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546371
-
- 注册时间2008-09-23
- 最后登录2025-01-13
- 在线时间26254小时
-
- 发帖7061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76
- 金币29989
- 道行5638
- 原创799
- 奖券5821
- 斑龄3
- 道券183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546371
- 发帖
- 70614
- 金币
- 29989
- 道行
- 5638
- 原创
- 799
- 奖券
- 5821
- 斑龄
- 3
- 道券
- 183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262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1-13
|
—
本帖被 chn001 执行加亮操作(2021-03-16)
—
尿蛋、禾虫、活珠子、豆汁儿、牛屎酒、牛瘪火锅…… 提起中华大地这些千奇百怪的“奇食”,当地人独享个中滋味,更多的外乡人却是闻之色变、瑟瑟发抖。当酸臭食物、虫类食物、沾染些屎尿的食物气味好似钻出屏幕,精确制导你的鼻腔,搭配“活珠子我裂开”“看完尿蛋我脑子都通透了”等搞笑弹幕一起食用,《奇食记》带来的观影体验是“前无古人”的。继书写国人烧烤情怀的《人生一串》,收拢各地火锅吃法的《生活如沸》之后,B站又一次跳脱出传统美食纪录片的框架,推出了一款以全国各地“奇葩美食”为叙事主角的脑洞纪录片,名曰《奇食记》。“啊这摄影机不能要了”、“我痛苦面具就没摘下来过”,B站看客们一边忍着生理反应发弹幕调侃,一边又拦不住好奇心的驱使,越追此番越上头,片尾刷屏“确认存活,多谢款待”,在五味杂陈中饱览了争奇斗艳的食文化。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从奇食中我们得以品味文化百态,一改先前固化的偏见和误解;而跳出套路制作的《奇食记》本身,又何尝不是美食纪录片届的一道“奇食”?奇食造“奇观”云南牛撒撇、南京活珠子、白族生猪皮……你或许听闻过这些不好惹的食材,但要说能有一档节目深扒奇食们的“前世今生”,将他们的音容相貌零距离呈送在您的面前,《奇食记》算是第一个。当“只闻其名,未见其貌”的食物被镜头凝视,对多数人而言都是一种“奇观”。游走于云南的乡村山野、广东的三街六巷、福建的深宅老院,《奇食记》去探寻的是多数人日常无法接触到的“秘境”与奇人奇事。诡异的动画片头、从霍格沃茨飘来的神秘BGM、毛骨悚然的婴孩笑声,节目第一集,断然不会出现于其它美食片的元素,勾芡出《奇食记》的风格基底。云南见手青一辑,伴着“吃见手青会否中毒”的悬念,领路人在墓地边讲述“老婆婆吃后见到死去女儿”的乡野传说,弹幕上众人好奇发问:“这是美食节目还是《走近科学》?”节目刚开始,一股乡村悬疑惊悚片的气息涌来。“话说这入夜的广州荔湾老城,江湖升腾,但见一位少侠,暗夜出没,带着千层的杀气,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刀尖飞舞,寸寸带劲……”,名曰“浑身是宝”的第三集,《奇食记》却又秒变武侠港片,诉说着一间老广猪头拆解铺的江湖传奇。据总导演王冰在B站透露,节目组一开始就主动放弃了传统纪录片经验,而是借鉴了电影、动画、vlog,乃至武侠、言情、惊悚元素的作品,解说、BGM、调色都在烘托奇食的奇境,这让《奇食记》一反《舌尖》系节目娓娓道来的传统叙事。《奇食记》还深谙年轻人的审美趣味,高浓缩的素材汇成4-6分钟一道美食的时长,快节奏的“爽剧”观感易上头,观者的抗拒、好奇、惊吓、释怀被搅拌在其中,再由B站弹幕撒上笑料,传播力和话题性都不在话下。更有趣的是,节目进度条按钮被主创设为坏笑表情,拖动它会触发小人头呕吐彩虹的效果。这一被弹幕反复cue到的小设计,为观众看片的复杂心理添上一丝趣味,饱含节目组细腻的小心思。视听层面更透出节目组的细腻,主创们特意为《奇食记》开发了一套独家的视听语言系统,所谓奇食造“奇观”。第一奇体现在微观特写镜头上。在近距离的镜头打量下,血管密布的活珠子、在锅中还自爆浆的禾虫、煮蛋时沸腾的童子尿泡沫...... 这些“奇观”朝色、香、味的反面进发,反复冲击着观者的五感极限。第二奇是模拟食物主观视角将其拟人化。架设上蛙鞭,摄影师用鹤庆吹肝的微距视点,还原了吹肝手艺人向鹅肝吹气的全过程,弹幕纷纷评论“好家伙,肺活量惊人”;借德宏牛撒撇的第一人称镜头,煮撒撇师傅的“微微一笑”震颤着观者的心灵,忍不住在弹幕敬上一句“是个狼灭”。视听之外,节目的旁白文案更是调皮,将煮牛撒撇的苦水比作“手冲咖啡”,将冲洗牛瘪的绿水唤作“抹茶”,将猪花肠形容为“婉约女子”,借物寄情,道出人世间几段隐秘的奇食佳话;而诸如“端尿桶的师傅需习得上呼吸道闭气的功力”这类自黑吐槽,颇得B站玩流行梗的真传。