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6阅读
  • 1回复

[美食文化]被误会最深的美食之城,夏天去正合适![6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89842
金币
1466
道行
39038
原创
108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22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0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7-13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1-07-28) —
"东北到底是啥样的?”
沈阳故宫文创雪糕
东北到底是啥样的?
有的人猜,东北的冬天特别冷:寒冬腊月的铁栏杆儿,舔一口舌头就粘上。不穿两条棉裤,上街立马冻僵。
有的人猜,东北特别大:盘子大,菜码大,东北三省地盘儿大;东北人虎背熊腰人高马大,唠嗑像吵架嗓门儿特大。
有的人猜,东北特别敞亮:东北人热心肠儿,个个都是活雷锋;冬储白菜论车进,买啥都像搞批发。
不管你觉得东北啥样,没去过就都是想象!
六月末,借着去沈阳撸串儿吃鸡架的机会,我带着两个从没到过北方的南方人,第一次踏上东北黑土地,在沈阳痛痛快快吃了四天(三夜)!
没成想,四天行程让他俩彻底爱上沈阳,一个要辞职去学烤鸡架,一个要放弃上海户籍落户西塔,并断言“沈阳绝对是东三省最好吃的城市”,不服评论区干架!
是不是最好吃我不敢打包票,毕竟东北三省亲如一家(peace&love),好吃的地方多了去了!
但只有来到沈阳,你才能见识到皇城根儿下鸡架的N种吃法;小烧烤家家不踩雷一天三顿不在话下;还有1块钱一根儿的中街大果,味道完全不输钟薛糕啊(钟sir一天吃五根儿不费劲儿)!
沈阳故宫
在成为“沈阳”之前,它是“盛京”,也是“奉天”,满、蒙、汉、朝鲜文化在这里融合,也有过“皇城根儿”的骄傲。在成为“沈阳”之后,它是东北一哥,也有过全国经济第一的辉煌。
下面这几家都是沈阳当地的老字号,年轻人的朋友未必会推荐,真吃上了也未必吃得惯,但要是没吃过这些,真不算来过沈阳!
01|西塔大冷面
西塔大冷面是沈阳最早一批国营饭店,冷面现压,有甜口和咸口两种口味。咸口是清淡的平壤风味,即便是当地人也有吃不惯的,但老字号就是这样,你可以说不喜欢,但绝不能说不地道。
咸口冷面 14元
东北冷面在外地人的概念里多是小吃街里的烤冷面,其实在东北人口中,“冷面“二字前如果不加任何形容,那就默认是带汤的,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朝鲜/韩式冷面。
酸甜口冷面 16元
上车饺子下车面是东北人的传统,到沈阳的第一顿,肯定要吃面。
我们的酒店在中街附近,离西塔还有20分钟车程。但下车就是30度高温,想到滑溜溜的大冷面配上凉哇哇的冷面汤,立马坐不住了,放了行李就冲!
到店已经是下午两点,人还是乌央乌央的,面对面坐着想让对方听清自己说的啥,得扯着嗓子喊!
这家店还保留着“凭票取餐”的特色。想吃什么事先想好到收银台前买票,取餐口的大姨“认票不认钱”。
咸口冷面14块一碗,酸甜口的16块,大姨用水舀子舀汤,哗的一大勺,看着都爽快!汤如果不够,可以自己拿碗去旁边接——水龙头里流冷面汤,壕气!
这里的小菜也不贵,一般6块8块的就能买一盘儿,多是些朝鲜特色风味。像是拌桔梗、拌毛蚶、拌明太鱼,上面多糊一层唬人的辣椒酱,一吃就知道,甜的!
