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期除了曹魏,其他两家的当家人属实有些不太行,蜀国的阿斗大家都知道扶不上墙,而东吴的孙皓则是以残暴著称。 如果真要说的话,其实孙权晚年都开始有些昏庸了,太子病逝只能通过杀戮和镇压来给小太子清路,只是这吴末帝在残暴上更胜孙权一筹。 其实孙皓之前并不算是皇帝的候选人,只是在他之前的吴景帝孙休去世得早,虽然孙休有儿子但当时时局并不稳定,蜀汉刚刚灭国,曹魏那边磨刀霍霍随时准备进攻东吴。 在这样的情况下,群臣就建议不立孙休的儿子为皇帝,毕竟年龄太小扛不住事,于是废太子孙和的儿子孙皓,就这样被推荐出来了,虽然孙皓当时只有二十多岁,但相比较其他皇储来说,年龄确实算大的了。 刚登基的孙皓为了自己名正言顺,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做得不错,先是抚恤灾民开仓放粮,接着就是将宫中多余的宫女和动物遣散,这样方可节省开支用作军费,一时间百姓纷纷叫好。 只是没曾想这种情况还没坚持多久,孙皓就表现出了本来的面目,沉迷于酒色的同时残暴地对待大臣们,当时推荐孙皓登基的大臣张布,非常后悔当初的决定。 谁知道这句话最后传到了孙皓的耳边,原本张布推荐孙皓为皇帝是对他有恩,只是这孙皓不念旧情,直接诛杀了张布,以及其他暗自议论的官员,不仅如此,还强行将张布的女儿纳入后宫,实在是杀人诛心。 不仅是张布,还有同意孙皓登基,自己做出让步的朱太后,也没能躲过一劫,朱太后是孙休的皇后,孙休离世理应是他的儿子登基,但为了东吴大业,她甘愿做出让步。 但孙皓是怎么对待恩人的呢,登基后先是废除朱太后的太后位置,立自己母亲为太后,这还不算完,随后又逼死朱太后,并将她的孩子全部流放,为了斩草除根,在路上将他们全部杀害。 类似的种种荒诞行径实在是数不胜数,当时孙皓在东吴境内完全就是独裁者,只要有人不顺从他的意思,或者让他不开心,那下场几乎就只有一个。 不过自古恶人自有恶人磨,饶是如此残暴的孙皓,也是对一个人束手无策,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左丞相陆凯,在群臣皆怕孙皓的情况下,陆凯仍旧我行我素,多次反对孙皓的意见并顶撞孙皓。 孙皓有一个毛病,就是不喜欢别人看自己,于是当时的大臣在上朝的时候,都是低着头谁也不敢抬头看一下,生怕因此丢了性命。 陆凯看到这个现象后就直谏孙皓,告诉他自古以来,没有君臣不相识的道理,如果君王有一天遇急,恐怕臣子想要帮忙也没办法,毕竟没看过君王的面貌。 孙皓听完之后觉得确实如此,于是之后在上朝的时候,陆凯都可以直视孙皓而无事。还有一次孙皓突然有了迁都的兴致,于是就下令准备迁都到武昌,这可真是难为了当时的大臣和百姓,因为当时建业位于水源下流,物资供给十分地方便。 但如果迁都到武昌的话,那么其他州郡对武昌进行补给,就极其地不方便,再加上很多官员都在建业安家立业,所以也都不愿迁都。 陆凯又一次站了出来,先是向孙皓分析迁都的弊端,再向孙皓建议,要做一个勤政为民的好皇帝,这样才能受到百姓爱戴,从而增强东吴国力,随后孙皓就停止了迁都。 陆凯真是为东吴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临终的时候都不忘对孙皓进行劝谏,先是告诉他宦官何定是一个小人,千万不能重用应当早点疏远,接着又罗列出一群,能够帮助孙皓守住东吴基业的大臣,颇有诸葛亮之风。 看到这里是不是以为,孙皓喜欢陆凯直谏?其实不然,孙皓对陆凯的多次谏言,其实非常不喜甚至讨厌,在陆凯去世之后孙皓更是展开报复,将陆凯的一家,全部强制转移到远方。 既然孙皓讨厌陆凯,那为何陆凯屡屡进谏,最终都相安无事,孙皓是在忌惮陆凯的什么?换句话说,陆凯敢顶撞孙皓的底气何在?原因有三点: 背靠大族 三国时期除了各路诸侯之外,还有一股势力不容小觑,就是各大士族的力量,可以说很多诸侯能够起家,这其中少不了士族的帮助。 陆凯出生于吴郡陆氏,吴郡陆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经过几百年的繁衍扩张,三国时期的吴郡陆氏,和其他三个世家并称为“吴中四姓” 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将陆逊,便是吴郡陆氏子弟,有一次孙皓问陆凯族中几人在朝,陆凯直言两个丞相、五人封侯,将军十数个,这就是陆凯能够稳居朝堂的实力。 饶是孙策、孙坚在世,也都要给江东世家几分面子,毕竟相比较来说这些世家才算是地头蛇,孙皓如果惹怒了这个地头蛇,恐怕最终难受的只会是他。 陆抗的堂兄 陆家是世家所以多儒士,这也是陆家在三国中,声名不显的原因,但饶是如此还是出了两位将军,分别是陆逊和陆抗这对父子。 对于陆逊恐怕大家都不陌生,一把火把蜀汉的基业给烧个大半,而这个陆抗论功绩,其实不在父亲陆逊之下,三国后期东吴名将凋零,晋军在对岸又虎视眈眈,但却始终没有机会下手。 这都是因为陆抗的防守严密,让晋军的兵马无法逾越半步,等到陆抗去世,没了陆抗镇守边关,东吴很快就被晋军全部拿下。 而陆抗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陆凯的堂弟,有这一份关系在,孙皓就更不能针对陆凯了,毕竟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靠陆抗守护。威望极高 陆凯虽说是在孙皓统治时期才当上左丞相,但他其实在孙权执政的时候就开始做官了,先后经历孙权、孙亮、孙休和孙皓,实打实的四朝元老。 再加上陆凯不是空降高管,而是一步一步往上升的,先是从县令做起,随后又断断续续当过都尉、太守、偏将军、豫州牧和左丞相等等,这一路走来,不仅增加阅历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名气。 当时满朝上下官员,暗地里都以陆凯为首,这就是强大的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孙皓再去动陆凯,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些就是孙皓虽然残暴,但却一直不敢动陆凯的原因,毕竟动陆凯事小,但也要因此付出强烈的代价,这就明显不合适了,毕竟孙皓是昏君不是傻子,这笔账还是能算得清的。[ 此帖被db460728710在2020-11-27 11:56重新编辑 ]