“美食无高低贵贱”人无高低贵贱之分,食物亦是。叶广岑有本《豆汁记》,讲在旧时的北平,有达官贵人,有平头百姓,但一碗毫不起眼的豆汁儿,就能打破阶级的不对等,甭管什么出身的北平人,都能同桌享用这一吃食。《奇食记》第五集得名“爱恨两难”,出自相声大实话,面对口碑两极的豆汁儿,节目组采用“两派辩论”,让支持派、反对派都拥有在镜头前平等表达的权利。由此集观之,《奇食记》的内核,并不是拿黑暗料理的猎奇博眼球,而是借由展现奇食沿袭的历史和文化,表达不同地域对饮食的理解、传承,希冀众人抛开对奇食的成见。总导演王冰在手记中表示,“谁说食物非得见到highlight才能赏之、食之。追求极致完美的转化,还是物尽其用的奇思妙法,都是对食物的莫大尊敬。”秉持着“美食无高低贵贱”的信仰,节目组好似自觉肩负了消弭奇食误解的使命。当然,从观者出发,人的口味偏好、审美趣味各异,我们不能强求所有人接纳奇食,但观此片的科普价值着实不小,看了会大涨不少美食知识。比如,节目亦选题了“国民美食”螺蛳粉,但有多少人知道它的酸臭来源并不在石螺本身。“前调犹如腥臭的鸡屎直冲脑门,中调如变质英雄牌蓝黑墨水,尾调则是臭味麻木后的回甜,无言清香中藏着缱绻爱意”,在专业的旁白讲述中,我们获知,酸笋才是螺蛳粉臭之源。还比如,众人或多或少听过牛撒撇的名号,但大多误解它为某种不可描述的排泄物。该片第一集就采用动画形式,模拟演示了牛吃下青草后经层层消化,在化为排泄物前被人类“截胡”,而晋升为撒撇食材的全过程。实际上,很多奇食的诞生都有着共通的社会背景。第六集“时间滋味”中,以剩饭菜发酵制成的贵州苗家庵汤、以臭苋菜梗为代表的“绍兴三臭”,被发明的原因皆因旧时生活拮据,为贮存吃剩食物而生出的妙法,第一集中独山三酸的发明亦是同源。弄清楚奇食的“前世今生”,或许我们就踏入了一扇理解之门。在《奇食记》每集片尾,旁白都不忘做奇食文化的价值升华。节目组是希望,也许食客们哪天也去斗胆一试,发掘奇食味道的无尽宝藏。在美食纪录片扎堆的当下,《奇食记》之所以关注小众向的奇食,其实传递的是“美食无高低贵贱”这一平民美食观。它在证明,美食纪录片不一定非得要精英化的讲述,或许,对民间小众美食智慧的记录,亦有其珍贵的文化价值。看纪录片,上B站当然,文化价值并非纪录片的第一要义。新时代纪录片能否破圈,更重要的是能否紧跟时代潮流,满足人民更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奇食记》创作的超前性在于,它敏锐洞察了大众对美食共通的社会情绪。当山珍海味、大鱼大肉跃升为日常吃食,具备更新颖、独到吃法的食物才可给我们的味蕾以新刺激。第一集所提的广西螺狮粉,之所以于近年红遍大江南北,正是基于相似的社会心理动因。而同样具备酸臭属性的其它《奇食记》主角们,未尝没有机会成为下一个流行食品。超前的内容构思是《奇食记》的亮点,加之年轻化的表达与制作技法,二者的叠加共同开拓了纪录片制作的想象边界,而这一切都是“很B站”的内容特性。三年前的两季《人生一串》,B站就曾是美食纪录片的颠覆者。在其它纪录片往高大上之路越行越远时,它选择看向小小的一方烧烤摊,从平民吃食品出人生百态况味。去年出品的《生活如沸》同样选择了类似的制作思路。来到2021年,B站纪录片用户数已突破9千万,这是去年B站在广州国际纪录节上官宣的数据。彼时,B站还宣布了2021年将上线超30部纪录新片,《奇食记》就位列其中,可见纪录片仍是B站战略发力的重要赛道。《奇食记》首播后不久,B站又上线了围绕UP主打造的纪录片《去你家吃饭好吗》。它将美食与亲情、旅行等元素融合,每期由知名UP主发出邀约,邀请朋友开启一场以“回家吃饭”为主题的“家常美食之旅”,节目引发站内热议。《去你家吃饭好吗》的出现,再次印证B站自制纪录片的潜力。基于B站用户需求、UP主自制能力由下至上地民主化推动,,B站可自行产出高口碑IP项目。正是Z世代用户的反复传播与再创造,使纪录片在B站上获得新生命。而在题材覆盖面上,B站也在各垂类纪录片上持续发力。今年以来,文化类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自然类纪录片《众神之地》、科学类纪录片《星际杀手》、美食类另一力作《第一餐》都将陆续推出。B站CEO陈睿曾明确表示,B站的付费会员主要是为动画片和纪录片付费。当B站出品的原创纪录片,正持续以多元题材、创新表达、更具网感的共情促活与拉新,他们也将向外拓延被大众更多关注。从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爆火至今,B站纪录片历经五年发展,已在众人心中建立起“看纪录片,上B站”的认知。此次《奇食记》以颠覆美食纪录片之姿出现,或许是“B站纪录片”品牌再度扩散的绝佳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