02|老边饺子馆儿
老边饺子的招牌真叫气派!远远望去,富丽堂皇。用我们摄影师的话说:就差把容嬷嬷请来上菜了。一楼大厅有一个小型的饺子展览,墙上挂的是各种名人到店合影,“非洲某部落公主”竟然也在榜上,还挺招笑。
老边饺子馆儿是正经的百年老字号,1829年(清朝道光年间)创立,也是全世界历史最长的饺子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我们说这奖实至名归,毕竟出了东北,世上再没哪儿的人这样爱饺子!
煸馅儿饺子
老边饺子馆儿最有特色的是“煸馅蒸饺”,就是用油先把肉馅儿炒熟,然后再包在烫面皮里,上锅蒸熟。我自认爱饺子,但这种煸馅蒸饺也从没吃过,比一般的做法要香,但也更咸。
酸菜饺子
酸菜饺子出了东北能不能吃到要看缘分,东北人一般会在馅儿里加上“油梭子”,也就是“猪油渣”,爽脆又油润,比加肉的更香。
老边饺子生意很好,但很难判断来的更多的究竟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就像你坐上沈阳的出租车,问一嘴:“师傅,我们是来旅游的,咱沈阳有啥特色?”师傅一准儿回:“老边饺子,沈阳必吃”!
你好信儿再问:“您在哪儿吃饺子啊?”师傅八成得说:“我,搁家吃啊!”
东北人的饺子,还是家里的香。
03|李连贵熏肉大饼
李连贵熏肉大饼最早发迹不在沈阳,而在吉林省梨树县。肉先煮后熏烤,配上现烙大饼,在当地火了。1950年,李连贵的第三代传人李春生背着一锅老汤来了沈阳,没成想就做成了沈阳代表美食。
我们选的这家店在中街附近,边儿上就是刘老根儿大舞台。原以为店里会像老边饺子一样“富丽堂皇”,没想到一进门,朴实到仿佛闯进“美国加州牛肉面”。
熏肉是切好码好盘儿的,按份儿算钱;大饼3块钱一张,一切对半;甜面酱和葱丝要额外点。我们先点了两张饼,想着当早饭垫垫肚子,一会儿再安排别的节目,没想到大饼挺香酱挺咸,吃到最后又加量。
吃熏肉大饼没什么讲究。几片熏肉码在饼上,夹些葱丝蘸点儿甜面酱,把饼一对折,吃就完了。也有像我一样非要把饼揭成一个口袋的,美其名曰“熏肉夹馍”。
中街附近游客多,本地人吃不吃熏肉大饼呢?吃啊!早上十点半就有大爷坐下,一盘儿熏肉两张饼,再配一瓶老雪花,自斟自饮,悠哉brunch。
有东北人的地方就有东北菜,是以全国人民都觉得自己对东北菜有点儿概念。锅包肉,拔丝地瓜,铁锅炖……味道怎样?正不正宗?不知道!
吃东北菜,还得来东北呀!咱们到沈阳,看看正经东北菜长啥样!
01|锅包肉
东北三省一家亲,要说唯一能让黑龙江与辽宁“反目成仇”的,可能就是这锅包肉。
黑龙江的锅包肉用糖醋汁儿,上桌一股醋味儿,吸一口气儿呛嗓子,但调味儿清爽。辽宁的锅包肉用番茄汁儿,汁厚味浓色又亮,但公允地说一句,有时未免太甜了。
虽然据史料记载,番茄汁锅包肉比糖醋汁的还早个10年,但在辽宁,“老式锅包肉”指的就是黑龙江糖醋口。我们在一家东北菜馆儿里吃到了“老式锅包肉”,外形八分像,一尝变了样——汁太厚了,黏黏腻腻的不爽利,味儿不正!
在群乐饭店我们吃到了正宗的辽式锅包肉,酱汁红艳锃亮,酸酸甜甜,能白嘴吃也能下饭。
02|拔丝地瓜
“在东北,拔丝地瓜是一门玄学。丝拔得长不长,决定着这顿饭的排面儿高不高。”——这已经是我小时候的事儿咯!现在的东北,可不是随便一家馆子都能做拔丝地瓜!
