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2阅读
  • 1回复

[猎奇]未解之谜.......秦始皇33个子女的下落之谜:32人死于非命?[2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沙漠之虎

UID: 953340

精华: 1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116530
金币
8856
道行
5233
原创
76
奖券
1733
斑龄
0
道券
17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74222(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4-11-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5-05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5-06) —
秦始皇有多少子女?  
  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人能说清楚。见于史书有名可考的子女只有长子扶苏,少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将闾四人。有史书说秦始皇有12个儿子,史书中还有秦始皇第10个女儿被杀的记载,这样看来,秦始皇至少有儿女23人。
  据专家考证,秦始皇共有子女33人。秦始皇的33位子女,除胡亥在赵高、李斯合谋下篡得皇位,做了秦二世,其余32人皆死于非命。
  长子扶苏被篡改的遗昭赐死,胡亥称帝后,怕其兄长不满而残酷的杀戮他们。据史书记载的有,将“六公子戳死于杜”,“十二公子戳死于咸阳”。公子高准备逃跑,又害怕家属被杀,只好上书,请求为秦始皇殉葬,胡亥准其请求公子将闾昆弟3人,被迫“拔剑自刎”。
  胡亥不仅处死了他所有的兄弟,对其姐妹也不放过,史书记载:胡亥将“十公主戳死于杜”。就这样,胡亥为保住自己的皇位,残酷的杀害了自己众多的兄弟姐妹。
秦始皇死后子女下落?
  近年来,秦陵考古的新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线索。1976年10月,在秦陵东侧上焦村发现了一组陪葬墓群,共17座,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其中8座,8座墓中各有一棺一椁,其中7座墓中个有人骨一具,五男二女,一座墓中,棺内只有一把青铜剑,未有人骨。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棺中尸骨非常凌乱,有的躯体与四肢相分离,有的头骨与躯干相分离,有的头骨上有箭头,这些现象表明墓主系非正常死亡。但同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墓中的陪葬品非常丰富,计有金、银、铜、铁、陶、玉、蚌、贝、骨、漆器以及丝绸残片200余件,这种规格说明墓主是有一定身份的。
  这些有一定身份而又遭到残酷杀害的墓主都葬在陵园附近,说明他们必然与陵园陪葬有关。这使人联想到被残酷杀害的秦始皇子女。在发掘过程中,人们在墓坑里还发现了挖墓人烤火的遗迹,这说明当时天气很冷,这与胡亥杀害诸公子的时令相符合。因此,专家分析,这些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儿女,在发掘中还发现了两枚私印,一枚印文为“阳滋”,出土于女性墓中。
  另一枚印文为“荣禄”,出土于男性墓中。如果推断正确,则“荣禄”是秦始皇儿子的名字,而“阳滋”是秦始皇女儿的名字。随着挖掘的深入,人们将取得更多的证据,到时秦始皇子女下落之谜有可能被彻底揭开。
  据《三辅旧事》记载:秦国有“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国有“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另外,“咸阳之旁二百里内”,还有“宫观二百七十”。
  有宫殿就要有美女,在灭六国时,就把所有各国的美女都掳掠来放在所建造的宫殿之中。宫女总人数,据三辅旧事记载: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并且,秦始皇死后,这些宫女绝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一、秦始皇后宫的数量不少,具体的数量不详。不过,秦的后宫,自有严格的制度。根据继承了秦国制度的汉朝初年的情况来看,秦始皇应有正夫人一人,称号为皇后。
  侧室多人,都称夫人
  夫人们的称号分别有美人、良人、八子(比如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她是惠文王的侧室,称夫人,正式的称号是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数种,她们地位的高低,比照政府官员的秩禄,也都有规定。
  所以我们可以说,真正有名分,可以被称为秦始皇后宫的人,最多十来人左右。世上盛传秦始皇的后宫列女在万人以上,都是后世的传闻和文学的夸张,是不能作为信史来看的。
  二、这些数量有限的后宫们,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生有子女的,另一类是没有生子女的。
  三、凡是没有子女的后宫,都按照二世皇帝的命令殉葬,被埋在临潼的秦始皇陵里面了。
  四、凡是有子女的后宫,免于殉死,在秦始皇死后,与他们的子女一道,还继续活在人世上。
秦始皇子女或超32位 多数子女名字史籍失载
  秦始皇后宫嫔妃人数众多,自然也就多子多孙。秦始皇共有多少儿女,史无明确记载,但在一些间接资料上倒有不少记载,可是综合古代史话书籍所记载秦始皇的儿女人数,说法却不一样。
  《史记·李斯列传》云:“(始皇)10公主托死于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至少有10个女儿。那么,秦始皇的儿子又有多少呢?史书记载也各不相同。《史记·李斯列传》说:“始皇有子12人”。《秦会要订补·世系》又说:“始皇有子20人”。但《史记·李斯列传》引《集解》则说:“辩士隐姓名,遇秦将章邯书曰:李斯为秦王死,废17世是秦始皇第十八子”。由此可见,说秦始皇只有12子是不确切的。
  又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载,秦始皇出巡沙漠时,在顺天储驻跸,值幼子死,便葬于大城县北30公里的段提村。《山东通志·曲阜山川考》引《大清一统志》载,始皇东巡至曲阜县北10公里的女陵山时,死一女,便葬于此处。
  这些秦始皇公子公主,在秦始皇在世时的活动,史书仅记有长子扶苏在上郡监蒙恬军,其余公子公主基本上没有记载。《史记·李斯列传》中只有这样一句话“李斯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另《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等史料中提及,秦始皇将华阳公主下嫁于王翦,其余情况史书不明。这么多秦始皇公子公主其名可考者仅为长子扶苏、少子胡亥以及公子高、公子将闾和华阳公主,其余始皇儿女的名字史籍失载。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神秘老汉指点俑坑位置




