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0阅读
  • 0回复

[健康饮食]中医食疗翻身战,科学家找到了“吃啥补啥”的新证据![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cg112233

UID: 318653

 

发帖
49968
金币
104982
道行
1736
原创
6
奖券
1120
斑龄
51
道券
55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504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0
最后登录: 2023-03-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7-01
— 本帖被 妞妞乐乐 执行加亮操作(2021-07-05) —
高考的日子里,“家有考生”的王妈去超市囤了几斤核桃,她希望孩子在关键时期能多吃点核桃补补脑,争取考上好的大学。
王妈此番操作,让 39健康新知 不禁想起流行于民间的两个概念: “吃啥补啥”、“以形补形”。
核桃因外形长得像人脑,所以常被人认为具有补脑功效。而除吃核桃补脑外,吃红枣补血、喝骨头汤补钙等食疗方,也始终在坊间流行。

◎ 大脑与核桃的外形对比。
不过,近些年来,“吃啥补啥”的说法已成为媒体的重点辟谣对象,网上一搜,批判的科普文章比比皆是。现如今,只要一提起“吃啥补啥”,绝大多数人脑海都会冒出一个念头:不是骗子就是脑残。
01
当我们diss“吃啥补啥”时,
究竟在diss什么?
吃啥补啥,真的是空穴来风吗?
其实,早在唐朝时期,药王孙思邈就发现了动物脏器与人类脏器的相似性,并首次提出 “以脏补脏”的说法。至明朝时期,医学家李时珍也提出了 “以骨入骨,以髓补髓”的类似理念。之后,随着这种用药方式的流行,民间慢慢就出现了“以形补形”、“吃啥补啥”的概念。
尽管在古典医籍有所记载,但在现代营养学看来,所谓的“以形补形”简直荒谬,因为不管人吃的是什么,也不管你吃的红枣有多红、核桃长得有多像大脑,它们最终都会被消化系统分解成氨基酸、葡萄糖等基础化学物质,并被肠胃吸收供全身所用,而无法补益到特定部位中去。
生活中,人们常说“吃燕窝不如吃鸡蛋”,其实也是基于食物营养的角度来理解的。

◎ 氨基酸(RCHNH2COOH)的化学结构,它被认为是动物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一直以来,“吃啥补啥”的观点始终未被科学证据予以支持,以至于人们时常会对中医产生质疑、失去信心,并因此引发了不少中西医纷争。
“吃啥补啥”真的是谬论吗?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身边有不少人以亲身经历告诉 39健康新知,“吃啥补啥”有一定道理: 一位朋友声称自己儿时贫血,但服用阿胶一段时间后,贫血症状消失了;还有来自广东的友人,他们肺燥时喝猪肺西洋菜汤、腰酸背痛时吃猪腰炖杜仲,每次都能“汤到病除”。
这些功效难道仅仅是心理暗示在作祟?在科学界,“吃啥补啥”究竟有没有合理的解释?
◎ 广东人喜欢喝猪肺汤,以达到润肺目的。
02
饱受质疑的“吃啥补啥”理念,
有了生物学解释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来自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张辰宇教授,一直将目光聚焦于一个领域—— 微小RNA(microRNA)。
微小RNA是一段长度在20个碱基左右的核糖核酸片段,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 一个生物自产的微小RNA,能进入线粒体控制其基因表达。
按这个说法,倘若其他物种的微小RNA分子进入了人体,是否会对人体基因产生调控作用?
2012年,张辰宇团队在权威期刊《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报告了一项令人惊讶的发现: 动物体内的血清和器官里,竟然找到了植物微小RNA的踪迹。比如,水稻中一种称为“MIR168a”的微小RNA,在中国人的血清中含量特别丰富。看起来,它们可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血清与器官中去。
研究还显示, 水稻微小RNA“MIR168a”,可抑制人体中LDLRA1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

◎ Zhang,L.,Hou,D.,Chen,X.et al.Exogenous plant MIR168a specifically targets mammalian LDLRAP1:evidence of cross-kingdom regulation by microRNA.Cell Res 22,107–126 (2012). https://doi.org/10.1038/cr.2011.158
通俗点来说就是:中国人经常吃的大米饭中含有的微小RNA,可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内,并能避免被消化系统彻底分解,最终进入人体血液与器官中,实现基因的跨物种调控。
这项研究让人感到振奋,如果情况属实,那么就 意味着“吃啥补啥”有了科学的生物学解释:吃这件事,不仅仅是化学物质分解、吸收那么简单,还可能包含了生物信息的传递,人吃了某种食物后,会受到食物中微小RNA的影响!
2020年8月,《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再次刊登了张辰宇团队关于微小RNA的相关研究。新的研究发现,动物体内一种名为 “SIDT1”的蛋白质,专门负责将微小RNA从细胞外运送至细胞内,那些SIDT1缺陷的小鼠,对食物微小RNA的吸收率出现下降趋势。

张辰宇团队两项关于微小RNA的重磅研究,让中医“吃啥补啥”观点有了“翻身”的希望,让“食疗”理论有了为自己辩驳的新武器。
03
“吃啥补啥”真的完全不靠谱吗?
实际上,“吃啥补啥”并非完全不靠谱,比如:
  • 动物骨头中的钙、镁可促进骨骼生长;
  • 动物胆汁内的去氢胆酸具有疏肝利胆的功效;
  • 动物胰腺提取的胰岛素可治糖尿病;
  • 猪血、鸭血含有的铁元素对缺铁性贫血有效……
还有,核桃中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和多酚,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认知障碍;切开的胡萝卜像人眼,内含的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眼睛有保护作用……
◎ 切开的胡萝卜像人眼,内含的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眼睛有保护作用。
中国人讲究“药食同源”,如今,越来越多的西方研究也已证明,“食疗法”也有理论基础。比如,近些年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的研究显示,不同的食物可作用于人体肠道微生物,进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激素分泌、体重、情绪等,对人体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中医讲究辨证施治, “吃啥补啥”并不意味着所有人“吃什么”就能“补什么”,“以形补形”也不是让大家专门吃与器官相似的食物。对于老人而言,就不建议“吃脑补脑”,因为猪脑属于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过多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对于肝病患者来说,也不能吃肝补肝,因为会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影响康复。

如今,中西医纷争愈演愈烈,对待同一件事物、同一种疾病,二者经常会发生矛盾对立。实际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在于中西医各自遵循一套复杂而又独立的理论体系,比如“肾”在西医看来,只是一个器官,而中医说的“肾”,还含括了生殖、泌尿、免疫、内分泌、神经等系统组织。
实际上,现代科学的核心标准就是 “可证伪”,这说明科学只是有限真理,它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否定,才会有不断发现。
1条评分金币+24
妞妞乐乐 金币 +24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1-07-05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