我们挑了一家东北菜,本是冲着冻秋梨去的,结果坐下一问,不光冻秋梨没了,拔丝地瓜也不做了。好在东北人好说话,后厨的师傅特地跑去市场买地瓜,给我们加了一道菜。
这拔丝,只能算一般
地瓜先炸后挂浆,这是一门儿手艺。我们的这一盘虽然丝没拔出一米高,但还是给小伙伴高兴够呛。正经吃法是趁热夹一块蘸点儿冷水,原本还烫嘴的糖浆迅速结成糖衣,咬一口外脆里软,香香甜甜。
不过餐厅没给配水,想来是好久不做忘了习惯。看着兴奋拔丝的小伙伴我撇撇嘴:“整整齐齐的算什么呢?吃拔丝地瓜,还得是滚刀块儿!”
03|一锅出
好吃的东北菜未必贵。我们找到一家叫“夕阳红小吃部”的小店,也是开在楼区里,有点像铁西的群乐饭店,菜码大,又便宜又好吃。三个人四个菜,总共花了七十块,东北菜可真实在!
像这道“一锅出”,在东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锅里的食材也不一样。在夕阳红,它是由鸡肉、土豆、豆角组成的,再贴一圈儿小玉米饼子,特别下饭。
04|春饼
“东北人不管什么节令、节气都吃饺子”,这话说的我们自己都无力反驳,不过打春这天,我们是吃春饼的。
不只东北,其实北方很多省份都吃春饼,但你要非问东北的春饼有啥不一样,那我只能说:“菜码儿巨大!”
京酱肉丝yyds
我们去的这家店在开朝阳街上,隔壁是皇城派出所,斜对面是帅府,沿街走走还能路过故宫,但店里游客很少,往来吃饭的都是本地人,大概是过于家常了吧!
许久没回家,两素一荤端上来,连我自己都吓一跳。同行的小伙伴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阵仗——这......能吃完吗?
春饼有烙的和蒸的两种。烙饼一般把两个面剂子擀在一起,锅里不放油,干烙。烙到两面都稍稍起泡变色,拿出来一揭,两张饼就好了。
蒸饼讲究就多了。真正有技术的,可以把一打饺子皮儿摞在一起,擀成一张薄饼那么薄,上锅蒸熟揭开,透亮又筋道,漂亮!
现场教学,亲自服务
吃的时候反而没那么多讲究。揭一张饼,中心放些菜卷成卷儿吃,家常的东西本来就没有露怯的道理。
同事们假装没有手,非说外地人没吃过,让我来一场卷饼教学,包什么菜也要指定——懒就说懒呗!
05|铁锅炖
到沈阳之前,同事郑重地在心愿清单上写了“搓澡”和“铁锅炖大鹅”,搓澡这次没实现,铁锅炖必须给安排上。
皇姑区华山路这片儿有很多做铁锅炖、东北菜的店,为了让南方同事感受一下热情大东北,我特地选了一家土灶烧柴火的。
铁锅炖里面最出圈儿的是铁锅炖大鹅(谁再说“铁锅炖自己”我就生气了!),但一只大鹅怎么着也得七、八斤,我们三人的小身板儿实在无福消受。
老板娘当机立断:“给你们整三斤排骨!”
“笨猪”排骨
“咱家的猪都是笨猪。”老板娘一边往锅里倒排骨一边说。“这肉,你就吃吧,可香了!”
东北吃家畜的最高境界讲究一个“笨”。笨猪、笨鸡、笨鹅,凡是加上“笨”,就证明小动物们的成长氛围轻松愉快,肉也格外好吃。
人类对火种有一种原始的渴望,烧火的大爷刚把柴火点上,我们几个就坐不住了,时不时就要下炕看火。三十度的沈阳,我们围坐在火炉边,冒汗。
50分钟过去,锅里已经有了豆角、玉米和宽粉,排骨也已经炖烂。这时候还不着急下筷子,还要穿插铁锅炖的一项重要仪式——贴饼子!
