育不成熟,易受内外环境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产生各种心理行为或情绪问题。如果身边的家长或者老师没有关注到幼儿的内心需求,及时回应、正确引导,而是任其发展,或严厉批评,强行矫正,这些不恰当的应对都可能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埋下诸多隐患。
在此,我们汇总了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可能的成因及科学应对方法,希望能为家长朋友们在日常育儿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
1、 吸吮或者咬手指
常见表现:
习惯性地吸吮拇指或是反复咬指甲,导致牙齿错位、手指角质增生、糜烂或畸形等。
可能原因:
婴儿期母乳不足,过早断奶或强制断奶;喂养不当,不能及时得到食物,以此满足饥饿感;亲子关系不良或分离,缺乏关爱以此自我安慰;缺失陪伴,以此自我娱乐;幼儿情绪焦虑紧张等。
应对方案:
观察引起焦虑紧张的原因;建议家长尽可能先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鼓励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要反复责骂、或是强制制止,以免造成幼儿逆反对抗的心理。
平时,父母可以通过一些主题绘本,温柔地鼓励儿童,使其明白不咬手的好处。一旦儿童发出自愿停止的信号,立刻给予表扬和一定的奖励。之后可将象征性奖励直接放在拇指上,如彩带、指甲油或用无毒彩色标记笔绘制的星星。
也可使用“厌恶疗法”,在幼儿拇指指甲上涂抹无毒但有苦味的物质,通过难以忍受的苦味达到戒除的目的。同时最好配上打卡记录,至少21天涂抹,帮助养成新的良好行为。再者使用这个方法时要提前和孩子商量,孩子愿意配合是前提。
2、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常见表现:
幼儿在幼儿园和家里或是其他公共场合表现为不能够安静地坐下来,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随意走动、和其他小朋友不能友好相处,精力旺盛,不肯午睡等。
可能成因:
有的孩子气质特点属于外向型,或有可能与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关。
应对方案:
学龄前儿童的此类问题强调心理行为干预。家长要注意正向引导,积极关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或者细微的进步。尤其对于轻微的不良行为,主要采取“忽略”或者“转移”的方法,而不是总是强调纠正。只要孩子做到期待行为,立刻给予大量关注及正面反馈。只有当家长对于孩子充满恰当的信心时,孩子才能感觉到被接纳和被支持。其次,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计划。小步子去实施,一开始不要定得太高,以免孩子产生挫败感,影响其做事情的动力。还有就是在给孩子传达信息时,最好可以拉着孩子的手,看着对方,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让孩子重复指令,确保孩子能够真正明白要求。
最后,家长在家庭规则上要保持一致。如父母、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一致,尽量保持家庭生活的稳定,减少环境变动带来的不安感。
3、打人、咬人、乱发脾气
常见表现:
经常出现一些攻击行为,例如打人、咬人、乱扔东西、故意破坏东西、有时生气时难以安抚,会出现大喊大叫、地上打滚等行为。
可能成因:
自身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比如他们渴望大人对他的关注、换牙或是牙痛带来的不适感等等。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认知和调节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当在面对消极情绪时,他们不知该如何是好,因此只能以打人、咬人、乱扔东西的方式宣泄出来。
应对方案:
Step1:同理共情孩子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首先要正确地回应孩子。与其忽视孩子的情绪,单纯遏制他们的行为,我们应当向孩子展现出共情,让他们知道即使是负面情绪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可以通过语言与孩子沟通,描述他们当前的感受,比如“你现在很生气”。这样做有助于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从而缓解他们的情绪。
Step2:表达感受和期望
在展现共情的同时,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虽然我们理解他们的愤怒、沮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但他们的表达方式,例如打人、咬人这种伤害他人、发脾气用头撞墙等伤害自己都是不被允许的。乱扔东西更不是解决愤怒最好的方式。建议家长用平和而坚定的语气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及对他们的期望,例如“你这样做,我很生气,我的身体不是用来打的”、“你咬其他小朋友的这个行为让我感到难过,不能这样对待小朋友”等等。最后提醒大家一点,我们再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把握时机,一般等孩子的情绪已经基本平复的情况下,在与其沟通,并且留意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要太过于着急去批评或者指责孩子,否则可能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反抗。
Step3:引导孩子选择
如果孩子不知道在面对负面情绪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父母的职责便是提供正面的示范和指引,以供他们在需要时有所选择。当觉察到孩子有些负面情绪信号(比如表情有些不耐烦、说话没好气、情绪低落等),可以和孩子提前商量好,在家里的一个安全明亮的区域布置一个“安静角”,让他们通过玩解压球和画画等途径转移负面情绪。更重要的是,平时要教会他们使用一些适宜的表达方式,用手势或语言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意图和需求,而不是用拳头来解决问题。只要孩子一旦采用合理的方式去管理情绪,父母记得及时表扬孩子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由于学龄前儿童心理与行为的易变性、波动性比较突出,所以,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使大人为难的问题。但请家长明白,不能见风就是雨,动辄便说幼儿有心理问题。这样的标签效应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持续的不良影响。
不过如果当幼儿的心理表现与同龄孩子差距较大,不良心理行为出现的频率、时间、严重程度都明显有异常,心理反应与周围环境不相适应,而且心理与行为无法通过一般的行为干预方法进行控制,那么还是建议家长们尽早带孩子到儿童保健或者心理卫生门诊做进一步的咨询和诊治,不要错过了孩子的行为塑造和心理调适的黄金期!
1条评分金币+19
砂锅吊子 金币 +19 - 2021-07-2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