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54阅读
  • 1回复

[奇观]这就是兰州![5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80387
金币
46930
道行
36950
原创
105
奖券
39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18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6-08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6-08) —


兰州
硬核又浪漫的城市
黄河滔滔,兰山苍苍
黄土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在周边交汇
丝绸之路向西而去
这里可以连接世界
自古任何政权经略广袤西北
都必争甘肃河西关口
这里可以回望历史
牛肉面的滚烫
民谣乐队的吟唱
这里可以看见本真的烟火
和歌里的远方
中山桥夜景
01
城郭皋兰北
衙斋面翠微
兰州地处甘肃省中部
亚洲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上
西靠青藏高原
东邻关中平原
北连蒙古高原
南接四川盆地
扼河西走廊之咽喉
是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
丝路关口 / 底图来自Arcgis
2200万年前
青藏高原已经隆起耸立
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水汽
内陆陷入干旱
形成大片沙漠
强劲的冬季风肆意横行
卷带着漫天狂沙
沿青藏高原边缘向东推进
在陇山、太行山、秦岭的层层拦截之下
沙尘颗粒在山脉之侧不断沉降
大漠风烟,酒泉市
经年累月的风沙搬运
地表上所有裸露之处
皆被黄土覆盖
宽阔而平坦的是为“塬”
狭长而起伏的是为“墚”
锥形山尖之上是为“峁”
大地指纹
不计其数的塬、墚、峁相连成片
就成了黄土高原
集中了地球70%的黄土
最厚之处可达400余米
是世界上最大、最厚、最连续的
黄土覆盖区
兰州七里河区西津村黄土总厚度达409.93米
黄土质地均匀肥沃
疏松多孔,透水透气
利于草原生长
是理想的放牧场
也易于旱耕种植
孕育出早期的农耕文明
这片宜牧宜耕的土地
自然成为后来
中原与游牧部族的交锋阵地
羊群,白银市
麦田,金昌市
也正是由于土壤结构疏松
数百条河流流经高原
倾泻的降雨形成雨洪
猛烈的侵蚀攻势下
土体分崩析离
高原被切割得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世代祖先便在这沟壑纵横之上
梳理出层层梯田
碧绿的玉米,淡灰的蔓菁
澄黄的小麦,散布在田间
兰州榆中县田野
兰州永登县黑城村花海农庄,县域新农业
黄河从青藏高原出发
一路怒吼,切穿山岭
水侵、风化、构造运动的合作
幻化成惊叹世人的神迹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兰州永登县苦水镇丹霞地貌
黄河石林(景泰县境内,距兰州约140KM)
黄河全盘接收支流携带的泥沙
形成“一石水、六斗泥”的奇观
黄河红山峡中段
到了兰州
在两列山脉包夹的盆地中
河水变得沉静和缓
自西南向东北穿行
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
盆地底部因长期被冲积
又形成大小不一的河滩
兰州主城就散布在这些河滩上
兰州也成为唯一一个
被黄河贯穿的省会
长河落日
这些冲积河滩土地肥沃
古代,人们依河耕作、放牧
现代,水泥丛林在河滩伸展
但城市的扩张很快被拦住去路
兰州被南北两山夹峙
南为崔家岭、皋兰山、西固南岭
北为虎头崖、关山岭、白塔山
使之成为狭长型城市
东西向长约30KM
南北最窄处仅5KM
航拍兰州全景
两山夹一河的特定地形
奠定了兰州的带状格局
兰州此后的千年兴衰
也都能在这格局中找到原因
城与山的对峙
城南的皋兰山是兰州最高峰
更是兰州城的屏障