饼子一般是苞米面儿的(玉米面),手里放一团面,往铁锅边儿上“啪!”一摔,面糊就牢牢贴在锅边上。熟了往下一揭,一层锅巴,又香又脆,就着排骨吃,绝了。
有人说东北人“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有点刻板印象了。但东北人自己也不在乎,一是性格敞亮你爱说啥说啥,二是东北烧烤确实“天下第一”。甭管店里的还是路边摊,随手指一家,不带踩雷的。
东北人有多爱烧烤呢?我们遇到过一个超夸张的快车司机,从西塔一上车就和我们打听“小红帽”。说“小红帽”是一个在西塔附近烤串儿的大爷,头戴小红帽,烤串儿一绝,最近火到抖音上去了。
“开车在这儿转悠两天了都没找到,再吃不上,车都不想开了。”
01|老式泥炉烧烤
人家的红泥小火炉用来温酒,咱们的炭火小泥炉拿来烤肉。
要说沈阳最有名的泥炉烤肉,千里马绝对排得上号。千里马门店很多,我们挑了铁西广场附近的“小六路一店”,在群乐饭店啃完鸡架走几步消消食,溜溜达达就来吃烤肉。
炭炉子烤肉是“老式儿”的。菜还没上,先上个泥炉,炉子里是新烧的热炭,叠两个铁网,炉子上放是吸油烟的管道,保证烤肉不会吃成消防演习。
照片岁月静好,其实后面肉都着火了
也有例外。按说有了通烟管道,烤肉聚会本该像隔壁桌一样岁月静好,便就我们桌频频起火,烤酸菜的锡纸都着了,大概是欢迎远方来客搞气氛的吧!
沈阳烧烤,蘸麻酱
上海同事Judy听说辽宁烤肉蘸麻酱,颇为好奇,这次算是见识到了。调料架子上一罐懈好的芝麻酱,舀两勺,配一勺糖,一勺酱油,一勺醋,撒点葱花香菜,蘸酱就算成了。
烤酸菜
在东北吃烤肉如果不知道点什么,就点肋条。肉一般是手切的,事先调过味儿,分量不大但价格便宜,多点几份儿也无妨。
油从网眼儿漏到炭上,“呲”地一下窜起一缕浓烟,烟熏火燎的,配一碗酸甜口的水果大冷面,地道!
02|烤串儿
老郑串肉是我们牺牲了宝贵的搓澡机会、跨区来打卡的烤肉神店,沈腾、马丽也来吃过。
店开在沈音附近,不远处还有东大、鲁美,周围学生特多。用老郑头的话说:这店,七成都是靠学生撑起来的。
天一擦黑儿,这一片儿就是老郑头的天下。十几张桌子从店门口排开去,多的时候可以塞满半条小巷。我们一坐下就听见大姨嘹亮的一嗓“老郑头——!”,紧接着跑过来个寸头大爷。
他带着护腰,显得腿脚不太利索,一边招呼一边和我们告状:“你们瞅瞅,这几十年,可让这老太太给我熊完了!(“熊完了”:欺负坏了)。
老郑头
我一听,这口音很不沈阳啊!一问才知道,老郑之前在鞍山铁东区山南做烤串儿,烤了27年举家搬来沈阳,一晃在青年街又烤了13年。
学生捧场,老郑骄傲,有的孩子出去留学也不忘这一口,他家的烤串儿最远到过加拿大。
相比传统的沈阳烤串儿,老郑的调味儿没那么甜。而且他家的串儿,大的大小的小,没个标准形状。因为都是家里人手工现切现串,难免造型跑偏。
生肉5元/手
牛羊肉、板筋、筋皮儿都是常见项目,我们还在这儿吃到了“生肉”,生牛肉串在签字上撒些干料直接上桌,细品有点儿甜,是鞍山口味没错了。
吃他家的串儿,最好空出一个晚上。客人多,人手不够,上串儿慢,没点儿耐心可吃不痛快。我们吃了两轮,实在等不及开始催菜。
糖拌柿子15元
店里的大哥端一盘儿凉菜,特别潇洒往桌上一放,头也不回酷酷地说:“给你们上一盘儿‘雪山喷火’!”
