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说是一个乡下老妇人。早年守寡,有几亩薄田生活。后来女婿把她接到家里,她一心一意地帮助女儿,女婿。
刘姥姥给人的印象就是俗,有土坷垃味道的俗。刘姥姥笑道:“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做街坊,困了枕着它睡,乏了靠着它坐,荒年间饿了还吃它;眼睛里天天见它,耳朵里天天听它,嘴儿里天天说它”。她说自己在田里干活,枕着树睡觉,靠着树休息,饥荒年还吃树皮。仿佛她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然而,润杨始终认为刘姥姥有些来历。因为她见识不凡,品味不凡。刘姥姥和林黛玉,贾政一样有品味,因为他们不约而同地喜欢潇湘馆。第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潇湘馆)一带粉垣, 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只见进 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两明一暗,里面都是合 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里,又有一小门,出去却是后园,有大株梨花,阔 叶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尺许,灌入墙内, 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林黛玉和贾政喜欢潇湘馆不难理解,因为他们读了许多书,明白“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的道理。
刘姥姥是乡下人,她说自己整日和树林子做邻居。她应该喜欢轩辕壮丽,富丽堂皇的正房大院,而不应该喜欢满院竹子的潇湘馆。
潇湘馆里满院子竹子,刘姥姥在乡下看得多了。可是刘姥姥却喜欢了潇湘馆,说明刘姥姥和林黛玉、贾政一样,也是一个不俗之人。
他们都喜欢高洁的竹子。竹子表现着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竹子清华其外、淡泊其中、清雅脱俗、不作媚世之态。
刘姥姥是自强不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子;林黛玉是“以彼贞女姿,当此君子心”的竹子;贾政是“虽无农艳包春色,自许贞心老岁寒”的竹子。
刘姥姥喜欢潇湘馆,贾母说要去别的地方的时候,刘姥姥依依不舍。她说潇湘馆虽然小但是越发齐整了,“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
第二、贾政、林黛玉和刘姥姥都喜欢可以读书的潇湘馆。
贾政游览大观园时,一见潇湘馆就爱上了这里,他笑道:“这一处倒还好,若能月夜至此窗下 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
林黛玉选择住处时,选择了潇湘馆。她说:“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
黛玉住进潇湘馆后,进行了布置。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室内养着鹦鹉,房梁上有燕子搭的窝。
黛玉在潇湘馆里月下读书,夕阳下抚琴。
潇湘馆无论是外面还是里面,都一洗铅华,没有侯门公府的奢华。刘姥姥却喜欢上了这里。她说:“这哪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
刘姥姥羡慕能坐在潇湘馆窗前读书、写诗的人,也许那是她儿时的梦想,或者是她儿时曾经这样读书过。也许豆蔻年华的刘姥姥也有一个梦想中的诗意人生,希望有一方净土,一个书斋可以在里面读书写字。然而生活是残酷的。刘姥姥没有成为诗人,却成为了乡下人。
本用来写字的手,却用来抡锄头了!然而刘姥姥并不悲哀,也不妄自菲薄。她像竹子一样,顽强、积极、努力地生活。
人本没有高低贵贱,生而平等,可是那个世道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刘姥姥虽然贫寒,但是品行高洁、品味不凡。她和林黛玉、贾政一样都是喜爱竹子、喜爱潇湘馆的不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