“高厚蜿蜒,形若蟠龙,如张两翼
东西环拱州城,延袤二十余里”
穿城而过的黄河是兰州肩上的绶带
滋养了干涸的大地
缓解了风沙的焦渴

黄土高原怀抱中的一席逼仄之地
兰州的故事从此开始
两千多年的岁月里
守着丝路,迎来送往
接驳着殊异的风土人情
黄河两岸
02
洮云陇草都行尽
路到兰州是极边
兰州的历史底蕴
和这里的黄土一样深厚
因“据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之域”
兰州是兵家必争之地
每一寸土地都经历过金戈铁马的洗礼
更因“屏障中原,联络西域,襟带万里”
兰州是丝路商贸重镇
昔日的悠悠驼铃和市集喧闹,犹在耳畔
兰州灯火
距今4000年前
已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
羌戎族聚居于此,游牧维生
不过兰州尚无建制
也未纳入行政区划
秦分天下为36郡
始皇令蒙恬率30万精兵北击匈奴
在义渠故地置陇西郡、北地郡
兰州成为陇西郡属地
正式进入中央政权辖区
设立榆中县(今城关区东岗镇一带)
兰州迎来历史上第一次移民
数万人来到榆中屯垦戍边
而边境以西、以北
则继续被游牧民族把控
白塔寺
兰州最初的角色不是丝路都会
而是扼守关口的军事要塞
汉武帝时期
最年轻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
渡黄河深入漠北出击匈奴腹地
老将李息则受命于黄河上寻找渡口
以策应大军
他选中河谷相接、平缓狭长的兰州
大军在这里进退自如
于是黄河边出现一座驻军要塞,金城
寓意固若金汤
群山峻岭环抱的地形易守难攻
加上黄河流过
是名副其实的金汤城池
羊皮筏子,古时兰州的渡河工具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
西汉政府以“边塞阔远”“羌番为敌”之故
始设金城郡、金城县(今兰州西固)
中原政权看重边地的兰州
军事上,兰州是黄河上游重要渡口
控河为险,便于防守
交通上,兰州扼守河西走廊
丝绸之路上最黄金的地段
向北可由宁夏至蒙古
西北通新疆西域
西南通青海西藏
向南由临洮岷县可达四川
向东可沿黄河通过陇右到关中
经济上,兰州河谷绿洲可供给养
兰州占尽军事、交通、经济优势
因而此后历朝历代都把它
作为开拓西北、经营西北的基地
今日兰州,车河
西汉开疆拓土、戍边守关
兰州均为途中军需补给重镇
自开通丝绸之路起
往返商贾西出长安后
无论岔道几分
兰州都是必经之处
或西出阳关
或北去宁夏
或南至青海
均需从兰州休整出发
金城更是关中获得河西良马的重要场所
茶马互市,东西贸易往来频繁
“五路货色之凑一都会也”
黄河楼
至隋唐时
王朝欲广贸易、安边疆
而稳定蒙古、青藏、新疆
乃至更远的中亚
兰州都是战略枢纽和核心要地
它的城市功能早已不仅限于军事堡垒
而肩负起更多的政治和经济责任
故隋文帝杨坚改金城郡为兰州
取皋兰山为名
设兰州总管府
兰州之名始见
这个名字较之金城
少了些锋芒,多了些期望
五泉山
兰州作为西北交通枢纽
通塞外而多互市
盛唐时,殷实富足
开创丝绸之路的陆上辉煌
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描述
“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天下富庶者无出陇右”
古今辉映
此等宝地外族亦无比艳羡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
吐蕃举兵入侵大震关
安史之乱,陇右失守
兰州城变为吐蕃的牧场
到五代时,吐蕃渐衰
回鹘(维吾尔族祖先)势力又深入兰州
控制河西通道
用马匹和后唐交换丝织品和茶叶
前往后唐经商的回鹘人达千人之数
丝织品的年交易量达几十万匹之多
星空下的关隘要道
直到1081年宋军攻占兰州
300多年后,兰州重回中原王朝版图
此时的兰州是夏、宋、金交战的前线
出于防守需要
人们将修筑城池视作头等大事
堡寨、城墙被不断整修加固
又将兰州城的范围向黄河延展
后来为增加防御力量
宋哲宗时修复金城关
“城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
下临黄河,建四门,上各建层楼戍铺”
