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假如你为了桃园三结义的情意,就不应该狂妄自大,丢失荆州,刘备,要是真正的英雄,就不应该不听忠臣劝阻,活该死,活该灭亡。 刘备兵败,先撤回永安。命留守江州的赵云带兵到永安。命巴西太守征兵,马忠带兵到永安。刘备在这条线上备战,准备迎敌! 三个月后,孙曹交恶,曹魏大军直逼孙权。刘备抓住时机,屯兵白帝,向孙权施压。孙权“遣使请和,先主许之。”不是不敢回成都,而是大败后形势所逼。等形势缓解,刘备已病危。 此时蜀正处在危难之时,人心涣散,士气低落。如果刘备不能与将士共守前线,稳住军心,蜀国危险!刘备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这一点不难看透。 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倾国倾力的大军出征,结果一败涂地,损兵折将丟城弃地,颜面何在,王威何在?反正国内有丞相坐阵安稳后方,干脆坐阵白帝城静观其变,哪知王命安危一病不起,白帝升天了。 白帝城乃西川要塞,刘备虽兵败但西川未失,在此可与东吴对峙,如果退回成都怕是真的要亡了,刘备二十七岁起兵,奋战三十多年,大战一百四十战,有多少次跌到谷底,他又合适丧气过,看刘备谥号就知道了,昭烈皇帝。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兄弟利益体,接手徐州的时候,糜家集团利益捆绑,糜家管钱管后勤,诸葛亮管内政,管谋略,但是不管部队,所以荆州关羽一死,张飞一死,刘备手下根本就没人,益州才拿了多久?多少投降派,骑墙派,没有部队根本镇不住。 为什么一定要打夷陵之战?因为刘备打夷陵,用的都是益州的兵,荆州老底都被败完了。所以刘备打败了敢回去?分分钟被人架空,变成有名无实的傀儡。 刘备也算不得什么名将,陆逊当时这么说过,虽然刘备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油条,但是看他打仗的历史,都是败多胜少。如果经常打败仗的人也算名将,那上过战场的都是名将。几万大军狼狈逃窜可能更真实,当然也会损失不少,全军覆没肯定不会。 别说古代,就是现代几万军队,在那么个山川地形,也很难全军覆没,其实就是兵败如山倒,无心抵抗了就剩下跑了,逃回去的人肯定不少。 诸葛亮扶了一个不该扶的政杈。正因为他个人的能力,和优秀的品质,让蜀国多活了几十年。曹操、孙权比刘备能干太多,地理位置、地盘,刘备都与他们相比。 回不去了,刘备兵败后逃到白帝城,等安定下来后刘备便一病不起。古人年过六十已属高龄,刘备战败身心俱疲羞忿交加,病来的凶险,此去成都道路远且崎岖难行,是没法回成都的。 刘备不回成都是有考虑,新败,怕军心不稳,呆在白帝,也可以观察成都人心所在,同时不甘心失败,如陆逊胆敢继续攻击,则可伺机聚灭陆逊。 陆逊也不是省油的,知道追击,说不定老壳搬家,刘备也不是吃素的,等孔明来了,可能逃跑都没有机会,与其说撤兵,还不如说仓皇撤退,毕竟是险胜,果然不久,孔明到了白帝城。 不管究竟出于各种考虑,但客观上,刘备占据了不错的战略位置,可退可进。虽然大败,但绝顶高手绝不会因为,一次沉重的失败就彻底投降,百折不挠,屡败屡战、而意气不散,才是真正的牛逼人物! 当然最后病逝白帝城那是后话了,毕竟年龄大了。刘备深知荆州的重要性,虽然夷陵之战大败而归,但是他不甘心。一直想发动二次战争,夺取荆州,但是他实在是有心无力。所以同意了孙权的第二次求和。然后就病死了。 敌人的敌人就应该是盟友。刘备就不应该答应孙权的求和。丧失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算不主动出击攻击江东的孙权。至少背靠蜀汉防守,不会成任何问题的。 如果孙权做出两线作战的决定,肯定会自取灭亡。夷陵战败绝对是蜀汉的灭顶之灾,不同于刘备之前所有的败仗,刘备的善后,只能最低限度减少,蜀汉的进一步损失,要扭转形式已是不可能。 不久刘备白帝城病逝,绝不是啥碰巧病倒,而是刚愎自用,搭上蜀汉气运懊悔郁结成病。刘备没有善始善终让人遗憾。 历史就是这样因果相承,刘备和曹操都犯了骄傲错误,他们勇敢不屈得到了机会,也失去了一些机会。 假如没有赤壁之败,估计也没有刘备啥事了,假如庞统不死,诸葛坐镇,荆州关羽不失可能也没有夷陵之败。