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位受到抑郁症困扰的朋友,问华子能不能讲一讲西酞普兰,为什么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找回丢失的快乐?还有一种药叫做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有什么区别,在服用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吗?
华子说,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的5-HT(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使大脑神经突触间隙中的5-HT水平升高,从而使人的精神振奋,产生抗抑郁的作用。
一、抑郁症是神经递质水平的降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状态,属于“心病”。而“心病应由心药医”,患者自己“想开了”,把心态调节好了,抑郁也就好了。从而对药物治疗不太信任,很多患者自己也认为如果接受了药物治疗,自己就是“精神病”了,从而抗拒药物治疗。
但实际上,抑郁症通常是由巨大的精神创伤导致的一种神经生理机能异常的状态。人类的情感是神经互相联系而产生的,而神经互相之间的联系,需要前一个神经释放出化学递质,由后一个神经接受,才能形成正常的传导通路。
当人体陷入抑郁状态时,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释放减少,就会使人出现失眠乏力、心境低落、回避社交、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抑郁状态中,严重者会出现幻觉,甚至会有自杀倾向。
在遭遇亲人亡故、失恋、工作失利、考试失败等精神创伤时,每个人都会陷入消极的情绪。虽然“时间会泯灭一切”,大多数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接受现实,恢复正常,但有10%的人会把消极情绪不断放大,沉陷其中,依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走出,就需要药物的帮助了。
二、西酞普兰可以提升递质水平
5-HT被释放到神经突触间隙之后,有两种消除途径,一种途径是被神经细胞重新再摄取回细胞内,另一途径是被单胺氧化酶代谢。西酞普兰是选择性的5-HT再摄取抑制剂,可以阻止神经细胞对5-HT的再摄取,从而使神经突触间隙中的5-HT水平升高,就可以改善抑郁患者情绪低落的状态。
华子与一位抑郁症患者聊过用药感受,得到的反馈是,在服药之前她一直处于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无心工作,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而且食欲极低,浑身乏力,终日以泪洗面,睡眠奇差,还有自残的举动。
在服药之后,她的精神状态开始好转,她自己所讲,那种感觉就如同一个长期不能休息,已经筋疲力尽的人,终于找到了一个温暖安全的地方,可以安心睡觉了。然后睁开眼,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快乐起来了。她当时以为自己痊愈了,一盒药吃完之后就停了药,但之后又再次陷入抑郁状态。
再次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医生告诉她要保持规律服药,抗抑郁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多数患者要坚持至少2年以上的治疗,擅自停药会造成病情的反复,甚至加重。她听从了医生的话,坚持长期服药,直至症状消失后再慢慢减量,最终停药。
三、西酞普兰与艾司西酞普兰的区别
抑郁症患者最终的康复,是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但在治疗的过程中,药物的帮助也非常重要。药物可以减轻抑郁相关症状,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有人问华子,还有一种药叫做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很相似,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艾司西酞普兰实际上可以写为S-西酞普兰,是“一半的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有两种异构体,一种为S型,一种为R型,各占50%。其中R型没有作用,只有S型能发挥作用。所以艾司西酞普兰就是把西酞普兰中的S型进行了分离提纯,与西酞普兰相比,艾司西酞普兰使用的剂量更小,产生药效更快、更强,副作用也更少。
四、使用西酞普兰时要注意什么
相对于其他的选择性5-HT抑制剂,西酞普兰的安全性较高,只要不对其过敏,就可以应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症状,比如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口干、腹泻、便秘等,也有部分人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或是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
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用药后的1~2周,多数人表现很轻微,持续治疗后,不良反应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但在长期用药之后,不能骤然停药,需要至少用2周的时间,逐渐减量停药。
使用西酞普兰时,重点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影响。
1、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否则会使5-HT蓄积中毒,引起5-HT综合征,有致死风险。如果停药后需要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需要至少间隔14天才可以。
2、与西咪替丁、阿普唑仑、丙咪嗪等肝药酶抑制剂合用时,可能会使西酞普兰的血药浓度升高。
3、与卡马西平、巴比妥类药物等肝药酶诱导剂合用时,可能会使西酞普兰代谢加快,药效降低。
4、与抗凝药同用时,可能会使出血风险增加。
5、与降糖药同用时,可能会影响降糖药的作用,需要监测血糖,并且根据血糖变化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
总结一下,西酞普兰通过选择性抑制5-HT的再摄取,提升脑内神经突触间隙中的5-HT水平,可以改善抑郁症情绪低落的状态。但药物只是辅助康复的手段,治愈抑郁症需要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释放内心的消极情绪,药物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才能安全服用。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