临河城镇,摄于清末
但宋王朝始终没能攻下乌鞘岭以西
失去对河西走廊的控制
陆上丝绸之路中断
兰州难再现昔日熙攘
元代兰州周边基本战事息止
城市的防御体系逐渐淡化
明洪武二年(1369年)
明军攻取兰州,次年置兰州卫
1372年,征西将军冯胜
追击元军余部至兰州
明军在城西七里建造浮桥
为巩固西陲,行军给饷
浮桥被保留下来
取名镇远浮桥
是兰州第一座固定的桥梁
镇远浮桥,摄于民国初
兰州成为明廷防御外敌的堡垒
城建迎来大发展
开设郭门9个,敌楼16座
建文元年(1399年)
肃王朱楧率甘州中护卫移藩兰州
以三分军士守城,七分军士屯田
加之东南诸省移民不断涌入
移兰屯垦,兴修水利
成就了黄河流域最庞大的水车群
经济发展,人丁兴旺
至成化时兰州已是
“城郭内外,军民庐舍不下万馀区”
兰州水车博览园
清代以来
凡对青海、西藏、新疆举兵
兰州都是军队集结中转的要地
因其扼控四方
和巩昌(今陇西)相比更接近前线
比凉州则更靠近中央政府
山岭包夹,易守难攻
是控制甘肃并而西进的绝妙节点
因此,康熙五年(1666年)
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
省会由巩昌迁至兰州
三年后布政、按察二司也搬到兰州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
至此,兰州的政治地位确立并延续至今
今天兰州密集的楼群
康乾盛世的稳定繁荣
以及海禁政策后海上丝路的衰落
让兰州商贸重焕生机
甘新商路和甘藏商路交汇于此
成为西北皮毛、药材交易的中转站
而外来经济作物的引入
开启了兰州农业和手工业的新格局
水烟、百合、瓜果驰名八方
其中水烟是清代兰州输出量最大的商品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十余年间
兰州水烟业发展到鼎盛
兰州水烟包装
俄国人波塔宁在游记中
这样描述光绪十年(1884年)的兰州
“这是一座真正的省会城市
宝鸡府以西再没见过这样的大城市”
但明清由于人口猛增
导致大规模的毁林开垦
森林植被大量消失
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也埋下了环境隐患
1920年代,兰州旧城墙
03
灯繁三市火
彩散一城花
清末,边关频频起事
兰州在杀伐征战中走上近代化道路
1872年,左宗棠镇压西北回民起义
同时,虎视眈眈的沙俄频繁滋扰
左宗棠历陈塞防之重要
率八万湖湘子弟从兰州出发
抬棺西征,收复新疆
左宗棠
此后,这位洋务派名臣
便以兰州作为经略西北的中心
控蒙古、新疆、青藏的离乱之势
保关中、华北的繁荣与稳定
他先将西安机器局迁至兰州
改为兰州制造局
生产军需火器
后又兴建兰州织呢局
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毛织厂
织呢局
1906年又相继诞生兰州官铁厂
兰州洋蜡胰子厂、官报书局等近代企业
1910年官商合办甘肃最早的火柴工业
光明火柴公司
军事和民用工业得以发展
兰州开西北风气之先
率先跨入工业化门槛
1917年兰州制造局在萃英门贡院旧址图
20世纪初期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入侵
内陆地区也被迫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皮毛、水烟等地方土产产品大量输出
东部沿海物资大量输入
兰州的交通、商业、金融业
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907年,兰州有了第一座铁桥
由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
合作修建
它如今仍然矗立在黄河之畔
已成兰州地标
中山桥
民初,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
描绘了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
国父予兰州以“中华陆都”的崇高地位
按其《实业计划》
将有13条铁路汇聚兰州
