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石呆子,他不仅没有正文,且只是个活在丫鬟平儿讲述的一段故事中的小人物。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贾赦不知在哪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到家看家里收藏的那些扇子,就看不上眼了,就让贾琏去各处搜求,于是拥有二十把名贵古扇的石呆子便出场了。
平儿是这么说的: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都叫他作石呆子,穷得连饭也没得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他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
这段文字可作为石呆子的小传。一个人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却偏偏手里有几十把价值连城的扇子,不仅用材讲究,且扇面全是古人写画真迹。这样的排场,显然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拥有的。
像刘姥姥这样的农民家庭,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扇子,即便偶然从哪里得来,她也不大可能识货,知道扇子的价值。而这个石呆子显然是识货之人,因为他说了“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
情愿饿死冻死,多高的价钱都不卖扇子,也难怪被人称作“石呆子”了,他若脑筋灵活一点,随便卖出一把扇子,千百两银子入手,也足够他丰衣足食了,为什么他情愿饿死冻死都不卖扇子呢?
只有一个可能,这些扇子都是祖传的,是他唯一的家产。那么石呆子的身份就很可疑了。我们前面说了,能拥有这么多名贵古扇的人,绝不是普通人。如果他不是重利的巨贾富商,那一定是落魄的王孙公子了。
贾琏去寻扇,找到了石呆子。石呆子虽然不卖扇子,但是他把贾琏请到了家里去,把扇子拿出来让他看了,且细细的赏玩了一番。可见,这石呆子断不是小门小户出身。而他应该也知道贾府的名声,知道贾琏是贾府子孙,一定也识货,于是请他家里去赏扇。
这石呆子也是呆的有意思,请人看了扇子,但却说什么也不卖。贾琏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情愿死都不卖扇子,是什么让石呆子如此执拗呢?
我想,曹公写石呆子这个角色,一定程度上是在暗示贾宝玉最终的结局。石呆子既不是为了钱,自然是落魄子弟。他也许就是日后贾宝玉结局的预演。
我们知道,贾宝玉的怡红院里,收着不少扇子,晴雯撕扇一回,宝玉就说“打开扇子匣子,你拣去。什么好东西。”此时的扇子,在贾宝玉眼中,也许就是可供佳人一笑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物件,但日后落魄时,当贾宝玉一无所有,只有身边拼命保存下来的几把旧扇子时,以他的性情,又会如何对待这些扇子呢?想必也是情愿饿死冻死都不卖的吧?
毕竟,这些扇子里,藏着他的繁华旧梦,藏着他的富贵过往,藏着他锦衣玉食的贵族记忆,藏着他曾是王孙公子的事实,也是他曾尊贵无比身份的唯一证据。对石呆子而言,也许正是如此。
落魄的石呆子,多少钱都不卖扇子,却没想到,有人会依势抢夺他的扇子。此时的贾雨村,拜在贾府门下,听闻了贾赦买扇一事,这样可以拍马逢迎殷勤讨好的机会,他自然不会错过。石呆子的厄运也就此降临。
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石呆子不仅呆在情愿饿死冻死都不卖扇子,还呆在他不懂人情世故,没想到人心会险恶到如此地步,骨头再硬也抵不过衙门一顿板子,多少钱都不卖的扇子,最终贾雨村一分钱不花给抢走了。
其实我们细想前八十回里贾雨村和贾宝玉的结交,石呆子的结局,或许就是日后宝玉的结局。有没有可能,贾府抄家后,宝玉身藏二十把旧扇子,被忘恩负义却官运亨通的贾雨村得知,于是随便找个由头,打了一顿,把扇子抢来,而后恭恭敬敬地孝顺给了新的主子?
一千两一把都不卖的石呆子,最终生死未卜,他的执拗,他的骨气,他的坚持,终究败在了现实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