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个不喜欢读书的富贵公子,他只喜欢每天姐姐长妹妹短地在內帏厮混,从来也不担心柴米油盐,更不想着去建功立业。
从周岁抓阄时开始,贾宝玉就暴露了他这一生的癖好,只抓那些脂粉钗环,对仕途经济丝毫不感兴趣,气的政老爷说他将来是酒色之徒。
贾宝玉固然不喜欢读正经书,但也并没有成长为酒色之徒,而是喜欢杂学旁收,于诗词联对上偏有些歪才。
因此,我们讨论的贾宝玉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这里的读书,指的是正经书,是仕途经济之书,并非指所有书籍。
其实贾宝玉不喜欢读书,就像今天的中小学生不喜欢读书一样,他们对课本往往没有多大的兴趣,强行灌输读书考大学的理念,不仅没用,可能还适得其反。贾宝玉就是这样的孩子。
所以,薛宝钗劝宝玉用功读书没用,史湘云劝宝玉致力于仕途经济也碰了钉子,即便是面对政老爷,贾宝玉的读书,很多时候也只是做做样子,无论是去学堂,还是应付父亲的突击检查。
前八十回里,贾宝玉仅有的一次要主动去学堂读书,并不是真的要发奋了,而是因为一个秦钟的出现。就像原文里两句诗说的: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
所以,我们后文看到的不是贾宝玉在学堂发奋的身影,而是鸡飞狗跳的顽童闹学堂,是眉来眼去的不可描述之事。
贾宝玉为什么这么讨厌读书呢?原文曾多次写到他对读书人的评价,他说那些读书上进的人是禄蠹,说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
也就是说,贾宝玉的骨子里,是瞧不上那些读仕途经济之书的文人,觉得他们不仅不是有功于国家和社稷之人,还都是些沽名钓誉之徒,甚至因自己不解圣人之意,胡乱编书,误人子弟,害人不浅。
贾宝玉对读书人的这种偏见,或者说是根深蒂固的执见,可不可以说是作者曹雪芹对一部分读书人真实面目的辛辣讽刺和揭露呢?
因此,贾宝玉不可能去真正地读书,所以他也就不待见贾雨村这样通过走仕途经济出来的所谓读书人。所以当宝钗湘云一劝他读书时,他就感叹“好好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
你看贾宝玉对读书人的评价,是国贼和禄蠹,甚至他还做过更出格的举动,他竟然将四书之外,别的书都烧了。若是政老爷得知此事,不知作何感想。
我们可以将贾宝玉的这种不喜欢读书,解释为一种天性,他是随性而生之人,不愿为了仕途的功名利禄浪费更多时间,比起仕途上的之乎者也和沽名钓誉,他更喜欢琼闺秀阁中的旖旎风韵,也更喜欢女儿堆里的那种青春美好气息的自然流动,在这里,他宁愿化成飞灰化成一缕烟都是好的。
贾宝玉是情不情之人,对身边的人甚至自然万物,有着很强的共情能力,他的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那个时代所不能接纳和理解的。
所以,贾宝玉不喜欢读书,只喜欢在女儿堆里吟风弄月,诗酒年华,就是做小伏低也是心甘情愿的,因此,被以政老爷为代表的读书人看成是酒色之徒,也就不足为怪了,而警幻仙子对他的一番评价可谓中肯,说他“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就像贾雨村的正邪两赋论里提到的那些人物一样,贾宝玉也是秉正邪两赋所生之人,因而他不可能完全按照世俗的评判,去做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他更可能成为这样两种人: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
也因此,不喜读书的贾宝玉,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悟性和慧根,从宝钗生日之悟,到情悟梨香院,到最后悬崖撒手,都说明了,贾宝玉的内心深处,是没有读书考功名这颗种子的。他在意的人和事,在世人眼中,永远都是无用的,而他本人也是于国于家无望的臭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