为真正联接四方的交通中心
今天的兰州,轨道交错
1912年9月,北洋政府与比利时签定
《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
计划以汴洛铁路为基础
向东西延伸,修筑陇海铁路
联通兰州-连云港
无奈国父对兰州乃至中国的宏图设想
绝非当时积贫积弱的国力所能实现
又被接连的战争打断
直到40多年后陇海线才真正通到兰州
今天的陇海线,摄于2016年
抗战时期,兰州因军工属性
成为战略后方重镇
苏联援华的军用物资
沿古丝路运往兰州
国民政府也将大批人才和资金迁入
1942年7月,兰州市政府正式成立
1938-1944年兰州的工厂数量
由27家猛升至246家
机械制造、玻璃、化学制药
工业类别基本健全
银滩黄河大桥
新中国成立初期
甘肃西部发现玉门油田
受到极大重视
石化炼油基地便选在
有工业基础的兰州西固区
1952年兰州站建成投入使用
次年,“一五计划”开启
兰州被列为重点建设城市
迎来新的建设黄金期
5年里,获得建设投资高达7.2亿
全国156项重点工程
有8个落户兰州(兰炼、兰化等)
全国石化专家和工人奔赴兰州支援建设
这是大西北开发的发轫
兰州重工业突飞猛进
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石化工业基地
玉门油田,1951年
据不完全统计
从1949年到1959年间
兰州人口从10万飞速增长到70万
当时的兰州火车站永远人声喧哗
诗人公刘描绘道
“兰州的马路尘土飞扬
一堆堆砖瓦一堆堆泥浆
这边的厂房在安装机器
那边的学校散发着漆香……
城市每一瓣肌肉都透露生活的力量”
1955年的兰州火车站 / 中国铁路
1957年兰州生产总值达2.33亿元
年增长率为48.5%
即使在文革期间
兰州经济递增率也保持在13.2%
地处内陆的兰州在短时间内成为
二战后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
在当时被称为“兰州现象”
1983年的中山桥 / 旧影阁
70年代,兰州GDP迈入全国前20强
但油田资源开始枯竭
以及改革开放后
沿海地区引领开放和产业升级
和很多资源型城市一样
以重工业为主体发展的兰州
开始面临巨大危机
在2020年全国GDP排名中
兰州以2887亿元位居全国第95位
重工业令环境严重恶化,雾霾中的兰州
尽管近年来中西部很多省份
提出强省会战略
武汉、西安纷纷崛起
但兰州要复制这一路线难度很大
甘肃东西跨度1600多公里
且经济势力分散布局
兰州实在难以统筹全省资源
更莫论辐射带动
兰州全民健身中心
面对这种困境
兰州深知“路”的重要性
从丝绸之路到唐蕃古道到陇海线
交通兴则兰州兴
一个高度密集的现代交通网
已在兰州铺展
航拍小西湖立交
陇海、兰新、兰渝、中兰等
高铁干线在此交汇
承东启西的312和109国道在此相交
“八横八纵”陆桥通道上
兰州是重要的枢纽节点
市内地铁轨交、城际高铁
西部干线机场建设都有历史性进展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兰渝线更是打通西北、西南
与成昆、贵广铁路相接后
让兰州连结西南
进而延伸到华南、东南沿海
形成西北经兰州到出海口的最短通道
打开面向东南亚开放的新窗口
将触角伸向中国-东盟自贸区
高铁穿山涉水
被群山包夹的兰州
整个盆地几乎已全部城镇化
狭长地形空间也造成兰州的缺地危机
难以拓展大规模的卫星区域
面对这个困境
兰州选中城北约40公里处的秦王川
建设兰州新区
这是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目前已引进项目760多个
总投资3700多亿元
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食品、医药
秦王川,巨大的土地空间具备空港优势
而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建设
植树造林、退耕还草
使南北两山的绿化面积增加到58万亩
2015年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