我们看着桌上的西红柿拌白糖一脸懵:这玩意儿怎么看都是“火山喷雪”啊!大哥有点儿不好意思,转身往回找补:凉菜,叫啥都行!
03|炸串儿
沈阳特色除了烧烤,还有炸串儿。问了在沈阳读书的朋友,给我们推了这家铁亭炸串,好巧不巧,从传说鸡架出来往乌江街一拐,小店就在眼前了。
这店看招牌就像村儿里卖五金的,白天从这儿路过你都不敢认。可是到了下午四点铺子一开可就不一样咯!三三两两的老客儿往这儿奔,天气好的时候桌子凳子往门口一摆,热热闹闹自成一翻天地。
阿姨摆好pose让我们拍照
开店的是对老夫妻,阿姨管炸串儿,叔叔管跑堂儿,俩人站一块儿,特有夫妻相。原本小摊儿开在街对面一个铁亭子里,后来才搬到这边的铺子,周围学生多,生意也好,一炸就是几十年。
铁亭炸串儿跟我们常见的炸串儿其实不太一样。平时吃惯了的都是大串儿,像老北行夜市特有名的宫妈妈炸鸡排,还有红房子炸串儿、辽3炸串儿,都是越大越好的。
铁亭炸串炸的是小串儿,有些像成都串串,论把卖的,挺费签子。但是吃起来方便,一抓一把特过瘾。
他家的炸串儿要蘸酱。屋里架子上摆着两桶酱,一桶甜一桶辣,吃的时候自助,不像别人家直接把料刷在炸串儿上。
炸豆皮5元/15串
炸豆皮儿是他家必点的。阿姨说豆皮儿是她自己做的,下锅一炸撒点儿糖,别蘸酱趁热吃,酥酥脆脆满口香。
来就照着单子点,别犹豫,在他家的菜单上,不存在“不好吃”。隔壁桌的几个大哥听说我们这儿有外地人,直竖大拇哥:“这地儿也能找到,厉害”。
01|西塔农贸市场
在沈阳和平区,有个西塔延寿寺,皇太极时期建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西塔”。西塔只隔着高墙远远看一眼就够了,但西塔风情街着实得好好逛逛。
西塔街,东三省里除了朝鲜族自治州、县之外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商业街两边都是朝鲜族特色建筑、美食,从街头吃到街尾,一个星期也不够。
西塔农贸市场
从西塔街的韩百商场楼栋子往里走,就能找到西塔农贸市场的入口,这是我们最喜欢的地方,堪称朝鲜特色美食博物馆。上海同事逛一次,从此自称西塔人!
米酒口味超多
窄窄的巷子,两边挤的都是特色小店。卖辣酱的、卖辣椒的、米肠、泡菜、打糕、米酒、烧烤料......眼花缭乱!
小菜、酱料、辣椒面儿、米酒都是可以尝的,没有哪个老板会不高兴。我们不知天高地厚,偏要最辣的辣椒面儿尝一尝,一尝不得了,嘴里爆炸了,还是猛灌了几杯米酒才算得救。
我问同事为什么喜欢西塔,她说,西塔除了好吃,还有那种早起出摊儿做生意过日子的烟火气儿,忙碌又悠闲。有些后悔临行没来西塔再逛一圈,打包点儿泡菜酱料的,回上海能开一家烧烤店!
