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4-11-20
- 在线时间25559小时
-
- 发帖69727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18696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62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69727
- 金币
- 18696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62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55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1-20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7-05)
—
在距离广西桂林23公里水程的大山中,有一处被国家住建部、文物局授予“中国文化名镇”荣誉称号的千年古镇。这个古镇叫大圩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最。古镇有8条大的街巷,13处用途不一的码头,留存有相当规模的清末民初的古建筑群。还有“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商号以及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古迹。除此之外,这里明清古建遍布,街巷溪水贯通,青石板道纵横交错,各种溪桥数十座,自然景观极为优美。据记载,大圩古镇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大圩古韵犹存,幽静古朴。在整个古镇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大圩老街的石板路了。顺着漓江绵延2.5公里,仅有2米宽。经历岁月的洗礼,人完整地保留下来,看不出一丝岁月打磨的痕迹。一位老人告诉我们,他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有百多年历史了,原来这些青石板都刻有字和花纹,因走的人多了,现在都被磨光了。路旁的房子多为青砖、青瓦的两层明清建筑,历史沧桑随处可见。每栋房子设计十分合理,集商住于一身,均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靠街的一般作铺面从事商业,有楼梯可上二层。往里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于采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宽敞,供着神像及祖宗牌位,是主人活动、会客的地方;两边是用来居住的厢房。正房、厢房的门窗上都雕有花纹;正房后有门可到后院,后院临江并建厨房和厕所,有石阶可到江边取水、洗衣服。古镇所有的房屋都是砖木结构,房门是一排木板,早晨把木板拿掉,家里的一切是透明的;到了晚上,再把木板装上,就与外界隔绝了。这些房屋,每栋都有数百年的历史。走在石板铺成的街道上,房前有“咕噜噜”吸着水烟的老人以及趴在老人脚边打瞌睡的黄狗;肩上站着两只鱼鹰的渔夫穿着草鞋,从你身边走过,去江边捕鱼;有相邻的妇女在拉家常,时间仿佛在这里放慢行进的脚步,生活显得非常平静,然而却很温馨。踏着石板路漫步在古镇老街,你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两旁的老房子向你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整个古镇显得非常幽静,或许是因为没有被过多商业化的缘故吧。走在青石板的马路上,穿梭在古镇的街头巷尾,让人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记忆最深的是,在古镇里还能看见竹编作坊、草医诊室、草鞋作坊和老理发店等上世纪的店铺,时代在这里遗留下的痕迹就显得更加深刻了。古镇中有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大都闲来无事聚集在一起喝茶下棋,或者是坐在树下看着一些略显泛黄的古书,生活非常惬意。在小镇当中,“筒子楼”也是一大亮点,由于屋子的形状窄且深所以得名。虽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这里所有的风貌,以及风俗习惯依旧未变,在一些古镇景点当中,由于被开发,所以布满了商业气息,而这一古镇却是原滋原味的老景点,可以说是这一地区传统文化的缩影。现在河边的码头已经不多见了,但大圩古镇的码头保存的十分完好。这里的码头一共有13个,分别与镇内垂直整合而伸入江中,格外引人注目。码头多用料石镶砌,亦有因礁而设者。它们长10余米,宽约3米,皆伸入江底,浮出水面,呈长方形平台状。比起桂北一般圩镇的码头来,它们显得稳重,大气;若与武汉的江岸码头,北海的深水码头相比,则显得小巧玲珑,古朴秀美。它们顺江排列,而两者之间却并不等距,具有一种错落感,富有美学价值。码头靠岸的一端,多连有一段平地,或古榕浓荫,或龙亭飞角,或丹桂飘香,或凤竹摇曳,兼有实用和观赏价值。码头与镇区均有巷道相通,依坡砌级,石板铺路,高墙夹拥,逼深邃,天光一线,给码头平添一种纵深感和活力。古镇有好几个城门,全都斑驳败坏,墙体长青苔,掉层,褪色等,似饱受沧桑的老战士,屹立在古巷的每一个岗位,只留下历史的沧桑,让后人去遐想。万寿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位于马河与漓江汇合处,桥体稳健古朴。虹式单孔拱石桥,它单拱昂立,横跨马河(涧沙河),东接泗瀛洲,西连青石板街,远望似青龙卧江,近看桥影如月,气势非凡。桥面的青石,经过百年的磨练已经显得发亮了,有的石块中间还生长着一些杂草,使石桥更显沧桑。这座桥横跨整条涧沙河,东侧是美丽的泗瀛洲,西边连着石板路,与两岸的居民住房互相衬托,生出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美。很多人专程到此处拍照留恋,讨万寿之彩。走到生产下街,就来到了古镇的清真寺。现在的清真寺的大殿是木楼式的建筑,分为两层,上层是礼拜殿,下层是大厅,在大厅的后面还建有厨房和浴室,最里面还有套间,是教长的休息室。寺庙还专门成立了寺管会,虽然没有专业的阿訇就任,但在每年的三大节日和斋月特拉威哈拜等活动都能正常进行,也许是因为这里的教徒十分诚心。镇内还有许多名人的活动遗迹,当年孙中山北伐时,到桂林设立大本营就是在大圩塘坊码头(1921年12月4日)起岸,并在江边扎台发表演说。灵川最早的中共组织--中共桂林东乡区委员会和中共毛村支部,就是1928年8月在大圩建立的。毛洲磨盘山下还有清末抗法、抗日名将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墓地……大圩古镇建设之处,在七星坡上发现了一处古墓群。据说,有七座呈北斗七星排列的古墓,而且这七座古墓的封土堆大小与星星的亮度有关,这是十分罕见的,也是国内的首次发现。当地居民传言,这是靖江王的宗室,也就是朱姓人的祖先坟墓,但迄今为止古墓与北斗七星的关系还是一个未解的谜。在古墓中也出土了不少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文物,例如陶盒、陶罐、铁斧、石璧和青铜剑等,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这里看看。端午节的龙舟赛,是大圩传统的项目,桂剧、彩调、龙船歌、送船歌等等,更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曲目。所有的风貌和习俗如今依然存在,有的更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是大圩商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