  “信不信由你。”老汉依旧微笑着。当程学华回过神来,却见那老汉像神话中的人物一样,在夕阳的照耀中,消失在坑边的柿树林,从此再不见他的踪影。 翌日,程学华按照老汉指点的位置,半信半疑地开始钻探,果然有陶片被提了上来。
老汉指点的位置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某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又有两处兵马俑坑出现在世人面前,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兵马俑发现、发掘的详细经过,并以兵马俑军阵所展现的线索,全景式地探寻了两千多年前大秦帝国皇帝秦始皇及臣僚妃嫔的不同命运。

  地下军阵向两千年后的人类发出信号
  1974年初春,严重的旱情威胁着中国西部八百里秦川,坐落在骊山脚下的西杨村也不例外。奔走了一下午的西杨村生产队队长杨培彦和副队长杨文学,站在柿树园一角的西崖畔上,眼望着这片只长树木、不长庄稼的荒滩。杨培彦终于下定决心,挥起镢头在脚下石滩上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就在这里吧?”
  此时的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不规则的圆圈意味着什么。
  翌日晨,以西杨村杨全义为首的杨新满、杨志发等6个青壮年,挥动大镢在杨培彦画的圆圈里挖掘起来。他们要在此处挖一眼大口径的井,以解决燃眉之急。
  当挖到1米多深时,出乎意料地发现了一层红土。这层红土异常坚硬,又一镢头下去,只听到“咚”的碰撞声,火星溅出,却无法穿透。这是一层大约30厘米厚的黏合状红土,很像烧窑的盖顶。
  不到一个星期,这口直径为4米的大井就已深入地下近4米。他们手中的镢头离那支后来震惊世界的庞大军阵,只有一步之遥了。
历史记下了这个日子
  1974年3月29日。当杨志发的镢头再抡下去又扬起来的瞬间,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的第一块陶片出土了。同时,井下也有人发出惊呼:“瓦爷!”摆在面前的是一个陶制人头,形象极为恐怖。只见这个人头顶上长角,二目圆睁,紧闭的嘴唇上方铺排着两撮翘卷的八字须。

