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4阅读
  • 0回复

[保健养生]人均预期寿命翻倍!中国是怎么做到的[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0415
金币
20637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5806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610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4-12-2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7-02
— 本帖被 砂锅吊子 执行加亮操作(2021-07-04) —
你有想过这件事么:要活多久?
放到现在,答案可能有很多。
然而,倘若我们生在 72 年前,可能最多只敢构想一个活到 35 岁的人生。
建国之初,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仅为 35 岁。战乱、 饥荒、天花、佝偻病、小儿麻痹……这些现在听起来陌生的词汇,都曾经是我们祖辈的日常。
而现在,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 77.3 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超过 80 岁,翻了整整一倍多,取得了健康事业上的伟大成就。人均预期寿命翻倍,中国是怎么做到的?
从饥饿到吃饱、吃好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给总统杜鲁门写了一封信。
「近代史上每一个中国政府必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政府是成功的」。
言下之意是,新中国也难以让当时的 5 亿人吃饱饭。
人多地少,怎么让大家吃饱饭成了最大难题。垦荒、治水、搞科研……1949 年到 2018 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翻了 5 倍,人均产量翻一番,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的自给率达到了 98.75%。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光是袁隆平团队的杂交水稻技术,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以养活整整 7000 万人口。

图片来源:IC photo
中国依靠世界上不到 9% 的耕地,创造了养活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奇迹。如今,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 470 公斤以上,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 400 公斤粮食安全标准线,彻底击碎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质疑」。
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
这是 1950 年代河北移民的餐桌。

图片来源: 新华社记者葛力群摄(资料照片)
那时候,粮食在饮食结构中的占比超九成,肉蛋奶饮食少得可怜。
据 1952 年国家统计局数据,人均一年只能吃 2 斤鸡蛋,换算下来差不多一年只能吃 20 个。人均肉类的消费量仅有 14.4 斤(猪牛羊禽类总和),粗略估计一年就只能吃到 4 只鸡。
这是如今中国人的餐桌。

图片来源:IC photo
水产、肉、蛋、奶在饮食结构中的合计占比从 1952 年的 5% 上升至 22%,达人均每年 170 斤。我们的餐桌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不仅是肉蛋奶。依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状况,我们还建立了六大蔬菜产区。从零下四十度的漠河,到平均每年降水只有 9 天的托克逊,从冬到夏,从南到北,人人都能够吃到丰富的蔬菜。
更加丰富的餐桌带来的是国民健康的进步。2001 年~2010 年,中国营养不良的儿童大约减少了 9780 万,越来越多的儿童可以健康的成长和发育。
现在,我们不仅在粮食产量上领先,也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水产生产国、蔬菜生产国和水果生产国之一。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上。自己养活自己,绝对没有问题。
从瘟疫到可防、可控
1955 年,江苏南通,全市 1680 人突然瘫痪,466 人死亡,而其中的大多数都是儿童。
最初,患者似乎只是普通的感冒,几天后就出现了高热、头痛、瘫痪,连坐都坐不起来,严重的孩子更会因此陷入生命危险。怪病很快也出现在了青岛、上海、南宁各地,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紧紧扼住了孩子的咽喉。
这种怪病就是脊髓灰质炎,俗称的小儿麻痹症。
在没有找到有效治愈手段之时,疫苗成为了攻坚传染病的关键,早一天研发就能早一天拯救成千上万孩子的未来。
当时 31 岁的病毒学家顾方舟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开始疫苗研发。
昆明远郊的山洞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战役打响了。
在顾方舟的方案里,临床试验分为三期,其中的 Ⅰ 期实验主要观察疫苗对人体是否安全,有无副作用,只需少数人参加。
如何找到这不顾危险的「少数」成了最大的难题。脊髓灰质炎疫苗主要针对的是儿童,他们得证明这种疫苗对孩子安全。
可谁愿意让孩子冒这样的风险呢?
顾方舟给自己刚满月的孩子试了疫苗。「我不让我的孩子喝,让人家的孩子喝,没有这个道理」。
1960 年底,首批 500 万人份疫苗在全国 11 个城市推广开来。北京、天津、上海、青岛……一个个投放疫苗的城市发病率都开始下降了,疫苗的有效保护率达到了 93%。
而对顾方舟来说,这一切远不意味着胜利。当时中国的物流运输途径远不如现在发达,就算疫苗已经成功,也很难确保生活在中国每个角落的孩子都能获得保护。顾方舟又与团队攻坚,研制出可在室温下保存 7 天的「糖丸」活疫苗,为推行大规模计划免疫、进而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1995 年,我国阻断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成千上万的孩子得以避免肢体残疾。
这场关于脊髓灰质炎的战役艰辛又伟大,而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反反复复上演了无数次。

图片来源:IC photo
建国初传染病曾经是中国人死亡的最大原因,「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流传甚广。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而现在,我们不仅很少听到这样的俗语,甚至不再知道这些曾经可怕的传染病名字。
这其中的伟大不仅在于找到科学的解决路径,更在于找到路径后,还要让所有人都能公平地享有免于传染病恐惧的权利。
不仅要把疫苗研发出来,更要保证所有人都能公平地打上苗。
我们消灭了天花。
随着全民种痘的推广,1961 年天花在我国被消灭,这一时间比世卫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提前了整整 16 年。
我们战胜了麻疹。
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后,1980 年~2009 年麻疹发病较之前下降了 98% 以上,近 30 年至少避免了 1.17 亿人发病、99 万人死亡。
我们不再害怕乙肝。
自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我国 5 岁以下儿童的乙肝病毒携带率从 1992 年的 9.7% 降到 2014 年的 0.3%, 3000 万的儿童免于乙肝病毒的威胁。
……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通关打怪,建国初,一个孩子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再加上一点运气才能长大成人。而现在,需要的只是按时接种。在传染病精细防控的网络下,更多的孩子得以健康长大。
这条路我们还在继续。
截止 6 月 29 日,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已经达到 12 亿剂次,占到世界疫苗接种总量的 40%。最多一天接种超过 2400 万剂次。

图片来源:IC photo
就在昨天,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世卫组织公报称赞:「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 1940 年代的 3000 万减少至零 ,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驱散传染病的,不是运气,不是时间,不是群体免疫的幻觉。是亿万支疫苗,亿万强大坚韧的卫生工作者,更是亿万个相信医学进步的中国人。
让我们再次把时针拨回到那个人均预期寿命不及 35 岁的年代。
1935 年,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留下了最后的话,题为《可爱的中国》:
「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1条评分金币+18
砂锅吊子 金币 +18 - 2021-07-0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