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4-11-15
- 在线时间31693小时
-
- 发帖27953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34910
- 道行36950
- 原创101
- 奖券39
- 斑龄0
- 道券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79539
- 金币
- 34910
- 道行
- 36950
- 原创
- 101
- 奖券
- 39
- 斑龄
- 0
- 道券
- 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16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4-11-15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1-02-02)
—
《红楼梦》八十回后续书,艺术成就明显不如八十回前。文字魅力,人物性格和叙事线索大变。但不能否认程伟元和高鹗选择的续书非常有价值。毕竟续书作者与曹雪芹是同时代的人,300年后的人早不能还原当时,续书则呈现出很多历史内容值得学习。张爱玲说八十回后续书味同嚼蜡,人物可憎,从文学的观赏和延续性来看并不错。很多线索被续书作者抛弃亦或者强行改变。但其也有很深的写作功底。有些情节处理上,还是非常好的延续了曹雪芹的原文原意。比如贾母死前与薛宝钗的互动。(第110回)贾母道:“早该施舍完了才好。我们大老爷和珍儿是在外头乐了,最可恶的是史丫头没良心,怎么总不来瞧我?”鸳鸯等明知其故,都不言语。贾母又瞧了一瞧宝钗,叹了口气,只见脸上发红。贾政知是回光返照,急忙进上参汤。贾母的牙关已经紧了,合了一回眼,又睁着满屋里瞧了一瞧。王夫人宝钗上去轻轻扶着,邢夫人、凤姐等便忙穿衣,地下婆子们已将床安设停当,铺了被褥,听见贾母喉间略一响动,脸变笑容,竟是去了,享年八十三岁。贾母死前的情节,续书写得很详细。老太太回光返照与每一个眼前人都有交代,唯独只看了薛宝钗一眼留下一声叹息。这个处理与贾母对薛宝钗做孙媳妇的“不满意”是一以贯之的。贾母喜欢薛宝钗,毕竟像宝钗这种稳重大气、随时就分的女儿也很难不被人喜欢。问题是喜欢不代表娶回家做孙媳妇合适。贾母与薛宝钗的身份差距太大。以当年的价值观衡量,不啻天壤之别。贾母堂堂保龄侯尚书令嫡女、荣国公诰命夫人,薛宝钗却只是士农工商,一介商贾之女,稍好一点的人家都不愿意娶商人女儿,何况是贾母。“凫靥裘”是野鸭子头上的翠毛织成,隐喻“野丫头”。对照雀金裘,贾母眼中薛家女儿就是野丫头,根本配不上她的孙子。贾母有此心,就绝不会同意贾宝玉迎娶薛宝钗。何况金玉良姻背后还有王家算计,以及荣国府与王家联姻的“失衡”。其实曹雪芹在八十回前留下了三条重要线索,伏笔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细节,并不是续书所写贾母和王熙凤施行“调包计”。而是贾母病入膏肓,贾宝玉以“续弦之礼”迎娶薛宝钗给祖母冲喜,完成人伦大节。第三十九回,刘姥姥讲述“雪下抽柴”故事,影射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当天,贾母去世。能够在老人病重之时着急操办婚礼,毫无疑问是古人的“冲喜”习俗,也就是想让贾母最后见到最爱的孙子成家立业。之所以是薛宝钗,也因为那时候贾家别无选择。第四十九回,薛宝琴在母亲痰症病重的情况下,被薛家急忙安排出嫁,是为了规避“守孝三年”的丧礼规矩。也是古代女儿长大定亲后,担心守孝耽误成亲时间一直钻的礼法空子。美其名曰就是“冲喜”。薛宝琴毫无疑问是薛宝钗影子。“凫靥裘”如此,出嫁“冲喜”也如此。第五十八回,梨香院三官假凤虚凰故事,影射黛死钗嫁结果,贾宝玉同意以续弦之礼迎娶薛宝钗。根本不存在贾宝玉莫名其妙“失去通灵宝玉变傻”,调包计这种魔幻剧情。如此一来,曹雪芹虽然没有写到贾母之死和二宝成亲。但八十回前线索已经很清晰的做了伏笔。之所以说八十回后贾母死前对薛宝钗的“一声叹息”是好的,就因为那无语的一声叹息,包含了贾母太多的遗憾和惋惜。贾母遗憾在外孙女林黛玉最终离开贾家,死在了外面。与贾宝玉的姻缘终不能结果,也让她愧对死去的女儿贾敏。没有照顾好外孙女,白发人送黑发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贾母深知,如今“意难平”迎娶薛宝钗,固然是全了人伦大节,到底不是心中所愿,内心的伤痕无可避免。贾母惋惜薛宝钗是个好女儿,本不应该如此委屈。可薛姨妈为了濒临崩溃的薛家和儿子薛蟠,一心牺牲女儿攀附贾家,是薛宝钗的可怜。贾母去世时,贾家末世景象显露无疑,贾母深知贾家只会江河日下甚至一败涂地。薛宝钗嫁进来福祸难料。其实贾母死前要“冲喜”,按说薛姨妈应该是不同意将薛宝钗如此委屈嫁进来的,何况贾家末世景象很清楚。薛家已经不必要一心联姻贾家。但是,第三十二回薛宝钗主动提出拿新衣服给金钏儿装裹,解了王夫人的忧烦。影射薛宝钗以续弦之礼嫁给贾宝玉,是她自己主动要求,薛姨妈拒绝无效。贾母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明白薛宝钗的牺牲背后的大义。“无话可说”背后,有千言万语。当然,这一切都是君笺雅侃红楼根据八十回前的伏笔,来反推贾母死前对薛宝钗一言不发的可能,论证续书这一段写得很好。至于曹雪芹原笔原意如何,贾母弥留之际是否还能如此清醒,则不得而知。根据续书情节,老太太想了那么多人唯独没想林黛玉更不合理。起码也要有一句“我可怜的林丫头”才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