  如果不是1974年夏天的那场大旱,如果不是老农那神奇的一锄头,或许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将会有着更多的安静。
  1974年夏,炎热的烈日摧残着陕西省的每一个角落,干旱的土地如同皴裂崩血的皮肤一般令人触目惊心。
  西杨村的村支书凝视着陶俑思来想去,渐渐觉得此事非同一般,便写了一份报告,上交给了当地政府。
  陕西省博物馆、临潼县文联等文物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凭借专业知识及多年的考古经验,他们认定这是“秦代武士俑”。而考虑到该地距离秦始皇陵遗址保护区仅1.5公里,他们断定这些陶俑就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品。为避免这些珍贵文物被随意丢弃或再次遭到破坏,研究人员便将这些破损的残俑运到了当地的博物馆。
  而在县博物馆,文物考古专家赵康民耗时3天,将这些残损陶俑碎片经过反复拼装,复原成了两个栩栩如生,面色冷峻,身着铠甲,身高达178公分的古代武士俑。同时,一份详细的文物考察报告被上报给了国家,并引起了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随即国家开始组织文物相关部门进行发掘。
一座沉睡在地下的巨大俑坑重见天日
  于是很快,当地的公安机关就前往挖掘出陶俑地点进行保护工作,而不久之后国家文物部门的数位专家级人物率领的考古团队赶到西杨村进行详细勘察。经过数位考古专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考古人员昼夜不懈的挖掘,一座沉睡在地下的巨大俑坑重见天日。

  俑坑中站满了身披铠甲、手持战 戈、容貌古朴、栩栩如生的人型陶俑,专家将这座规模宏大、场景壮观的俑坑临时命名为“一号俑坑”。它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有着“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大坑。
  随着考古挖掘工作的不断进展,“二号俑坑”、“三号俑坑”陆续被挖掘出来,专家们通过研究人型陶俑的外形、年代,判断出陶型人俑的烧制年代为遥远的秦始皇时期,专家们将人型陶俑命名为“兵马俑”。除了大量陶俑,三大坑还陆续出土了数量庞大的青铜兵器、古代战车、战马、弓 弩等殉葬物品。他们俨然一支训练有素、武装齐备的庞大军事力量。
  兵马俑的发现,冥冥之中,仿佛是天意。
闪耀古今的一笔雄厚的文化资产
  兵马俑未发现前,人们只能通过文献记载对其有个大概了解,而兵马俑的无意发现则直接将文献记载变成了现实。秦陵自此重回人们视野。虽然“兵马俑”的出土是一次美丽的意外,但却撕下了秦始皇陵的幕布,使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完美地呈现在了全世界的眼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考古历史上的重大发现,亦是闪耀古今的一笔雄厚的文化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发掘了兵马俑,但仅仅是部分挖掘,考古工作者们没有继续挖掘,至于不远处的秦始皇陵,更是完全没有想法。由于之前定陵事件的惨痛教训,咱们国家文物部门定了规矩,不会主动发掘帝王陵墓。因为咱们还没有能够妥善保存文物的技术,之前兵马俑被发掘出来乃是彩色,结果很快颜料便氧化脱落,成了今天咱们所看到的样子。

考古学家为何不打开秦始皇陵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帝的统治者,其生平事迹以及死后陵墓都成为了考古学家们重点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有关秦始皇陵墓的种种猜测,以及骇人听闻的,近年来更是得到诸多史学家的激烈辩论。

 秦始皇陵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一直被盗墓贼惦记,但谁都没有成功,建国以来,考古队也不曾挖掘过秦始皇陵,这到底是为什么...

  考古队的探测结果表明,陵墓四周都是一圈极厚的宫墙,墓室完好无损和这道宫墙有很大关系。这种新发现的墓葬形式被称为“秦陵式”。秦始皇陵有多深呢?在古代由于受技术限制,要在泉水下施工实为不易,并且如果地宫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长期渗透,定会使地宫遭受“浸”害,秦始皇及其皇陵的设计者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当然这些都不过是推测,具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地下墓穴的结构如何呢?


  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地宫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皇陵建筑的核心。有关秦陵地宫位置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说让秦陵地宫位置更是扑朔迷离。

秦始皇陵墓中,是否存在大量水银?


       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据悉,考古学家根据这个传说曾作过很多考察,但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传说中的地下通道。 地宫有无水银...

