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年龄大了,再读水浒,读到“却喜众头领都有”这句话时,忽觉心酸。
如果没有记错,这句话在书中一共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打高唐州,知府高廉精通法术,第一阵林冲就输了,“五千军兵,折了一千余人”。
宋江看了天书,学了破解之法,再去迎敌。
没想到高廉术高一筹,又打败了宋江。
当时的情景是“宋江撇了剑,拨回马先走,众头领簇捧著,尽都逃命;大小军校,你我不能相顾,夺路而走。高廉在后面把剑一挥,神兵在前,官军在后,一齐掩杀将来。宋江人 马大败亏输。高廉赶杀二十余里,鸣金收军,城中去了。”
然后宋江收住军马,发现“虽是损折了些军卒,却喜众头领都有”。
另一次是宋江带领十五名大小头领,率军和呼延灼交战,结果抵挡不住连环马的攻击,被从陆路一直追到水里,幸亏有水军的战船接应,才逃得性命。
等宋江等人上了岸,在水寨里整点人马,发现“折其大半”,然后又是“却喜众头领都全”。
这两仗,梁山将士都是完败,纯粹被动挨打,可谓损失惨重,死的人一定不少。
只是因为死的人里面没有头领,只是普通喽啰,所以宋江觉得很庆幸也很高兴,居然有些“可喜”。
原来普通喽啰的命,在人家的眼里根本就不值钱。
当然,比小喽啰还不济的,是普通百姓。
书里为了表现宋江等梁山好汉的仁义,几乎每一次军事行动都会说一句“所过州县,秋毫无犯”。
类似的表述,至少出现过十多次。
不过,从以下几个地方,我们发现宋江等人并没有把普通老百姓当人。
他们的命,贱如草芥。
第一个是赚取霹雳火秦明时,为了断了他的归路,宋江 派人假扮秦明,在青州城外杀人放火。
“原来旧有数百人家,却都被火烧做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烧死的男子、妇人,不记其数。”
数百户人家,当有数千条人命,就这样没了。
而且,这次行动还直接导致了秦明的家人被杀。
在宋江等人的眼里,这许多人命,也不值一个秦明来降。
第二次是打祝家庄。
最后梁山虽然是打赢了,但打得辛苦,打得狼狈。
所以,取胜之后,“宋江与吴用商议,要把这祝家庄村坊洗荡了。”
看到了吧,大头领心里不痛快,就想把一个村全都灭了。
幸好石秀在旁边,他曾经被派到村里探路,得到过钟离老人的帮助,知晓了村里的秘密,对攻打祝家庄颇有好处。
所以石秀赶紧和宋江他们说钟离老人给自己指路的事,称祝家庄“也有此善心良民在内,亦不可屈坏了好人。”
宋江听了,才不再动杀机,叫石秀把钟离老人找来,对老人说:
“不是你这个老人面上有恩,把你这个村坊尽数洗荡了,不留一家;因为你一家为善,以此饶了你这一境村坊人民。”
不但没杀,而且还“所有各家,赐粮米一担,以表人心。”
看见了吧,老百姓的生死存亡,只是宋江心念一转的事,只是一句话的事。
第三次是打大名府。
梁山好汉为了救卢俊义,来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军事行动,破了大名府。
在破城之前,作为缓兵之计,保全卢俊义的性命,梁山泊发了许多没头帖子,上面写着只想梁山救人,没有更多的要求。但如果敢把人杀了,“大兵到处,玉石俱焚”,要求“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安分良民,清慎官吏,切勿惊惶,各安职业。”
不过,到了城破之时,完全不是当时说的样子,而是大开杀戒。
当时新降的狱头蔡福和柴进一起回家保护老小,收拾家资一起入伙,对柴进说:“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残害。”
于是柴进去找军师吴用,找到之后,吴用把号令传下去时,“城中将及损伤一半”。
如果再晚一会儿,恐怕堂堂一个大名府的百姓也全都被灭了。
作为读者,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代入感,将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主角。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没有关心过小喽啰以及普通老百姓的生死,我们的情感,随着主角的际遇不同而起伏。
但长大之后才慢慢发现,在人生的舞台上,大多数人都做不成主角,甚至连配角都不是,我们只是群众演员。
如果回到水浒的年代,我们不会是宋江,不会是李逵,甚至连朱贵都做不上,我们最多只是一个小喽啰,只是一个普通百姓。
我们没有资格去快意恩仇,我们只能做故事的背景,甚至命运要掌握在别人的手上,无人重视,任人宰割。
此时再看主角的那些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就感觉有些异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