从结果看荆州,在刘备取得西川后是个负资产,应还给孙权,孙刘两家就不会发生关羽被杀。 汉中,荆州是蜀地的南北大门,刘备与诸葛初谋时,就是以控制这两地兼掌控蜀地,后谋天下的。故刘备派最信任的关羽守南大门,自己去夺北大门,可惜关羽失去了南大门,这就像走进了笼子被人关了门。 所以刘备必须夺回,可惜兵力不够,只能借助当地土著部落!混杂调度不畅,且致命的是土著喜用木建营盘,招至大难!观三国志刘备用兵非庸才,常以少周旋于多而不灭。陆攻击的突破口也正是土著部队! 刘备以前,一直在奉节白帝城永安宫办公,他一直在这里。诸葛亮在成都治理蜀地。这里随时可以东出接应荆州,就把两州之地连锁在一起了,战略构想是这样。 三国志里有明确记载,刘备率20万精锐镇守于此。不是败回来走到这里不走了。刘备的军事才能是很强的,能攻能守,能训练精锐的白耳兵;只是轻敌、加上地利和时机不对,发动战役至于溃败。 实际陆逊也是侥幸,若风向不对,他的计划将全部落空,真要在陆地对决,陆逊不守刘备不攻,陆逊很可能打不过刘备,凭刘备的兵机攻伐,陆逊还真未必玩得过刘备。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刘备希望曹丕肯定伐吴,谁输了肯定不服,想要赢回来,所以刘备不回成都,刘备不走,保持战争状态,孙吴肯定也是重兵防守,孙吴不肯成服曹魏的,而且荆州平原居多,又是天下之腹。 看看这次新冠疫情爆发就是武汉,中国之最中心,得了荆州顺江就把东吴灭了,三家都想要,最强大的曹魏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他不走保持战争状态,拖着孙吴就是给曹魏制造机会,所以223.224.225年曹魏孙吴爆发两次战争。 刘备的政治眼光判断还厉害的,他看袁本初不行马上跑路,袁绍果然很快就兵败了,所以,他就在永安最大的原因,就是保持个好的东吴的战争状态,给曹魏制造机会,让他们打,消耗他们的实力,这样才有时间,给蜀汉恢复元气。 我个人猜测,说不一定这个病逝,都是故意为之,刘备一死曹魏认为,蜀汉不足为虑,先灭东吴再两路灭蜀汉,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阴谋家是不介意,用自己生命来做局的,刘备肯定就是这样的人,诚如是魏吴大战3年,蜀汉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 魏强而吴弱,刘备不傻,只有把东吴拿下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跟魏决一高下,路线方针可以说是对的,错就错在排兵布阵上,如果按照诸葛亮所说,联吴抗魏,这样很难结束三足鼎立的局面,别忘了,刘备可是志在天下呐! 其实刘备伐吴,从战略上来说没错。第一、孙吴袭杀关羽,刘备名义上是给关羽报仇,实际上是以报仇为名义,将蜀汉的各个派系,统一协调到一起。 毕竟刘备从起家到称帝,身边派系众多,有结义派系,有徐州派系,有荆州派系,有益州地方实力派,让这些人心甘情愿地拧成一股绳子只能用大义名义。 第二、魏强吴弱,从日后诸葛亮数次北伐就能看出来,伐魏基本上成功几率为0,刘备也是打过汉中战役的,知道拿下一个汉中,就已经差点让蜀汉集团当掉底裤了,还翻山越岭北伐,刘备疯了。相比而言,比魏国弱,又可以顺江而下的孙吴是更好的选择。 第三、整体态势,孙吴的尿性就是鸡贼,偷鸡摸狗,关羽北伐,孙吴偷袭荆州,刘备还北伐魏国,孙吴再偷袭益州怎么办,毕竟偷袭和女装一样,只有0次和无数次(比如某岛国),而夺取了汉中的蜀汉,已经取得了天然的分界线,魏国南下也不好打,正好趁此机会灭了孙吴,把战略态势变成南北朝。 我认为刘备是不敢回成都,而不是没脸回成都。当初御驾亲征,就是一个孤注一掷的行为,胜了,则可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将来或可一统。败了,则永失问鼎天下之机会。 在刘备亲征的时间,诸葛亮一人大权独揽,极大可能完成内部的人事清洗,刘备又兵败,无力扭转局面,诸葛亮与曹操一模一样。刘备不敢也不想打破这个局面,所以最终在永安托孤,把球踢给诸葛亮。事实证明,刘备的这个策略是正确的,维持了蜀汉后期表面的和平,使刘禅得以善终。[ 此帖被db460728710在2021-04-21 12:0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