  考古队的探测结果表明,地宫内的确存在水银,且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史记》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证明。宫内水银防腐防盗,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地宫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员刘士毅介绍,通过物探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而且汞分布为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如果以水银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话,这正好和我国渤海、黄海的分布位置相符。“秦始皇曾亲自到过渤海湾,所以他很可能把渤海勾画进自己的地宫。

       如果这被证实,说明秦代对中国地理就有了调查和研究,也是个新发现。”刘士毅说。 秦始皇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单是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而且汞是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毒死盗墓者。

墓道有几条?


  考古队的探测结果表明,只有东、西两条墓道。而从商周到汉代,帝王墓道通常为东南西北4条。这一新发现引起专家极大关注。

  曾经有知名媒体报道称,考古学者使用钻探方法在封土东边发现了5条墓道,封土西边北边也各找到1条。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澄清说,根据这次探测结果,除了东、西各一条墓道外,其余则是一些陪葬坑。从商周到汉代,帝王的墓道通常都为4条,分别贯穿东南西北4个方向,这是尊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普通官员和百姓的墓道为一条或两条。目前却仅仅发现了东西两条墓道,但是按常理秦始皇的墓室应为4条。

为什么不将秦始皇的陵墓挖掘出来呢?


  因为现在没有那么好的保存技术,把挖出来的东西完整保存下来。兵马俑就是技术不够而掉色了。有的学者认为,兵马俑军阵就是为始皇帝送葬的俑群。究竟建造兵马俑军阵是出于何种目的,一时还无法确证。

一代伟人秦始皇,诸多谜底墓中藏


  秦始皇陵园除从葬坑外,还发现石料加工场的遗址,建筑遗物有门砧、柱础、瓦、脊、瓦当、石水道、陶水道等。秦始皇陵规模之大可见一斑,但秦始皇陵有没有设计蓝图呢? 据史书所说“使水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来看,秦始皇陵的修建绝非任意,必定是按设计图有计划地营造,纵观历代帝王陵建造史不难想像其中的关联之处。具体设计蓝图如何,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是谁主持了秦始皇陵的修建呢?


        据推测,少府是主管建筑的,国家陵墓当由其管理。当然最高的管理上级还是本相,只是本相日理万机,由少府具体操作办理而已。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鬼故事,那就是少府一官是秦统一后命名的,在统一之前有无这一官职无从考证,但无论有无,肯定有一种机构专管宫廷的土木建筑工程。至于这一机构名称如何,尚待进一步考证。

  有许多人总会问,为何秦始皇要做那么多兵马俑、马做为他的陪葬品呢?有人分析说,始皇陵一直是遵循古时礼制“事死如事生”所设计。秦始皇在位期间,他统一了天下,而他所做的这些兵马俑也是做为他生前功绩的一种体现。不过大多数人认为,这些兵马俑只不过是皇陵的一部分而已,为的是反映他生前军事状况。

不能挖的八大理由


  秦始皇地宫,可谓千百年以来中国的一个秘密,一个神秘而壮阔的墓地,凝结了中国千年来的智慧,墓室约一个足球场大,地宫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皇陵建筑的核心。有关秦陵地宫位置问题,历来众说纷纭...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敢挖?地宫里的谜团现代科技无法解开




  秦始皇陵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一直被盗墓贼惦记,但谁都没有成功,建国以来,考古队也不曾挖掘过秦始皇陵,这到底是为什么?考古队之所以不肯挖掘秦始皇陵,竟是因为在挖掘兵马俑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竟直接导致挖掘秦始皇陵计划终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这是唐朝大文学家杜牧,描绘阿房宫富丽堂皇的著名诗句。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人不满足,开始大兴土木,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秦始皇陵)。据史书记载阿房宫还没建起来大秦帝国就土崩瓦解。只有秦始皇陵经历了两千多年,高大的封土堆还尚在。这座陵墓是已被发现的黄帝陵中最大的一个。据专家勘探发现,整个秦始皇陵地宫至今未被盗掘。难道历朝历代的盗墓者不为里面的而心动吗?  当然不是,据史记记载,秦朝灭亡后,项羽曾率领数十万大军盗掘始皇陵,由于知道秦始皇陵地宫秘密的所有工匠都被封闭在墓门之内,项羽无从知晓地宫之门所在位置,挖了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地宫入口,于是掠走了地面宫殿的所有金银珠宝,剩下的一概付之一炬。