02|北行夜市小吃
逛夜市吃小吃,有时候就是“一走一过”的事儿。晚上吃完饭,我们顺路就摸到了老北行夜市。这里原本是一条小吃街,不太长,只是现在很多铺子搬进店里了,不似从前壮观了。
我们在北行夜市遇到一家三口,小两口相识、恋爱,再到孩子满地跑,北行夜市小吃贯穿始末。你看,东北人的浪漫也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一起逛夜市吃鸡排也能柔情蜜意呀!
炒冷面8元
东北人对冷面有一种迷之执着,汤、拌、烤、炒、炸,花样可太多了。前面提过的西塔大冷面就是汤冷面,烤冷面在全国各地都能点到外卖,在这儿也不多说。
我们在老北行夜市小吃里遇到了新玩意儿——炒冷面。做炒冷面的是个年轻小哥,穿一个“雷锋马甲”,边做边唠,已经火到网上去了。
跟烤冷面相似,炒冷面也是在铁板上完成的,只是炒的时候需要加很多糖醋汁,把冷面炒软、炒碎,连汤带面一起吃。要说沈阳人对糖和醋的热爱真是没谁了,同事说太甜太酸直咧嘴,一看隔壁桌,面不改色。
冷面夹6元
还有一种夜市里的“生化武器”也是用冷面做的,叫“冷面夹”。第一次吃是在大连,名字平平无奇,臭到不敢相信。
先炸一片儿冷面,里面放一串儿新出锅的炸臭豆腐,撒上干料刷点儿酱,临了儿再浇一勺王致和臭豆腐汤——叫什么冷面夹啊,都臭到骨头里了!
别看它臭,有人还就爱这一口。臭到极致就是香,这味儿习惯了,还就上瘾了呢。
宫妈妈大鸡排|炸冰淇淋5元
宫妈妈大鸡排的位置在夜市入口,但铺子太小,要不是隔壁桌的大姐推荐,我们根本不会过来。
炸鸡排、炸串儿别处也有,但宫妈妈的“炸冰淇淋”保证是独一份儿!两片面包,里面夹一片儿冻实了的“中街大果”,裹上薄薄一层蛋液,下油锅“唰”的一下,炸5秒就捞出来。
面包香脆,冰淇淋还是半冻的状态,这简直比几十块钱的甜点更快乐。
03|彩塔夜市
彩塔夜市
逛彩塔夜市其实是留了遗憾的。
彩塔夜市很美:小吃一家挨一家,直排了500多米,与夜市尽头的彩电塔共同组成了一片沈阳夜色下的灯火辉煌。遗憾的是这种壮观与热闹没办法在地面上拍出来。
我们的摄影师钟sir回来直说:“要是能飞个航拍就好了!”
东北夜市,烧烤不能少。锦州烧烤在辽宁风头最盛名气最大,路子也最野,啥啥都能烤。小铁签子串成串儿,一抓一把在炭火上旋转翻飞,随手抓一把料——看似随意,调味儿正好!
“油滋了”就是猪油渣,东北也叫“油梭子”,是猪板油炼出荤油剩下的料,又脆又香!
东北有道老菜叫“炸三样”,炸的是猪腰子,猪连体(脾脏),鸡冠油(大肠油),与“油滋了”异曲同工。小时候会在席上吃到,长大后就不多见了。
另外的遗憾,彩塔夜市好吃的忒多了!我们吃了三斤炖排骨才来,爆哭啊!
沈阳中街
离开沈阳半个月他们还在念叨,说冬天一起回沈阳老家。我问他们为啥这么爱东北爱沈阳,他们说,好吃只是一方面,最爱的是东北自带一种魔法,不管你从哪来,只要来了,就算到家了。
1条评分金币+13
chn001 金币 +13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2021-10-1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87130
金币
905
道行
12573
原创
908
奖券
1380
斑龄
0
道券
1220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63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5-01-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7-13
没啥大菜 原始粗放
1条评分金币+3
chn001 金币 +3 鼓励一下 2021-10-1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