兰州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
如今“兰州蓝”已成常态
摆脱掉污染、雾霾的旧印象后
兰州正肩负着西北的希冀
重拾丝路荣光
兰州蓝
04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作为丝路上最重要的中转城市
兰州迎接了太多的过客
多样的民族,复杂的文化
汇聚出灿烂辉煌的文明
白塔山公园观浑亭雕梁画柱
甘肃博物馆集纳的珍宝
出土自灵台、武威、张掖、敦煌、天水
陇原地区最珍贵的文物
讲述着鲜活的丝路往事
彩陶瓶形状均匀,纹理细腻
青铜马昂首嘶鸣,疾足奔驰
甘博镇馆之宝,马踏飞燕
佛教东传的路上
甘肃最早得闻佛法
唐贞观年间
高昌(今吐鲁番)国王入长安朝拜唐皇
返程中途经兰州时,捐资敕建嘉福寺
这是兰州第一座佛塔
后陆续兴建普照寺、庄严寺、云峰寺
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兰州期间
藏传佛教进入兰州
元帝国统一疆域后
西藏法王派喇嘛使者觐见
但途经兰州时不幸病逝
成吉思汗便下令在此修白塔纪念
白塔寺
伊斯兰教也沿丝路传入
今天兰州有穆斯林人口约8万
约占总人口的5%
84处清真寺遍布全城
西关大寺
黄河是兰州初生就带着的胎记
也给这里的文化
注入朴实浑厚的力量
黄河母亲雕塑
兰大可能是离黄河最近的大学
可能是最孤独的一所985
但它却像龙门客栈的侠士
坚韧豪迈又不乏浪漫
1909年,甘肃官立法政学堂建立
1945年,成为国立兰州大学
是西北最高学府
解放后更名为兰州大学
随着新中国对大西北的建设而奋进
建立起有机化学、核物理
地质地理等王牌专业
1995年,《科学》杂志评选出
中国最杰出的13座大学
兰大居于第六
兰大积石堂
兰州的另一张名片是一本书
1981年3月
甘肃人民出版社创办《读者》
杂志主编胡亚权
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
杂志巅峰期月发行量过千万册
中国第一,世界第四
在思潮翻涌的年代
这本书传递着最质朴的美与善
影响了一代人的价值观
出版社前的道路被命名为读者大道
兰州实在是一个拥挤的城市
山把人逼赶到黄河两岸
带来强大的压迫感
再加上西北的秋风、黄土
变成一种扑面而来的凶猛
兰州籍作家张海龙的《西北偏北,男人带刀》
也就不难理解
为何兰州歌手的歌声里
会有如此直白炽热、毫不遮掩的情感
很多人认识民谣,认识兰州
从宋冬野的《董小姐》开始
“陌生的人请给我一支兰州”
这个嘴角向下的女孩
爱抽兰州香烟
有着兰州姑娘的潇洒和重情
2015年宋冬野在兰州首次面对董小姐原型演唱《董小姐》
中国民谣的魂在西北
西北民谣的根在兰州
低苦艾的《兰州兰州》
旋律迷离,伴着苍茫的呼喊
那是在告别故乡的成长决绝
和离家漂泊的故乡情愁之间撕扯
“兰州,总是在清晨出走
兰州,夜晚温暖的醉酒
兰州,淌不完的黄河水向东流
兰州,路的尽头是海的入口”
低苦艾乐队
而奠定西北民谣基调的野孩子乐队
用现代独特的合声
表达着浓烈的粗犷民歌元素
奔放不失细腻
热烈不失深情
“每一次醒来的时候
想起了家想起了兰州
想起路边槐花儿香
想起我的好姑娘”
——《黄河谣》
野孩子乐队,主唱张佺1968年出生于兰州
2条评分金币+32
姜谷粉丝 金币 +2 - 2021-06-09
wowoni 金币 +30 - 2021-06-0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86072
金币
324
道行
12540
原创
906
奖券
1369
斑龄
0
道券
1232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600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4-11-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6-08
兰州实在是狭长的
1条评分金币+3
wowoni 金币 +3 - 2021-06-08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