      西汉末年,王莽也曾率领大军发掘,也一无所获。在此之后,后赵皇帝石虎、唐末的黄巢也以“无功而返”而收场。这与古代的技术水平有直接关系。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近十年来我国科技突飞猛进,我国考古工作者早已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找到了秦始皇陵入口的准确位置,不仅如此,还运用遥感技术弄清了整个秦始皇陵地宫的结构。可以说凭现在掌握的科学技术,完全有能力打开秦始皇陵地宫。那么为什么迟迟没有发掘呢?
  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偶然被发现,之后通过发掘,两千多年前秦帝国的庞大军团重见天日,使世人第一次见到那个时代秦朝士兵的风姿。兵马俑刚刚出土时,各各神采奕奕,都身披紫色铠甲和战袍。但是,几分钟之后秦俑出现了可怕的一幕,兵马俑身上的颜色由于遇到外界空气很快脱落消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而这一幕恰恰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更遗憾的是,秦俑身上颜料的成分专家至今还没有定论。可以说兵马俑的发掘有惊喜,但也是有遗憾的,而这遗憾是无法挽回的,不可逆的。

      在陵墓发掘中,有机物质陪葬品是最难保存的,它们只要接触氧气就会化为灰烬,这一现象,世界各国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解决。据记载,秦始皇陵地宫内,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四壁有精美壁画,还有秦始皇生前喜欢读的各类书籍。如果现在打开地宫,这些历史信息将顷刻间荡然无存,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正是由于这原因,所以考古专家至今不敢打开秦陵地宫。国家也明令禁止主动发掘秦陵。相信待技术成熟后,秦陵地宫终究会被打开。
      当然这些是官方的说法,民间有还有很多可信或不可信的传闻,本人认为,现在科技如此发达,还有不能解决的事情,或许这其中定有人类无法控制的原因!关于秦始皇陵地宫的传说有很多,究竟哪个是真的,我们现在都无法考证。科学家们也曾做过许多猜想与假设,那也只是根据部分古史典籍来进行的推断。因此,在没有打开地宫之前,所有假设都是有可能的。下面盘点的很少人知道的谜团。      谜团1:秦陵地宫有无飞雁之谜。据《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有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有一位三国太守张善还见到了这只金雁。

      浏览史书,我们发现司马迁和班固都留下“黄金为凫雁”之说。至于说金雁制作精巧,而且还能飞,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期,鲁班已经能制造出木雁,能飞到天空,一直飞到宋国城墙上。      不过一个金属物体在空中飞翔要像风筝和轻气球那样简单易行,如果没有机械动力单靠自然界风力,不要说空中飞行,恐怕连起飞都成问题。再进一步分析,假设秦代有能力制作会飞的金雁,那么金雁埋入地宫之后将会不停地自动飞翔,一直在地宫内飞行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如果这个奇闻不是传说,那么金雁的控制与指挥系统恐怕连今天的电脑也望尘莫及了。
      谜团2:秦始皇使用铜棺还是木椁?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史记》、《汉书》均未明确记载。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

      但从文献记载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铜棺。《史记》、《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 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      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考察,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自命功劳大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弃“黄肠题凑”的木椁而改用其它棺椁。

      谜团3:地宫有没有空间?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宫为竖穴式。墓内可能有“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如果是竖穴木椁墓,墓道及木椁上部都以夯土密封。这样一来,墓室内外严严实实,不会再有空间。

      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按理这段话不会有假。因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加之这段话是当面向圣上汇报的,应该说不会有掺假嫌疑。      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 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又怎么会“烧之不燃”?按文献记载推理地宫是空的,且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目前还是个谜。

      谜团4:幽幽地宫深几许?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      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5:自动发射器?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施,既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儆百,吓唬有盗墓企图的人。而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      秦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 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 弩。当外界物体碰到弓便会自动发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

1条评分金币+35
wowoni 金币 +35 - 2021-05-0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离线smen
京师四门提督神爷

UID: 309051

精华: 39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386087
金币
654
道行
12540
原创
906
奖券
1369
斑龄
0
道券
1231
获奖
0
座驾
C200L
设备
 摄影级
高级认证
在线时间: 2601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27
最后登录: 2024-11-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5-06
一个都不应该留下来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